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題釋義: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指患者首先經過大劑量放化療或者其他免疫抑制劑預處理方案,以清除患者體內的腫瘤細胞和異常增殖的細胞,隨後再轉輸自體或者異體供者的造血幹細胞給患者,使得患者的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從而達到治療惡性血液疾病的一種手段。
臍血移植:由於臍血中含有大量的幹/祖細胞,細胞處於naïve狀態,可隨時獲得,對人類白細胞抗原匹配程度要求不高,以及較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病率等優點,臍血逐漸成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患者的最佳來源。
背景:國內外多項臨床研究均表明非血緣臍血移植相對於外周血幹細胞或骨髓移植,不僅具有較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率,並且疾病複發率也明顯降低,具有較強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是臨床上分離移植物抗宿主病和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的模型之一。非血緣臍血移植後免疫細胞如何分化,為何具有較強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目前機制尚不清楚。
目的:回顧性分析非血緣臍血移植患者長期臨床隨訪資料,並探討非血緣臍血移植後優勢細胞亞群及分化、相關活化與抑制分子的表達情況,進一步探討非血緣臍血移植後移植物抗宿主病與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分離的機制。
方法:2012-07-01/2017-06-31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安徽省立醫院)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的成人惡性血液病患者154例,其中非血緣臍血移植93例,同胞外周血幹細胞移植61例。透過收取非血緣臍血移植和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的骨髓標本,重點對非血緣臍血移植患者T細胞相關免疫特徵進行研究,探討非血緣臍血移植臨床移植物抗宿主病與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的分離現象。
結果與結論:①經過中位61個月(42-99個月)的長期隨訪,非血緣臍血移植組5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率、5年移植後疾病複發率明顯低於同胞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組(P=0.003);整合Ⅲ-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廣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疾病復發、5年無移植物抗宿主病及無疾病復發生存,非血緣臍血移植組明顯高於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組(P=0.038)。②非血緣臍血移植組CD3+T細胞明顯高於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組(P=0.04)。非血緣臍血移植組CD3+CD4+T細胞亞群比例低於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組;非血緣臍血移植組CD3+CD8+細胞亞群比例高於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組;非血緣臍血移植組CD4+CD80+T細胞低於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組(P=0.089),且非血緣臍血移植組CD4+PD-1+T細胞高於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組。非血緣臍血移植組CD8+CD80+T細胞高於外周血幹細胞移植組。③結果表明,非血緣臍血移植患者具有較低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率和疾病複發率,呈現移植物抗宿主病與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分離現象。免疫功能檢測表明非血緣臍血移植組T細胞比例相對較高並且以CD8+T細胞為主,可能是非血緣臍血移植產生較強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的機制之一。
https://orcid.org/0000-0002-1976-6415(鄭昌成)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出版內容重點:幹細胞;骨髓幹細胞;造血幹細胞;脂肪幹細胞;腫瘤幹細胞;胚胎幹細胞;臍帶臍血幹細胞;幹細胞誘導;幹細胞分化;組織工程
關鍵詞: 臍血, 外周血幹細胞, 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 T細胞, 免疫功能
引用本文: 徐安慧, 林秀秀, 張旭晗, 宋闓迪, 孫光宇, 湯寶林, 孫自敏, 鄭昌成. 非血緣臍血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與移植物抗白血病效應分離的機制[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22, 26(13): 1993-1999.
閱讀更多請登入《中國組織工程研究》雜誌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