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面向陽光
■解放軍報記者 陳小菁
心有陽光,人生陽光。
地平線上升起一道光芒,接著變成一片光海。這一刻,我們遇見新年第一縷陽光。
山河大地醒來了,雪峰被染成金色,冰河閃耀光彩;草原靜美幽寂,等待春天的迴歸。
遙遠的海疆,滔滔白浪釋放著熱情,一次次將新年的祝福推向礁盤和海岸。高原之上,皚皚雪峰擁抱陽光,洗禮著聖潔容顏。
迎著初升的太陽,總有這樣一群跋涉的身影。雪海深處、茫茫戈壁,島礁岸邊、雪峰之上,即使前路艱難,他們也堅定地迎著陽光前行——因為祖國在身後,界碑在前方。
一樣的清晨,一樣的朝陽,見證著邊關軍人的無悔堅守。
他們面向陽光,因為他們懂得:困難的另一面是克服困難的勇氣,艱苦的另一面是苦中作樂的豪氣。
他們心中,清澈的愛,只為中國。新的一年,面向陽光繼續起程,他們依然笑對風雪,迎接挑戰。
無數的遠方,有無數的人們,把堅守過成日子,把奮鬥當成常態。不管歲月如何變遷,那份絕不放棄、堅守到底的堅韌,才是驅散一切陰霾的陽光。
面向陽光,我們迎來2022。
新的一年,《中國邊關》專版將繼續和您一起相約遠方那群堅守邊關的年輕戰友們。傾聽他們的故事,看見他們的足跡,分享他們的青春價值、人生態度,感悟他們的生命與收穫。
新的一年,我們將邀請軍事記者講述他們與邊關的情緣,為大家呈現更多邊防風貌、風物人情。
新的一年,我們將迎來新面孔。“2022遇見”“2022邊關軍歌”“邊關地理志”“傾聽戍邊人”“看見”“速遞”“持筆”“趣聞”……《中國邊關》專版將以多維視角,立體呈現邊防軍人的精神世界。
新的一年,我們將聚焦邊海防建設發展,傳遞基層建設風貌,讓邊關成為一個視窗。透過這個視窗,我們感受祖國發展脈動,感受生活中的點滴溫暖,感悟更多前行的動力。
2022,讓我們背上行囊再出發。
面向陽光,一往無前。正如一位哲學家所言——時間,會給你答案。
在“陽光哨位”眺望陽光
■索延客 戴學武 馮浩
史鏡明和戰友在巡邏路上。
新疆軍區斯潘古爾邊防連,有一個執勤點位被連隊官兵稱為“最遙遠、最艱苦的地方”。這裡缺氧、缺水,但在駐守戰友的心裡,這裡從來不缺歡樂。
這裡是連隊海拔最高的點位。紫外線在戰士們臉上留下“高原紅”,讓他們的笑容看起來更加純粹、真誠、可愛。
新年伊始,哨長史鏡明和戰友起了個大早。這一天,連隊運送物資的汽車即將上哨。陽光照在他們臉上,溫暖寫在他們心底。
世界被陽光鋪滿了
哨所的雲。
太陽昇起,光芒照耀著高原雪山。
在上士史鏡明的眼中,只一眨眼工夫,太陽就“躍”到比山還高的位置。
史鏡明已在高原駐守12年。像往常一樣,他眯起眼睛,仰著頭,讓陽光照在臉上。
一瞬間,他的世界被陽光鋪滿:潮溼被蒸發,寒冷被融化,孤寂被驅散……陽光來了,世界燦爛了。
每年,這個高原執勤點都會以這種方式迎來新年第一縷陽光。
被陽光撫慰,史鏡明內心欣喜而溫暖。他喜歡陽光,總是在太陽昇起的時刻眺望遠山。那裡是一條長長的邊防線,是他和戰友守望的地方。
站在距離哨所不遠的點位執勤,史鏡明知道責任就在身後的遠方,那裡有祖國和親人注視的目光。
史鏡明堅守的地方,是斯潘古爾邊防連最遙遠的執勤點。點位不遠處,一座板房佇立在荒原上,煙囪裡冒著煙,戰友們正在做早飯。
一條土路從執勤點延伸到房門前,史鏡明和戰友日夜往返於哨所和點位之間執勤巡邏。漸漸地,這條路在他們腳下越來越清晰。
陽光見證著他們的堅守,路見證著他們的成長。
冬天上哨,他們全副武裝雪中跋涉,回到連隊時,身上的作訓服常常凍成冰坨。
迎著陽光的上哨路,也有溫暖相隨。“一路沐浴陽光,作訓服上會散發出清新的陽光味,就像小時候家中曬被子時聞到的味道。”史鏡明說。
那天,連隊遴選執勤點上哨戰士。“海拔最高最艱苦……”連長在動員時這樣描述這個執勤點。
想起上哨路上的陽光,主動請纓的史鏡明對戰友們說:咱們執勤點叫“陽光哨所”,聽著就很溫暖。
哨所附近荒無人煙,史鏡明經常站在山頂,望著成群結隊的黃羊遷徙。晚飯後,他在宿舍給母親發信息:“媽媽,我看到一群黃羊奔向遠方,我看到了天地的壯闊,感受到生命的偉大。”
陽光照進了心裡
哨所官兵收到連隊上送物資。
雪落高原,執勤點如同雪海一葉扁舟。
凌晨時分,史鏡明披上大衣出了板房,只見房外白茫茫一片。
回到房中,史鏡明輕聲把戰友從睡夢中喚醒。幾個人分頭行動,清理積雪,檢視監控裝置。
緊了緊脖子上的棉套,史鏡明和列兵達瓦次仁一前一後地走著。家在藏北的達瓦次仁,熟悉高原的風雪,也適應這稀薄的空氣。
剛下連不久,達瓦次仁被分配到了史鏡明所在的班。小夥子話不多,笑起來像冬日暖陽。
每次外出巡邏,達瓦次仁都緊跟在史鏡明身後。一次巡邏,寒風吹得人眼睛都睜不開,帶隊的史鏡明心急如焚。
“從小我就跟阿爸在山裡找犛牛,遇上這種天氣,我們知道怎麼辨別方向。”跟著達瓦次仁走,史鏡明的心情平和多了。不久,他們找到一處避風的山口躲避,直至風雪過去。
那一晚,達瓦次仁給史鏡明講起許多兒時記憶。達瓦次仁的家,一到冬天就風吹雪舞。作為牧民的孩子,他和哥哥從小就在山裡放牧。
“高中時,我一直夢想成為軍人。”達瓦次仁的這句話,讓史鏡明感同身受。小時候,他最大夢想是做一名飛行員。“當兵到了高原沒當成飛行員,但我從沒後悔,因為沒經歷過嚴寒便不懂得溫暖有多暖,沒經歷過困難便不懂幸福有多甜。”拍拍達瓦次仁的肩膀,史鏡明笑著說。
這位高原老兵喜歡《陽光總在風雨後》這首歌,更喜歡《真心英雄》裡唱的那句“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那個風雪夜晚,達瓦次仁跟著老兵學會了唱這兩首歌。
“堅持,才能迎來雪後的陽光。”此刻,歌聲穿越記憶之河,耳邊是腳踩積雪發出的“咯吱咯吱”聲。雪從靴口倒灌進來,史鏡明和達瓦次仁一路沉默不語。
不是“師徒”更像“兄弟”,史鏡明和達瓦次仁配合默契。這一次,除錯完監控裝置,返營時風雪更大了。史鏡明用一根揹包繩分別綁在兩人手腕上,每次出任務他們都是對方“唯一依靠的隊友”。
回到板房,他們的腳和鞋子凍在一起,根本脫不下來。中士蒲凱強和上等兵次仁多布傑端來熱水,幫他們暖熱鞋底後,再小心翼翼地幫他倆脫下靴子。
翌日是個晴天,史鏡明醒來看著窗外的雪,想起在深圳打拼的妹妹。開啟手機,一條資訊跳出來,他笑了。那是來自遠方的問候,史鏡明瞬間覺得,陽光照進了心裡。
陽光是一種人生態度
歡樂的聚餐時刻。
晨光熹微,板房的影子被拉得很長,一直延伸到門前的小路。
這條路牽繫著官兵的目光。平日裡,物資都是透過這條小路運上哨。
去年夏天,史鏡明和戰友一起把這條路整修了一番。幾個月過去,這雪山中的哨所已然有了家的味道。
都說高原守防是“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星”,作為班長,史鏡明想盡辦法豐富業餘生活。
晚飯,是守哨戰士一天中唯一一頓“團圓飯”。史鏡明提前一週擬好菜譜,幾個人輪流下廚。每天的這一餐,他們都會用心準備,儘量做到色香味俱全。
“五彩蘿蔔”“功夫白菜”“乾媽土豆”……元旦前一週,哨所菜譜出來了。這些聽起來就“不一般”的菜式,其實都出自連隊上送的尋常食材。
戍邊生活一成不變,給生活“加點味道”,在史鏡明看來是一種樂趣,“開心守防的秘訣就在於每個人都腳踏實地,平凡的日子需要陽光的心態”。
晚飯後,史鏡明會和大家一起分享美文和故事。
那年守哨,雪下得很大,史鏡明想家了。實在悶得發慌,他就讀書、做摘抄,換防時他帶回一大本“金句”。
駐守哨所,史鏡明經常和戰友分享自己摘抄的“金句”。他發現,年輕的戰友們渴望瞭解外面的世界,對正能量有強烈的價值認同感。“給年輕人講故事很開心,這對我也是一個學習過程。”史鏡明說。
樂觀,就像生活中的陽光。
戰友們眼中,史班長總是樂呵呵的,遇上再難的事也不會輕易皺眉;兩個藏族小夥普通話說不好,對人卻踏實真誠;蒲凱強喜歡聽流行音樂、也愛追劇,他總說:“我的世界必須充滿陽光”。
每到週六,史鏡明會下載電影,讓大家在宿舍觀看。每當這時,這個被群山環繞的哨所總是充滿歡樂。
喜歡繪畫的蒲凱強從網上購買一套材料和顏料,專門託人運上哨。週末一到,蒲凱強展開畫紙,用水粉在畫紙上勾勒一抹紅色晚霞。“高原夕陽的美只有守在這裡的人才知道。”他說。
陽光下的心願
達瓦次仁和軍犬小黑。
初到哨所,達瓦次仁最大的心願是幹好每一件事。
板房空間小,儲水桶放在板房外。每天清晨,達瓦次仁都要負責破冰取水。一身蠻勁的他用鐵錘敲擊幾下,水桶就被震裂了。
中午冰塊融化,水桶裡的水全漏掉了……看到這一幕,達瓦次仁坐在板房門前的樓梯上哭了。
戰友外出巡邏,達瓦次仁留守哨所。外面突然颳起大風,他心裡著急,頂著風出了門,搬來石塊頂在板房邊上。
誰想,剛鬆了一口氣,只聽“嘩啦”一聲,太陽能板被大風颳跑了。
達瓦次仁趕忙追了上去,可哪裡追得上……下午戰友巡邏歸來,達瓦次仁不好意思低下了頭。
史鏡明並沒有批評他。“沒有什麼事比堅守崗位更值得表揚。”一句話,反而說得達瓦次仁眼淚掉下來。
每個人心裡,都想守好哨所這個“家”。次仁多布傑從林芝來到阿里,最不適應就是高原“微弱的訊號”。
入冬前夕,他的心願實現了:哨位旁邊建起新的訊號基站,他可以每天和親友通話,他覺得這就是幸福的人生。
如今,蒲凱強的心願也實現了。從小會彈吉他的他,做夢都想組建一個樂隊。那天,接到父母從老家寄來的吉他,蒲凱強和大家商量著組建“陽光樂隊”。
元旦前夕,戰友們用手機錄製了一首哨所之歌。那一刻,蒲凱強內心無比滿足。
沒人知道,每天眺望陽光,史鏡明都會默默許下心願:“把哨所守好,守好它,啥都好。”
蒲凱強的繪畫作品。
(圖片:索延客 攝)
新年剪影
新的一年來了,讓我們走進南部戰區某海防旅、某邊防旅,一起感受官兵們的“詩和遠方”。
日夜堅守
我們用腳步丈量邊海防線。
精武強能
只要祖國一聲召喚,我們唱起戰歌奔向前方。
戰友情深
一起訓練,一起巡邏,我們一起品嚐軍營酸甜苦辣。
無言戰友
致敬身邊的特殊“老兵”,我們一路同行。
一技之長
拿起手中畫筆,描繪邊關多彩生活。
時刻專注
巡邏出行,我們精心保障。
曾浩雲、曾梓煌攝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