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法國海軍訂購了一艘高速潛艇,瑟堡兵工廠在1908年3月開工,1913年交付海軍正式服役,它被命名為馬里奧特號(Mariotte)。這是一艘造型獨特的潛艇,被人們稱為“牙刷”。
法國海軍對潛艇的水下潛航要求沒多高,畢竟那時候技術條件限制,各國潛艇水下效能都不咋地,海軍要求馬里奧特號需要具備出色的水上航行能力,以便於伴隨艦隊高速航行,在艦隊大戰中發揮作用。
馬里奧特號尺寸不大,水下排水量只有約660噸,艇長約65米,寬4.3米,為單殼體結構。潛艇艇身被分成9個艙室,另有壓載艙、配平艙等,艇體修長且薄,高幹舷,適合水面高速航行,但水下航行能力偏弱,浮力儲備較差,下潛深度不大,測試中下潛深度只有三十多米。
潛艇的水上動力為2臺700馬力的6缸柴油發動機,雙軸推進,各自驅動一副直徑1.72米的螺旋槳,在水面上可以達到14.2節的最大航速;水下航行依靠兩臺500馬力寶璣電動機,水下最大航速為11.7節,提供電力的是124節電池。
在航程方面還不錯,潛艇以10節的航速航行時最大航程約3070千米,在地中海地區活動已經足夠,潛艇水下潛航時以5節航速航行,最大航程約185千米。
魚雷是馬里奧特號唯一的戰鬥武器,它有4根內建的450毫米魚雷發射管,還有兩套外接的魚雷發射系統(Drzewiecki drop collar),這是一種金屬框架式的魚雷發射器,可以偏離潛艇中軸線往側面發射魚雷,艇上總共攜帶8條魚雷。
通常情況下潛艇都有一個單獨突出的艦橋,這裡會設定艇員出入艙口、容納潛望裝置等,馬里奧特號沒有采用這種設計,而是在艇身前部耐壓殼上方建造艙室,造型類似於驅逐艦艦首,這裡並不是全封閉的,有一部分是可供水面進入的作業艙室。這種獨特的造型不僅造成潛艇的重量變化,外形也很獨特,在水上航行的時候就像一支牙刷。
馬里奧特號的服役生涯很短暫,它剛剛交付的時候只安裝了一臺電動機,另一臺返廠維修去了,也算是有點坎坷。法國海軍對這艘潛艇沒多大好感,它的速度算不上快,至少沒有達到海軍期望的數值,它的上浮速度太慢,這是因為排水太慢,並且艇首增加的結構導致重量增加,有些前重後輕穩定性差,發動機也故障不斷。
馬里奧特號在一戰爆發的第二年就沉入了海底,1915年7月,馬里奧特號穿過達達尼爾海峽並設法穿過一片土耳其人佈置的雷區,它的一隻螺旋槳被纏住無法擺脫,原本想下潛躲避,在此之前遭到土耳其炮火打擊後不得不棄船,艇員消除了檔案、開啟閥門後被土耳其俘虜,其中3人在扣押期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