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自主品牌或者一系列歐美品牌,日系在純電領域的發展總會給人一種相當緩慢的印象。但這一兩年來,我們還是能看到日系品牌的頻繁動作。到2022年,日系品牌將會在中國市場投入多款純電動車型,雖說姍姍來遲,但他們的產品力還是相當線上的,今天藉此機會,買買君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將要在2022年上市的日系純電動車吧。
作為豐田bZ純電系列的首款產品,bZ4X是一款中型SUV產品。它採用了與斯巴魯共同研發的e-TNGA純電架構打造而成,所以大家應該也明白,為什麼斯巴魯那邊會推出一款名為Solterra的車。本質上,兩款車只有外觀小細節以及配置上有一定差異。
豐田bZ4X
斯巴魯Solterra
總的來說,兩款車型相對於豐田/斯巴魯既有的產品來說,內外設計都具有相當的突破性,這與一些傳統廠商將純電產品保持燃油車設計風格的做法並不相同,算是為消費者帶來了足夠的新鮮感。
而在配置方面,以bZ4X為例,新車將配備線控轉向系統(視乎不同銷售地區的法律法規提供選配)、最新的TSS主動安全系統、自動泊車、OTA升級、帶語音控制的多媒體系統、來自斯巴魯的X-MODE四驅、基於X-MODE額外研發的Grip Control智慧多路況適應系統、太陽能電池板、熱泵空調、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以及豐田車型首次出現的腿部加熱,目前來看,比起新勢力廠商那些千奇百怪的玩意,bZ4X身上的,都是頗具有豐田風格的機能性配置。
至於動力部分,同樣以bZ4X為例,新車提供前驅以及四驅兩種版本。前者的前置電機輸出204ps,71.4kWh的電池可以提供約500km的純電續航里程;而後者則有點“奇葩”了,一般來說電動車的四驅版都會提供更為強勁的輸出,但到了豐田這裡,bZ4X的前後電機分別只有109ps,最大輸出也就比前驅版高出一點點,它的電池容量同樣為71.4kWh,純電續航里程為460km。
在純電量產車領域,日產可以說是日系廠商當中走在最前頭的一個。早在2019年,他們的Leaf就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款銷量超過40萬輛的純電動車型。話雖如此,Leaf與那些強大的後起之秀相比,產品力實在稱不上驚豔。而這款全新的Ariya,則可以視為繼Leaf之後,日產在純電領域的另一個重大動作。
同樣,相對於日產的其它產品,Ariya的內外設計有著突破性。按照日產的說法,新車意在將日本傳統美學以及實用性相結合。在買買君看來,Ariya的內飾尤其體現出這一點,它沒有像別的新勢力產品般過分追求極簡主義,在給了消費者兩塊大屏的同時,不忘保留單獨的空調調節/駕駛模式選擇面板等等一些常用的功能。
配置上,日產為Ariya準備了12.3英寸液晶儀表+中控屏、OTA升級、2.0版本的ProPILOT智控領航系統、遙控泊車、e-4ORCE四驅系統、全景天窗、流媒體內後視鏡等。
再來看看動力,以日本市場為例,Ariya提供前驅以及四驅兩大版本,兩大版本均可選擇65kWh/90kWh容量的電池。其中續航最長的是搭載90kWh電池的2WD版,可以達到610km,其輸出資料為239ps/300Nm,效能最強的是搭載90kWh電池的4WD版,可輸出389ps/600Nm,百公里加速時間為5.1秒,最高時速為200km/h,純電續航里程580km。
有別於豐田日產,本田將上市的兩款純電新車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打造,未來他們也將在我國推出更多不同種類的純電車型。如果僅觀察海外市場,就會發現本田的純電程序推進得較慢,目前海外在售的電動車,也只有續航里程不到300km的小車Honda e+,因此本田選擇在中國以如此規模快速鋪開電動產品,也從側面印證了他們對這塊市場的重視程度。
e:NS1/e:NP1屬於姊妹車型,兩者均基於e:N Architecture F平臺打造而成。對於熟悉本田海外產品的車迷來說,儘管兩款車型的造型都有著大量的電動車特有元素,但其內外的整體設計,大至整體線條,小至空調出風口等等,實際上都與海外的新一代Vezel有著大量的共通點。
參考目前的資訊,e:NS1/e:NP1將擁有10.25英寸液晶儀表、15.2英寸的豎置中控屏以及全棧智控生態系統e:N OS,該系統融合了Honda CONNECT、Honda SENSING 360智慧駕駛輔助等功能,此外,無線充電、後排座椅加熱等也將出現在配置列表上。
目前官方尚未公佈兩款車型的詳細動力引數,但參考工信部相關的申報資訊,e:NS1將提供續航42km/500km兩種版本,輸出分別為182ps/204ps。
正如買買君開頭所講,日系純電產品在國內市場的佈局甚至要比其它歐美品牌晚,時間上就已經佔盡劣勢。如果單從產品角度出發,儘管這些電動產品比起各自品牌本身的燃油車而言已有不少突破,但跟一系列新勢力相比,似乎又缺乏足夠的噱頭去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但必須承認,這些日系純電車型,總體產品力依然是線上的,而且跟很多傳統品牌的同類產品一樣,他們並沒有過多地去背離過往燃油車的使用體驗,同時得益於多年的造車經驗,底盤質感,操控表現等等等調較層面上的東西會更為成熟,很多細節設計也會更以人為本,這些可能需要在常年累月的使用當中才能被察覺得到。綜上所述,對於這些同樣擁有優秀產品的傳統品牌而言,如何在營銷上創新,才是他們在新能源市場的致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