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8年6月16日國務院指出我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形成以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全面節約資源有效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為促進美麗中國建設這一準則。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我們切身能感覺到或聽到最多的是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那這兩點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來講誰對我們影響最大呢?
溫室效應的定義
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於與外界缺乏熱對流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即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後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層厚厚的玻璃,使地球變成了一個大暖房。
如果沒有大氣,地表平均溫度就會下降到-23℃,而實際地表平均溫度為15℃,這就是說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提高38℃。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阻止地球熱量的散失,使地球發生可感覺到的氣溫升高,這就是有名的“溫室效應”。
熱島效應的定義
熱島效應是指一個地區的氣溫高於周圍地區的現象。用兩個代表性測點的氣溫差值(即熱島強度)表示。主要有城市熱島效應和青藏高原熱島效應兩種。
熱島效應是由於人為原因,由於城市建築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區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熱率和更小的比熱容,使得城市地區升溫較快,並向四周和大氣中大量輻射,造成了同一時間城區氣溫普遍高於周圍的郊區氣溫,高溫的城區處於低溫的郊區包圍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島嶼,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城市熱島效應。
對比結論
- 不同點
根據兩者的科學解釋我們可以看出,兩者主要是起因不同和範圍不同,溫室效應說的是大範圍內的影響而熱島效應指的是區域性區域的問題。
- 相同點
兩者卻都是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導致大量二氧化碳及其他制熱氣體產生而造成的,因此兩者也存在著聯絡,城市中的機動車、工業生產以及居民生活,產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粉塵等排放物。這些大氣汙染物濃度大,氣溶膠微粒多,會吸收下墊面熱輻射,在一定程度上起了保溫作用,產生溫室效應,從而引起大氣進一步升溫。
綠色城市的重要意義
- 減輕熱島效應
城市綠地是城市中的主要自然因素,因此大力發展城市綠化,是減輕熱島影響的關鍵措施。綠地能吸收太陽輻射,而所吸收的輻射能量又有大部分用於植物蒸騰耗熱和在光合作用中轉化為化學能,用於增加環境溫度的熱量大大減少。
- 消弱溫室效應
綠地中的園林植物,透過蒸騰作用,不斷地從環境中吸收熱量,降低環境空氣的溫度。每公頃綠地平均每天可從周圍環境中吸收81.8兆焦耳的熱量,相當於189臺空調的製冷作用。園林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一公頃綠地,每天平均可以吸收1.8噸的二氧化碳,削弱溫室效應。
- 降低霧霾
此外,園林植物能夠滯留空氣中的粉塵,每公頃綠地可以黏滯留粉塵2.2噸,降低環境大氣含塵量50%左右,進一步抑制大氣升溫。並且能有效阻止因人長時間處於霧霾的天氣下所誘發引起的氣管炎、肺炎、喉炎、哮喘、鼻炎以及會引發過敏性疾病等現象,給予幼兒、青少年的良好的生長髮育環境,變相增強體質。
社會現象
中國春節期間的人口大遷徙被稱為世界上每年最大規模的人類遷移,人次多、週期短、方向性強,具有很強的規律性。
最新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春節期間大規模人口遷移對城市熱島效應有顯著影響,這種影響尤以夜間更為明顯。春節期間城區人口大規模移出減少了人類活動,進而減少了來自於汽車尾氣排放、工業生產的能源消耗、城市建築物的各種消耗等人為熱的釋放及影響一些其他的過程,導致城市熱島明顯減弱。
在北京、深圳等大城市也存在類似的現象,超大城市、大城市人口遷移對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卻不一定比普通城市更強。因為春節期間城市熱島變化會受到人口流動量、氣候背景場以及人為熱的構成等因素的影響。
例如,冬天,北方城市用於取暖的人為熱的釋放要比南方城市大得多。關於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溫室氣體排放、土地利用以及氣溶膠等作用方面。但是,人口遷移流動對氣候有無影響、影響有多大尚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