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在中國曾經家喻戶曉的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是德國非職業數學家,1690年3月18日生於俄國,大學時的專業是法學,業餘喜歡鑽研數學,他在俄國外交部供職時發現:任一大於2的偶數都可寫成兩個質數之和。但自己無法證明,1742年6月17日,便寫信向當時赫赫有名的大數學家尤拉求助,尤拉至死也沒能證明。從此這成了一道著名的難題,被後世稱為哥德巴赫猜想。
後來兩百多年,數不清的數學家嘗試過,都沒能取得大的進展。直到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 9”,又一輪探索熱興起,國內外不少科學家都參與其中。到1966年,中國科學院數學所的陳景潤透過艱苦的努力證明了 “1 + 2 ”,距離最終解決僅剩一步之遙。
1978年迎來科學的春天,1月的《人民文學》第1期上一篇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將陳景潤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艱難歷程披露出來,轟動全國。3月18日,黨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空前絕後召開了一次全國科學大會,最耀眼的科學之星就是數學家陳景潤。從此這位名不見經傳的科學家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報告文學作者徐遲也成為報告文學的代表人物。
遺憾的是,從1978年開始數以萬計的普通中國人被哥德巴赫猜想吸引,他們無不夢想超越陳景潤,夢想著去摘取數學王冠上最後的明珠1+1,中國科學院數學所每年都會收到成麻袋的民間投稿。然而整整40年過去了,沒能出現另一個陳景潤。倒是出現了劉漢清等因為長期鑽研哥德巴赫猜想而放棄學業、工作最終不得不在農村老家吃低保人生的悲劇。但願這些犧牲對人類的長遠發展有益!
美好人生夢想的提出
1992年10月9日晚,筆者在一位老同學家聊天時,從本職工作導彈質量工程萌生人生質量概念,後來提出與之相伴的美好人生夢想:讓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更加安全、更加健康、更加聰明、更加美麗、更加善良、更加成功、更加富足、更加幸福……對於整個人類來講就是從慢速的、低效的、被動的自然進化舊時代進入快速的、高效的、主動的自覺進化新時代。美好人生夢想其實質就是人類的自覺進化論。
美好人生翻譯成英語,筆者提出一個新詞blife(better life的簡稱)。美好人生夢想則可翻譯為blife dreams 。根據人生(life)的三層含義,廣義美好人生(blife)也應該包含生命、人生和生活三個層次的內涵。
如何實現美好的人生夢想?如何實現人類自覺進化?需要從三個方面分別提高。生命科學已經成為新世紀的前沿科學,在我國黨的十九大也將美好生活定為奮鬥目標。遺憾的是生活過程的人生質量仍未明確提到議事日程上。
筆者早在1996年取筆名美志,以美好人生為志向,筆者認為發展是硬道理,發展人是根本道理,探索美好人生是每個人的使命也是整個人類的使命。人類已經取得的所有成就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方方面面的成就歸根到底應該為人類自身的發展而服務。
筆者,提出了提高人生質量的系統工程——美好人生工程(可查百科詞條)。美好人生工程以人生自身的發展為根本,探索提高個人生活、人生和生命質量的可行方法。
美好人生夢想,與哥德巴赫猜想不同,不是高深的理論難題而是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人生難題,是值得每個人重視的人生大事。因為人是萬物之靈,每個人都與眾不同,沒有人能照搬他人的人生,也不能把自己的命運交與他人。在漫漫人生中,每個人都至少應該探索個性化的人生抉擇和生活方式,都應該探索如何因材施教養育好自己的後代……
美好人生工程要借鑑前人的經驗教訓,儘可能避免同樣的彎路,少做同樣的無用功。譬如:200多年前清政府從各省移民到達坂城屯墾,各省移民間的通婚,孕育了美麗的達坂城姑娘。然而悠悠歲月,200年來,達坂城與內地交通不便,形成了遺傳學上的“隔離群”,群內通婚,使得原來優秀的人口素質迅速下降,於是美麗的達坂城姑娘在西部歌王王洛賓唱出《達坂城的姑娘》之前早已消失。……由此筆者提出遠基因婚配。
人類的發展進化是沒有盡頭的,對美好人生夢想的探索也將是永無止境的。
2018年3月18日為紀念全國科學大學40週年初稿於洛陽2022年1月3日修改
附:可借鑑斯特寧方法:
1990年代初,國際慈善機構“兒童救助會”受越南政府之邀,委派傑裡·斯特寧前往越南幫助解決兒童營養不良的問題。斯特寧先生到達越南後發現,沒錢、沒人、沒資源,卻要求在半年之內做出成績是根本不可能的。其實之前已經有幾撥專家來過,他們都是寫份報告就打道回府,上報越南需要經濟援助發展經濟、然後發展教育,母親們的素質提高了,孩子的營養才能解決(這是周鴻禕所說典型“正確的廢話”)。
斯特寧先生沒有這麼做,而是深入農村,對現有孩子的營養狀況進行調研。透過調研找到少數家庭儘管也很窮,但孩子長得更高、更壯、更健康。
斯特寧組織母親們到這些家庭去找亮點(所謂亮點,就是別人可以效仿的做事方法)。
發現以下三個並不複雜的亮點:
1)每天喂4次飯;
2)飯里加一些小魚、小蟹和甘薯葉;
3)父母親自餵飯。
這些亮點幾乎不需要投入,操作方法也不難。接下來,斯特寧將母親們組織起來,每10戶為一組,每個媽媽都要帶上小魚、小蟹和甘薯葉,每天一起做飯,一起餵養孩子。由於方法是自己找出來的,是自己熟悉的人的經驗,這些母親們比較容易接納,她們改變了以往的做飯、餵飯的習慣。在斯特寧到達越南6個月後,當地65%以上兒童的營養狀況得到了改善。
斯特寧方法創造了奇蹟,此後的20多年一直顯著改善著越南兒童的營養狀況。斯特寧的方法其實就是亮點放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