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2月24日,志願軍勝利結束第二次戰役。第二次戰役,是扭轉抗美援朝戰局最為關鍵的一戰。此役,志願軍東西兩線均在應戰條件十分不利的情況下取得空前勝利,將以美軍為首的“聯軍”全部擊退至三八線以南地區,並乘勝佔據了三八線以南的延安半島、甕津半島,為後來的停戰談判打下了堅實基礎。
這場戰役,留下了“萬歲軍”第38軍14小時山地急行軍72公里搶佔三所裡、龍源裡,浴血松骨峰拼死堵住美第9軍的戰爭奇蹟,也留下了第20、27軍在長津湖冰天雪地中全殲“北極熊團”、讓美陸戰第1師遭受到“有史以來最慘痛的失利”的不朽篇章。
然而,正所謂幾家歡喜幾家愁。志願軍大獲全勝的背後,第42軍軍長吳瑞林卻留下了終生遺憾:“萬歲軍”的稱號,其實和第42軍本來只有一步之遙。但因為一系列陰差陽錯,他最後只能眼看著這個屬於人民軍隊無上光榮的稱號,授給了第38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戰役規劃,彭總決心“雙重包圍”,42軍重任在肩
在最初的戰役規劃中,志司本主張由第38、42兩軍共同執行對美第9軍的分割包圍任務,由它們一起擊破當面德川的韓第7師,而後向敵後縱深突擊前進。但第38軍因為在第一次戰役中打得不夠理想,被彭總狠狠批評了一頓。軍長梁興初、政委劉西元為使第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能夠打好翻身仗,便懇請前來坐鎮指揮的志願軍副司令韓先楚,由第38軍單獨進攻德川,不要第42軍配合。
韓先楚經通盤考慮後,認為可以由第38軍單打德川,這樣就可以用第42軍同時進攻寧遠,殲滅駐守在那裡的韓第8師,接著從第38軍左翼向縱深突擊。如此一來,除去第38軍從內線分割美第9軍外,第42軍可以從外線對美第9軍形成又一個包圍圈,從而達成對敵雙重包圍、聚而殲之的目的。
韓先楚的建議得到了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兼副政委鄧華和參謀長解方的支援,故而彭總便採納了這一主張,改命第38、42兩軍分別攻佔德川、寧遠,而後第38軍沿軍隅裡—順川公路實施對敵縱深的迂迴穿插,第42軍則沿北倉裡—順川公路進行突破,全面封死美第9軍的後退之路。
1950年11月26日,第二次戰役發起後僅1天,第38軍便成功拿下德川,第42軍也順利攻克寧遠,兩軍第一步行動都旗開得勝。儘管第38軍斃傷俘敵3788人的戰績要超過第42軍斃傷俘敵3249人的戰績,但第42軍的繳獲卻更多:僅武器彈藥就有28車,另外還有50車的食物和其餘物資。這樣在第二步作戰時,第42軍的後勤壓力就要比第38軍小很多。
(二)初期第42軍進展順利,但隨即後勁不足
接下來的縱深突破階段,第42軍軍中吳瑞林的部署是:第125師沿假倉裡、月浦里路線攻擊美騎7團,攻佔月浦裡並搶佔要地順川;第124師隨後跟進,隨時準備投入戰鬥;第126師在左翼策應,經松隅裡、龍門裡、崇華里一路向前突進,配合主力作戰。
11月28日晚,第125師先頭部隊經過急行軍抵達月浦裡,隨即發動夜襲,擊潰韓軍1個營。察覺到危險的美騎7團迅速撤退,直往順川方向跑去。由於美軍摩托化程度較高,為此,第125師師長王道全決定以第373、374團負責肅清月浦裡之敵,第375團則輕裝上陣,不顧一切向前猛插,一定要趕在美軍之前奪取順川。
11月29日,是第二次戰役中至為重要的一天。這天,第38軍第113師經過14小時的急行軍,成功搶佔三所裡、龍源裡,從內線堵住了美第9軍。在外線,第42軍第125師則全力向順川前進。然而第42軍不知道的是,就在第375團剛出發不久,美軍就調整了部署,將騎1師主力騎5、8兩團調至順川,已經退回來的騎7團和韓軍兩個團則前出至新倉裡構建阻擊陣地。打順川,新倉裡是必經之地。於是,第375團迎頭和美軍騎7團撞在了一起。
一開始,第375團打得相當不錯。最前面的一個連的官兵面對美軍兩個連的進攻死戰不退,並用手榴彈擊毀美軍3輛坦克,還抓了30多名俘虜。但隨即,美軍戰機的到來讓志願軍遭受了嚴重傷亡。儘管志願軍最終還是將美軍打退,殲敵500餘人,但自身傷亡卻達730餘人。
原本志願軍得到的情報為:新倉裡守軍為韓6師殘部,美騎7團正在向順川收縮。如果真是這樣,以一個團突擊新倉裡並繼續殺向順川是可能的。但面對戰鬥力遠比韓軍強得多的騎7團,按第39軍在雲山的經驗,對付一個團的美軍至少需要一個師。這樣,第125師不得不急調第373、374前來支援第375團。然而這時,美騎8團又趕來增援。一道選擇題擺在了第125師面前:是繼續進行穿插突擊,還是先就地防禦穩住戰線?
師政委譚文邦認為兩個美軍團不好啃,強行突擊必遭巨大傷亡,建議就地防禦,師長王道全有些猶豫。兩人商議以後,決定請示前來督戰的副軍長鬍繼成。胡繼成思考再三,到30日凌晨決定由第124師與第125師合力進攻美騎7、8兩團。可惜,配屬兩師的炮兵在半路遭遇空襲,損失火炮10餘門,牽引車輛幾乎全部損壞。在缺少重火器支援的情況下,第125師進攻受挫,於是只好先就地轉入防禦。第124師師長蘇克之主張繼續進攻,但師政委季鐵中認為進攻時機已失。後經胡繼成拍板,最後還是決定將情況上報軍長吳瑞林、軍政委周彪定奪。
(三)戰機稍縱即逝,需要有斷然決心才能達成目標
實際上,就在胡繼成等人糾結之時,美騎7、8團得到騎1師師長霍巴特•蓋伊少將的指示,鑑於從其左翼撤退的友軍已被志願軍第38軍堵截在三所裡、龍源裡,騎1師事實上已成孤軍,堅守無益,必須馬上撤退。於是兩個團的美軍連同配屬給他們的韓軍兩個團當即丟棄了全部重灌備,火速收縮至順川,並在破壞了順川城後繼續後撤,脫離了戰場。如果第124、125師抱定決心果斷出擊,擊潰退意已定的美騎7和騎8團、進而繼續向順川猛進在大機率上是可以達成的。但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卻因為前線指揮員的猶豫不決而被錯過了。
吳瑞林接到電報,是30日早6時,這時美騎7團正在撤退中,騎8團還在收容傷病員準備撤退。當看到電報後,吳瑞林氣得將手裡正打算用來吃早飯的筷子狠狠地摔在了地上。他趕緊派人叫來軍政委周彪,二人以極為嚴厲的措辭,發電指示第124、125兩師必須立即發起進攻。然而,當志願軍衝入新倉裡時,美騎7、8團和韓軍兩團已經與順川的騎5團匯合,並繼續向南退去,最終逃出生天。
誠然,第二次戰役中,第42軍本有比第38軍更好的戰機,因為他們負責的是關閉美軍南逃的最後一道大門。但也正是由於他們負責的是最外層的包圍圈和最後一道封鎖線,所以其難度和壓力也是最大的。而且,第38軍在內線堵截敵軍時能得到第39、第66軍的及時支援與配合,而處於西線志願軍最左翼的第42軍只能獨自應對所有局面。而美第9軍為了保住順川這個最後的撤退通道,不惜留下裝備最好、戰力最強的騎1師斷後,這也大大出乎了第42軍的預料。
面對有坦克、飛機和重炮加持的美騎7、8兩團和韓軍兩個團,第42軍即便可以消滅對手,也勢必會付出相當的代價。當然,如果第124、125師堅決進攻,或者可以以一部牽制當面之敵,主力則繞過新倉裡直撲順川的話,那麼只有騎5團兩個營(另一營被派去守衛大同江橋)駐防的順川也許可以一舉拿下。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倘若第42軍真的放手一搏,即便最後失敗了,但也不會留下終身難平的遺憾。
因此我們可以說,在機會稍縱即逝的戰場上,前線指揮員的果斷與決絕,對達成戰役目標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第38軍第113師搶佔三所裡時,曾被美偵察機發現。但師長江潮、政委於敬山卻否決了就地隱蔽的建議,當即命令去掉偽裝、繼續全力前進,透過大膽的反其道而行,成功迷惑了美軍飛行員,最終按時抵達目的地;第114師師長翟仲禹和政委李偉在突擊嘎日嶺時,面對已經搶先佔制高點的土耳其旅時,沒有片刻猶豫,立即部署尖刀營從山嶺側後攀巖而上實施奇襲、主力正面突擊,只用1小時就擊潰敵人。這些無不說明,第38軍之所以能夠獲得“萬歲軍”的稱號,與其師首長們關鍵時刻果斷決絕是分不開的。
吳瑞林後來在回憶中感慨:“我們要是能穿插到位,也是萬歲軍了!”不過,雖然與“萬歲軍”的稱號無緣,第42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功績也是不容置疑的。無論是黃草嶺阻擊戰,還是突破臨津江-漢江防線,第42軍的將士們都以勇氣與熱血,打出了志願軍的威名,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注:《四十軍在朝鮮》中稱吳瑞林下達了必須搶佔順川的作戰命令;《胡繼成回憶錄》中稱命令為佔領新倉裡後相機向順川前進)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