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釣友們討論到底是白天的大魚多還是晚上的大魚多,貌似這個問題很難得到統一的答案。事實上這個問題根據蓑笠哥自己的經驗來看:很難有統一的答案,物件魚不同、水域不同、水質不同答案都不太一樣。
在此之前,我們有必要給這個大魚定一個位:野釣至少十斤以上的才能算得上大魚,可能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太一樣,但是低於十斤的真的沒有必要給它一個“大魚”的頭銜。今天我們討論的是普遍意義上的大魚而不是相對意義上的,比如半斤的白條大不大?當然很大了,但是我們能說它是大魚嗎?
接下來我們再從各個角度來分析一下到底是哪個時段的大魚最多,如果你有不同的理論支援或者實踐經驗分享的話我們可以在下面評論區討論。但是有一點我們有必要達成共識:個例不代表全部,比如一個釣友一生就只釣了一條大魚而且是在晚上就說晚上大魚好釣是不科學的。
體型大的魚大多白天覓食
我們國內的常見野外體型能長得比較大的無非就青魚、草魚、鰱鱅、鯉魚、鱤魚、大口鯰,這些魚除開鱅魚和大口鯰之外眼睛都比較大,它們雖然也有比較強的嗅覺能力但是更多的是靠視覺覓食,比如草魚就經常浮在水面尋找水草、鱤魚在白天才能看得到目標。
只有在白天光線比較好的時候它們才能比較容易找到食物,而到了晚上也不是不吃東西,如果透過嗅覺能發現食物它們又在附近的話肯定會過來吃的,只是沒有白天活躍度那麼高而已。
當然鯉魚喜歡軟泥底的棲息地,它就是更多的依靠嗅覺覓食,但是野外的巨型鯉魚可以說鳳毛麟角,大多數都是一些三斤一下的小鯉魚,3-10斤的都不太容易遇見,更不用說十斤往上的了。
鱅魚是個例外,白天釣到的體型都不是很大,一般來說根據蓑笠哥自己的經驗,手竿抽鱅魚大的基本都是下半夜上得比較對。尤其是抽了一夜的窩子之後天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大鱅魚吃口比較頻繁。白鰱的話白天就比較好了,它的食物是植物性微生物(各種藻類),白天太陽大的時候藻類增生就是它們的飯點。
大口鯰就更不用多說,晚上覓食頻率比白天高得多。只不過我們野釣大魚的時候主流還是青魚、草魚以及鰱鱅,其他的即使是有也是特別稀少。畢竟這兩種魚哪怕自然水域沒有,漲水後從附近水庫、魚塘跑出來的也不少。
大魚的食量特別大,如果靠嗅覺覓食的它可能吃不飽,而且氣味分子傳播的也不是特別遠,到達一定的距離就淡了。但是視覺就不同了,大魚有時候為什麼會在水面遊弋?當然不是吃多了撐得慌,而是想借此找到合適的覓食的地方,別看它在中間浮出水面(觀察情況),有東西吃它肯定會靠邊。
網上影片出大魚大多也是白天
如果你仔細留意,網上很多釣獲大魚的影片都是白天。可能有釣友覺得是因為白天比較好拍影片,所以影片上傳的人當然只有白天釣得到了,這是倖存者偏差。可事實上很多釣魚節目連續守好多天的基本也是白天上魚,晚上即使是守在那裡也沒有大魚口,久而久之大師們基本都選擇白天釣大魚了。
如果晚上真的更容易釣獲大魚,我相信釣魚人們會不辭辛苦、不怕蚊蟲,哪怕是搞一個照明燈也要晚上釣大魚的。因為拍攝影片的釣友不傻:上大魚影片的流量明顯要高很多,不會因為晚上不方便而望而卻步。
蓑笠哥自己的經驗:白天大魚多
如果小時候釣魚經歷也算的話快三十年釣齡了,正兒八經開始釣魚差不多十七年。這十七年中絕大多數能夠得上大魚標準的都是白天,絕大多數切線也是在白天:23+鯉魚、27+青魚、18.3翹嘴、17+鱅魚……。仔細回想一下,你這些年釣魚是不是也有相同的情況?
但是事無絕對,因為水域不同可能導致魚情不同,就好比水質清澈的水域白天肯定要比晚上好釣魚,這種地方大多天黑之後就停口一段時間。但是水質比較肥的地方白天晚上都是一樣,因為水質肥光線很難穿透,對魚兒來說白天晚上都是一樣了。
普遍淺水的地方晚上的大魚肯定比白天的多,因為它在水底一眼就能看到河岸,你一旦過去釣它就跑了,看到人的話段時間也不會過來。但是晚上就不同,晚上即使是水淺大魚也會靠岸覓食,它看不到你人在岸上所以也就不怕了(但是體型超10+的也比較少來淺灘)。
注意:蓑笠哥自己很少去夜釣(曾經有三四年都是夜釣),所以得出的經驗可能會有失偏頗。
最後,願各位釣友大鯽大鯉!我是釣魚蓑笠哥,一個愛釣魚也愛分享的釣魚人,期待喜歡釣魚的你點個關注。今天分享的只是個人的看法,不是什麼教程也不是金科玉律,所以要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