葫蘆峪位於眉縣縣城西3公里處,渭水南岸邊,為東、西兩個臺塬之間形成的窪地,窪地徑流在入渭口沖刷形成一條深谷,形狀像個葫蘆,故得名“葫蘆峪”。《三國演義》中,火燒葫蘆峪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葫蘆峪”由此而名揚四海。今天這裡已成為“三國遺蹤”黃金旅遊線路上的重要景點,被市政府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並列為古蹟旅遊重點開發專案。
公元234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統領精兵10萬,出師伐魏,佔據五丈原。魏明帝派司馬懿率兵40萬,集結於渭水北岸和斜水(今石頭河)東岸,兩軍對壘,嚴陣以待。蜀魏兩軍以渭、斜二河為界。蜀軍遠征,供給困難,急於速戰;魏軍針鋒相對,堅壁據守,以逸待勞。兩軍對壘三個多月,諸葛亮多次挑戰,司馬懿不予應戰。諸葛亮發現葫蘆峪溝深谷長,有利於火攻時,便制訂了誘敵深入,火燒葫蘆峪的作戰計劃。然後命馬岱截斷葫蘆峪北端的後路,在峪中暗伏精兵,同時,命魏延去魏營討戰,只許詐敗,不可取勝,以誘敵深入,引往七星旗處,等司馬懿入峪,即刻引火燃燒。
司馬懿從不少被俘蜀軍口中得知,諸葛亮親督糧草,駐於葫蘆峪西5公里,以為他久等的戰機到了,斷然決定,分兵一路直奔五丈原奪取蜀軍大營,自己與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率精兵進攻葫蘆峪。途遇魏延挑戰,短兵相接,魏延稍戰即詐敗,魏軍乘勢追入葫蘆峪,一心想奪蜀軍糧草,恰中諸葛亮伏兵火攻之計。霎時,峪中烈火燃燒,魏軍處於進無路、退受阻的地步,司馬懿仰天長嘆,束手待斃。正在危急關頭,突然天降大雨,火勢漸滅,司馬父子趁機奪路出峪,途遇部將張虎、樂琳引兵接應,才逃回渭北大營。諸葛亮功虧一簣,仰天長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民間由此而有一說“人算不如天算”。這就是歷史上發生的“諸葛火燒葫蘆峪,魏延縱擒司馬懿”故事的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