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宮山,位於江西九江武寧縣西北部上湯鄉和船灘鎮南嶽村境內,是幕阜山脈中段贛、鄂兩省分界的一座江南名山。
九宮山山名的由來,說法有較多。據《江西通志》記載:“晉安王兄弟九人造九宮於此,故名”這裡所說的是南陳晉安王陳伯蒙害怕被隋朝所滅,為避戰亂,曾率領兄弟九人,在此山上建造了九座行宮。《辭海》則述“因自下而上,高峰九層,故名”《武寧縣地名志》則說“此山間原多寺廟得名。”《九宮山志》記載:“曾有九龍降於此。”
九宮山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地質公園等多個頭銜。同時,它也是“五大道場”之一的名山。這一道教名山的緣由,始於九宮山開山道祖、御製道派創始人張道清。
張道清(1136―1207年),字得一,號三峰,湖北省京山市羅店鎮長森灣人。南宋淳熙十四年( 1187年),張道清聽說九宮山風景秀麗,便率領道徒上山傳道,修建“玉帝殿”。後借玉皇大帝託夢,說九宮山是“星空鬥牛,地接衡廬,逢興則止,遇九而居”的仙地。自此,兩湖皖贛南宋淳熙年間,張道清手捧皇上聖旨在九宮山興壇設教,建起三宮十二院。宋寧宗趙擴還派人到山上督修“欽天瑞慶宮”,使九宮山成為全國五大道教名山之一。山隨道教鼎盛而名揚四海。
九宮山總面積196平方公里,為花崗岩、變質岩組成的窟窿構造,屬斷層山地形的冰川地貌。整個幕阜山脈最高峰是九宮山的“老鴉尖”也叫“老崖尖”,海拔1657米,是我國中南部最高峰之一。
我曾與南昌幾位影友于2016年12月份同登上了九宮山。這天驅車從南昌出發,沿武寧/廬山西海方向,過軍山樞紐,進入永武高速公路,在武寧西下高速,轉入武寧縣上湯鄉方向,共行駛220多公里抵達上湯鄉到劉家橋村委會,然後步行兩個小時,登上了海拔1564米九宮山銅鼓包。
在步行上山途中,我們首先經過了贛、鄂交界處的一拱門,拱門上有一幅對聯:“半山上下分晴雨,一嶺東西判楚吳”右側有一石崖,狀似俯首而伏的大老虎,傳說這隻虎是替開山祖師張道清看守上山大門的,所以此門又叫“伏虎天門。”簡稱“虎門”。
此外,此地也稱為吳楚雄關。一關分吳楚,遊人可在此領略雙腳踏吳楚的奇趣, 一腳踩吳頭,一腳跨楚尾,放眼四望,群山逶迤,山河壯麗。相傳吳楚雄關即文昭關,春秋末期大夫伍子胥就是在這裡一夜白頭,混過關,逃到吳國的。與吳楚雄關相連的是劉家橋古驛道,十八撐古銀杏等著名景點。
1 2月份的九宮山,已是冰天雪地,銀裝素裹。山頂上有一碩大的湖泊,因其雲霧繚繞,故名雲中湖,又有“吻天湖”、“天心湖”等詩情畫意的名字,是湖北省最大的高山湖之一,也是我國高山湖泊中的佼佼者。 這百餘畝湖面上,已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湖之西南,有一“噴雪崖”,明代曾有人寫詩讚它“匹練高懸萬仞端,紛紛冰雪落層巒。”站在對面的觀景臺上,只見湖水從崖頂“蒼龍口”跌瀉而下,數1 0米寬,1 00多米高的崖壁冰稜倒掛,銀光閃爍,美麗動人,宛如闖進了一個童話世界。雖天寒地凍,遊人仍接踵慕名而來。
位於雲中湖北岸的真君殿,坐北朝南,面對香爐峰,左為虎伏天門,右為龍鬥崖,是天然的道教風水八卦建築。建於宋寧宗(1195—1224年)期間,全部由青石方磚砌成,是目前九宮山上唯一儲存下來的古建築。相傳此殿為供奉祖爺張道清臘屍之地,故又名祖爺殿。一塊“敕建欽天瑞慶宮”石匾,在殿中仍完好無損。
在九宮山的西北麓,我們參觀了雲關古寺以後,還特地去了闖王陵。“闖王陵”修建於1979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唯一儲存下來的農民起義領袖陵寢。“闖王陵”三個大字為姚雪垠所題,茅盾題了“李自成陳列室”,郭沫若則寫了“墓誌銘”。
清順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率部自襄陽倉促退武昌,數戰不利,退至九宮山,李自成帶著二十八個親兵突圍,終因人生地不熟,誤走兩里長葫蘆糙深谷,接著攀越牛跡嶺,被當地的程九伯地主武裝殺害,慘烈犧牲。在闖王陵上側,至今還留下了“落印洞”、“下馬亭”、“激戰坡”、“拴馬松”等李自成殉難古蹟。供遊人憑弔這位“一朝大順主,遺恨告中天”的李闖王。
九宮山還是一塊紅色熱土,紅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後期,1926年九宮山成為了革命根據地,紅軍第五縱隊司令員李燦、政委何長工進駐九宮山。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彭德懷元帥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在這裡浴血奮戰,紅色遺蹟遍佈景區。
九宮山,湖北省早已在這裡設定了九宮山鎮。湖北省政府多次撥款並鼓勵省直單位,在此投資建設。山上有華中第一高山湖泊雲中湖、華中最高瀑布大崖頭瀑布、華中第一鬆迎客松、道教御製道派祖庭瑞慶宮、享譽國際的阿彌陀佛道場無量壽禪寺、中國最大內陸風電場九宮山風電場、鄂南地區第一條高山旅遊客運索道等等,令遊客讚不絕口,這些景觀都等著你來揭開神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