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通用的傳奇CEO傑克韋爾奇在中國的企業家高峰論壇上,TCL的掌門人李東生作為嘉賓問了他一個問題,TCL集團在收購了全球最大的彩電巨頭,法國的湯姆遜彩電業務後,虧損嚴重,那如何可以使湯姆遜彩電扭虧為盈呢。
而這位通用大佬的回答實在是太扎心了,他說,我當時就是因為彩電業務不賺錢,才把它賣給湯姆遜的,所以我也沒有任何辦法讓你的這個業務再賺錢,只能祝你好運了。不知道聽到這話的李東生作何感受呢?
那當年TCL為什麼要收購這個燙手的山芋湯姆遜彩電呢?
湯姆遜和高盛把1法郎的價格都賣不出去的彩電業務,做了一個怎樣的局,引誘TCL上鉤呢?
那今天咱們來扒一扒,世紀之初,轟動世界的TCL收購湯姆遜彩電的併購案。
歡迎關注貓眼兒的頻道,長按點贊是對貓眼兒最大的支援,謝謝。
一、通用把彩電業務處理給湯姆遜
這事兒還要從美國通用說起,1985年的時候,通用的傑克韋爾奇,在高盛的幫助下,僅僅用了36天,就收購了美國無線電公司RCA,這家公司可是世界上第一個生產出黑白電視機和彩色電視機的,其手上攥非常多的電視機專利技術。
1987年,傑克韋爾奇在參觀了日本的家電生產線後,已經知道了,美國的家電產業將不會有任何機會,在美國需要十幾個工人完成的工序,在日本只需要兩個人就可以完成,日本擁有更高的研發技術和生產效率,回到美國之後就立馬著手要把電視機業務給賣掉。
1987年,傑克韋爾奇盯上了湯姆遜集團的醫療業務,在法國網球公開賽期間,邀請湯姆遜集團的董事長阿蘭戈梅一起觀看,席間作為商業界老油條的傑克韋爾奇就遊說阿蘭戈梅說,你們的彩電業務在歐洲還行,但放眼全球還是太小了,我把我的彩電業務給你,你就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企業,你把你不賺錢的醫療業務給我,還能甩掉包袱,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老狐狸出馬,事半功倍,第二年雙方就達成了協議,湯姆遜公司一躍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商,同時還擁有了美國無電公司的3.4萬個專利權,這也成為了日後,高盛拿來勾引TCL的誘餌。
二、湯姆遜處理彩電業務的背景
而在1989年到1991年間,湯姆遜公司透過國際訪客,埃爾夫石油公司總裁阿爾弗雷德希爾文,把軍艦賣到了臺灣,但是湯姆遜的董事長阿蘭戈梅卻覺得,在交易過程中,阿爾弗雷德希爾文並沒有出力,所以拒絕支付1%交易額的回扣,這下把這個中間人給惹惱了。
這哥們也是大有來頭,其是當年戴高樂親自成立的法國國營石油公司,在政商兩界那也是手眼通天的人物,於是阿爾弗雷德希爾文就把湯姆遜公司給告了,可是受理案件的法官是個愣頭青,順騰摸瓜的把兩家公司給查了個底朝天。
埃爾夫石油公司涉及高管挪用資金,政府腐敗達40餘人,其中還包括前法國外交部長這種級別的,而湯姆遜也被爆出了軍售舞弊案,震動整個法國政壇,兩者兩敗俱傷,當年新政府上臺後,執掌湯姆遜14年權杖的阿蘭戈梅被免去了總裁職務。
總裁離職,外部又受到政商兩界的排擠,因為軍艦舞弊案,還面臨著臺灣方面400億的索賠,湯姆遜集團開始急轉直下,業務受到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家電業務,當時的法國政府甚至決定以1法郎的價格出售,但前提是必須承擔下湯姆遜公司的所有債務。
本來韓國的大財閥大宇集團很想接手,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大宇集團破產,1法郎出售的計劃也宣告破產,無奈的法國政府,在1999年,讓湯姆遜集團上市,以實現私有化,好讓法國政府儘快的從湯姆遜的泥潭中脫身。
而湯姆遜的家電領域雖然銷售額很高,但卻已經出現了虧損的狀態,所以法國政府和湯姆遜的管理層想的就是,如何甩掉這個包袱。
三、高盛為湯姆遜選擇接盤俠
而這個時候高盛又再次出現在了法國政府面前。因為之前埃爾夫石油公司醜聞曝光之後,高盛就在背後出謀劃策,把燙手的山芋經過包裝之後,還賣出了一個讓法國政府很滿意的價格,那這次賣湯姆遜的家電業務,自然還是首選高盛了。
在湯姆遜與高盛接觸之後,高盛的肯尼斯立特,給其物色的買家是TCL,當湯姆遜看到這個名單的時候,也是非常驚訝,為什麼不是實力更強的康佳,創維或者長虹?
而肯尼斯立特分析說,放眼全球,TCL都是最適合的接盤俠。
長虹是根正苗紅的政府控股,你湯姆遜賣過軍艦給臺灣,人家恨你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接你的盤。
再說康佳,從一誕生就擁有海外資本的背景,其股權結構又比較複雜,而創維,其掌門人黃宏生,是那種擁有極強控制慾的人,又是出了名的摳門,想賣個好價錢談何容易,所以就剩下TCL了。
因為TCL雖然名義上是國有企業,但經過增資擴股之後,董事會13個人中,有四個獨立董事,一個代表惠州市政府,兩個代表戰略投資者,其餘六個席位全部都被管理層佔據,所以說tcl妥妥的是一個管理層控制的公司,這種公司是趨利型的,所以更容易操作.
而且其正在進行一個氣勢磅礴的“阿波羅計劃”,就是讓TCL國際化。單靠TCL自己打品牌知名度,一步一步實現國際化,是顯然不太可能,高盛早已分析出,tcl想要實現這個目標,唯一走的途徑就是併購。
高盛的專業令湯姆遜折服,隨後好戲開鑼了。
四、高盛為湯姆遜抬轎子
2002年11月20日,中國家電行業收到一份來自湯姆遜的通告,意思是中國的企業要想製造彩電,就必須要交一筆專利費,小於20英寸的電視每臺收0.7美元,20英寸到25英寸的每臺1美元,25英寸以上的每臺1.2美元,收費暫時從出口機型開始,以後根據情況再把範圍擴大到所有彩電上。
此公告一出,舉國譁然,媒體專家紛紛出來指責湯姆遜,這是在修建彩電馬其諾防線,打壓中國的彩電出口,湯姆遜在中國徹底火了,而高盛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還記得當初通用把電視業務置換給了湯姆遜嗎,專利就在這裡起了作用,為什麼不一上來就針對所有彩電收保護費,而是隻針對出口機型,其實湯姆遜的本意並不是想靠這個保護費來賺錢的,僅僅只是做給中國的家電企業看的,就是告訴這些國產品牌們,我湯姆遜是可以俯視你們的,我是你們高攀不起的。
這樣其身家就跟著名氣暴漲起來了。
五、TCL被逼入局
而正在這個時候德國百年老店施耐德瀕臨破產,可在tcl眼裡這可是個寶,其在歐盟的年彩電銷售量達到41萬臺,就這已經超過了歐盟給中國7家家電企業配額的總和了。所以當時TCL國際化是個很明智的選擇。可在高盛看來,施耐德品牌僅僅侷限於德國,英國和西班牙三個國家,就這tcl都上趕著去找人家,如果讓他拿下湯姆遜,那還不樂瘋了。
但是湯姆遜卻從一開始就沒去接觸TCL,而是先去秘密地接觸了長虹和康佳,具體談了啥不知道,但外邊的媒體早已吵得沸沸揚揚,說長虹和康佳正在與湯姆遜商談合併事宜,這tcl一看,那個難受啊,如果這兩家任何一家跟湯姆遜牽手,不管是中國第一還是世界第一,都跟自己不沾邊了。
六、李東生強行收購
於是躁動的李東生忍受不了了,決定自己也必須要去爭取一下,這麼大的事,肯定不是一拍腦袋就決定的,於是花高價錢找來波士頓諮詢機構,和摩根士丹利來做專案評估,但結果是波士頓機構提交的報告概括為四個字就是,風險太大,而摩根士丹利給的結果是中性的,成功率只有一半。
面對著這樣的結果,李東生失眠了,要知道,第三方的判斷通常是中立的,而且其技術出身的高階副總裁的胡秋生也反對收購。
因為他是技術出身,所以也更看重技術,湯姆遜的那些技術大部分都是映象管技術專利,而當下正在向平板電視方向發展,那豈不是這些技術已經有些過時了,那收購還有什麼意義呢。而另一位負責集團運營的董事袁信成也是持反對意見,所以一個技術核心高管,一個運營核心高管都持反對意見,但最終在董事會上,李東生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強勢決定tcl要想實現國際化,必須要收購湯姆遜的彩電業務。
七、高盛給tcl出的三招迷魂香
諮詢機構都說收購風險很大,高管也在反對,那李東生為啥最後還要強行進行收購呢,這就要說高盛給下的三招迷魂香了。
第一招就是專利
談判的時候,湯姆遜慷慨地說把在歐洲和美洲的研發中心併入合資公司,雙方合作後,產生的新專利都歸合資公司所有,那言外之意就湯姆遜公司之前的3.4萬件專利,tcl是用不了的,你要用,就要交錢,這可把胡秋生氣壞了,但高盛方面解釋說,21世紀最貴的是人才,研發中心都給你了,你還怕研發不出新專利嗎,而李東生居然信了。
第二招是貿易壁壘。
反傾銷這個詞大家應該經常在新聞上聽到,簡單地說就是咱們國家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低,所以造出來的產品成本低,價格也低,在出口到歐美地區的時候,就會嚴重衝擊當地的產品,歐美商品失去競爭力,就會有公司倒閉員工失業,所以他們就採取反傾銷調查來提高中國商品的關稅,以壓縮中國商品的競爭力。
剛好在2003年5月,美國也開始對中國彩電實施反傾銷調查,不過這次的調查時間節點非常的詭異,這個時間跟湯姆遜在中國刷存在感的時間相吻合,而且湯姆遜是美國第一大彩電廠商。發起反傾銷,最大的受益人就是湯姆遜。
當時的美國商務部長是埃文斯,這大哥因為小布什的競選非常賣力,所以被從石油公司董事長的位子上直接提拔到商務部長,之前也沒有從政經驗,壓根兒就不懂啥是反傾銷。
但是他跟高盛卻是老朋友了,所以埃文斯發起彩電反傾銷的時間與湯姆遜在跟長虹,tcl,康佳們的秘密談判時間是相吻合的,要說是巧合,你信嗎?
那此時的高盛就跳出來說,即使美國有反傾銷,你tcl也可以在國內便宜的生產零部件,然後運送到湯姆遜在墨西哥組裝廠,然後出口到美國,不就規避了反傾銷嗎,到時候,你就是美國的霸主了,說的tcl的人也是蠢蠢欲動。
就在tcl跟湯姆遜簽約後的半個月,美國對中國的彩色電視實施反傾銷稅,五年內,將稅率提高到30%以上。李東生估計還在竊喜,自己撿了個大便宜,但殊不知以後卻吃了個大虧。
第三招是品牌推廣
高盛正是看準了tcl想要國際化的急切心理,然後從品牌的長期積累角度切入。海爾透過20年的積累,才在國際上闖出了一定的名聲,你tcl要想透過自己的一點一滴的積累,把tcl國際化,太耗費時間了,你至少要在歐美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並且經過驗證的銷售網路,這可不是你有錢就能立馬建立起來的,只要兩家合作,tcl想要闖進歐美市場輕而易舉。
當波士頓諮詢機構的香港副董事長看到這些的時候,只能嘆息,一個個的,都有很大的風險啊。
八、TCL與湯姆遜合併
2003年11月4日,tcl宣佈與法國湯姆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成立tcl湯姆遜合資公司,tcl和湯姆遜分別佔股67%和33%,新聞釋出會的陣仗很大,國內外的知名財經媒體,甚至廣東省省長都抽空來出席了釋出會,當tcl正在開香檳慶祝的時候。
再來看看法國,也就是當地時間3號,湯姆遜宣佈將和中國的tcl組建家電合資公司後,湯姆遜的股價當天暴漲,而其大股東法國政府趁機將手中剩下的18.5%的股份,陸續的全部丟擲,收回9.5億歐元現金,真的是有人高高興興接親,也有人高高興興的送親啊。
收購完成後,至少從資料上看,tcl一躍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彩色電視生產企業,近2000萬臺 的年銷量比第二名的長虹還要多上500萬臺。
2004年,李東生跟隨國家領導人到法國訪問,李東生與湯姆遜正式簽約的時候,旁邊就站在兩國的國家領導人,可以說,這一刻絕對是tcl的高光時刻。回來後,李東生甚至放出了18個月,將讓合資公司盈利的豪言壯語。
但之後的事實卻將夢想擊得粉碎。
九、TCL被算計了
當初說好的研發中心,並不全是研發人員,其中有一部分都是一些普通工人,因為歐洲的工會非常的強勢,併購的情況下如果裁員,需要支付鉅額的賠償金,所以乾脆把各種人都打包進合資公司了,這也導致了後期TCL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國內生產零部件,到墨西哥組裝,再賣到歐美,但是反傾銷的禁令卻是,對中國的品牌實施反傾銷,不管在哪裡組裝,只要是中國的品牌就會實施反傾銷稅,簡單的說,tcl還是進不了歐美,更談不上利用湯姆遜的銷售網路了,所以你就會發現,最後的結果只是TCL賣力的生產彩色電視機,然後貼上湯姆遜和RCA的牌子賣去歐美市場,這樣的國際化是不是有些諷刺呢。
還有更諷刺的是,當11月4號,雙方正式簽約的18天后,湯姆遜分兩次收購了華僑城轉讓的康佳股份,收購完成後,湯姆遜持有7.98%的康佳股份,成為了康佳的大股東。而康佳正是tcl在國內的主要競爭對手,這不是妥妥的腳踏兩隻船嘛,這麼一波騷操作,搞得李東生是啞口無言,目瞪口呆。
但即使是有諸多貓膩,終歸是完成了收購,但收購完之後,才是tcl真正的噩夢開始。
十、TCL噩夢開始
2002年RCA品牌在北美的市場佔有率是12%,但合併5個月後,市場佔有率直接跌到了7.8%,然後歐美市場開始了無休止的虧錢,2006年10月,tcl決定關閉歐洲的工廠,變現歐洲的資產和庫存,只保留貼牌業務。並且把零售商規模從3000個削減到50個,以減少營銷費用,可見這三年來,tcl吃了多大的暗虧。一直到2007年,李東生拉來了在飛利浦任職了28年的梁耀榮,才使得tcl合資公司步入正軌。
TCL以為撿了個大便宜,卻不想是接盤了被人精心策劃所甩出的包袱。
商場如戰場,在美麗的誘惑下暗藏重重殺機。反思下這場併購,在湯姆遜急於出售的情況下,卻並沒有把關鍵的專利和銷售渠道拿到手,反而處處被人算計,商場本來就是爾虞我詐,高盛作為賣方軍師,使用各種手段引買家入局,而買家卻不顧各種不利因素,搬出種種國際化的好處來說服和矇蔽自己,其實已經高下立判。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雖然TCL當初在收購上吃了暗虧,但這也算是經歷過了,給後來者以警示,以後在國際併購中才能把上過的當,給規避掉,只有你參與過了,你才能切身體會到國際併購中的種種問題,你看現在的TCL,就吸取了當年的經驗,現在嫣然成了中國家電業的併購大王了,所以禍福相依啊。
都看完了就順便點個讚唄,感謝關注貓眼兒的頻道,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