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價格便宜而且補氣效果好,近年來也成為大家所推崇的一種泡水代茶飲的飲品,那黃芪到底有哪些功效,黃芪泡水喝真的適合多數人作為日常服用的飲品嗎?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這個話題。
黃芪,為豆科植物黃芪或內蒙黃芪的乾燥根,味甘、性微溫、歸肝脾肺腎經,有益氣固表、斂汗固脫、託瘡生肌、利水消腫的功效。自古以來,黃芪一直被中醫廣泛使用,用於補氣養血。補氣是黃芪最大的特點,所以才被稱為“補氣諸藥之最”,如果有氣虛乏力的情況,黃芪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比如名人胡適先生中年之後,常感疲憊,神疲乏力,便常用黃芪泡水來代茶飲,特別是講課說話太多很耗氣,胡適先生上課之前總喝一點黃芪水,把這個方法告訴同事後,都受益匪淺。
黃芪不僅僅有著補氣的作用,同時還兼有利尿的功效,比如黃芪配伍白朮、茯苓等,可治腳氣水腫、面目浮腫等。黃芪的另一個作用就是託瘡生肌,對於一些瘡口久久不能痊癒,或者是出現癰疽不潰的情況,特別是陽氣虛弱而導致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的時候,選用黃芪配伍其他藥物來治療會收到很不錯的效果。
以上是中醫藥書籍記載的黃芪的功用,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黃芪含皂甙、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動物實驗中還能消除腎炎引起的蛋白尿。但是這些現代藥理研究多數是動物實驗的結果,用於臨床用於人體的具體劑量和長期療效都不清楚,因此,可以作為一個短期的輔助治療,不能代替常規的藥物治療。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服用黃芪泡水。
因為黃芪味甘,性微溫,陰虛患者服用會助熱,易傷陰動血;比如手足心熱、口咽乾燥、腰痠腰痛、潮熱盜汗、失眠多夢、舌紅無苔、脈細數等,這些是陰虛的表現,因為陰代表體內的津液,津液不足了,陰不斂陽,表現為陽亢,陽代表火、熱,表現為手足心熱,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舌紅苔少等,這些人就不宜服用黃芪。
另外,溼熱、熱毒熾盛的患者服用黃芪容易滯邪,使病情加重,也不宜服用,如果必須服用黃芪,一定要配伍滋陰的藥物服用,如生地、熟地、玄參、麥冬、天冬、玉竹等。溼熱的表現:口苦、口乾、舌苔黃膩等。熱毒熾盛的表現:有各種化膿性感染,如痤瘡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現為滿面通紅、咽紅、咽乾、咽痛、口苦口乾、唇舌紅絳、舌苔黃燥、脈滑數等。
感冒的人不能服用黃芪,因為黃芪是固表的,它幫助身體關閉大門,不讓外邪入侵。可是當身體已經感受外邪時,卻把病鎖在體內,不利於身體健康。
從季節來說,春天是生髮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所以普通人春天不宜服用黃芪固表。
喝黃芪水要注意什麼?
不建議長期泡水喝
黃芪其實是不適合天天泡水喝的,黃芪適合的氣血虛的患者,如果體質改善了,或者有其他症狀出現了,就需要再辯證看是否適合繼續服用。
這幾種人群不適合使用
如果是處於月經期間的女性的話,是不建議使用黃芪泡水喝的,以免影響到身體;而孕婦也是不適合的;除此之外,前文提到過如果身體有感冒、上火,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也是禁用黃芪的。
泡水喝的時候,最好就是選用9-30克即可,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在服用黃芪時不可擅自加大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