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即大腿骨,股骨頸位於股骨頭以下、股骨幹以上的部位,即股骨的“頸”段。如下圖所示,整個股骨的形狀如同一條手杖,在運動過程中,股骨頸正好位於剪力最大的部位,再加上其位置靠近構造複雜的髖關節,這就使股骨頸骨折成為下肢最常見、最危險的骨折之一(骨質疏鬆的中老年人更是高風險人群)。
根據骨折後穩定性的不同,可將股骨頸分為嵌插型、無移位型、部分移位型和移位型四種類型(如下圖所示)。對於不同型別的股骨頸骨折,應結合患者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股骨頸骨折後的治療方案及適應證如下所列。
保守治療
骨折後的保守治療即非手術治療,也就是閉合復位內固定:進行手法復位,利用支具固定,長時間保持制動並臥床。保守治療的優點是不需要“開刀”,避免切割過程中的組織損傷,繼發感染的風險相對較低;缺點是需要長時間臥床和制動,運動器官和運動功能退化顯著,還可能會因為臥床引發靜態栓塞、肺部感染、泌尿系統感染、壓瘡等問題。
保守治療主要用於斷裂兩端無移位且易於固定的穩定性骨折(如上圖所示,嵌插骨折和無移位骨折都屬於穩定性骨折)。另外,因年齡大、身體健康狀況差等原因難以耐受手術治療的,也可考慮實施保守治療。
閉合復位內固定
閉合復位是指在非手術情況下進行手法復位,如果是有移位的、非穩定性的骨折,通常還要在透視裝置和牽引裝置的輔助下進行復位。內固定則是對骨折部位進行內部固定:復位完成後,對面板進行小範圍切割,在透視裝置的引導下打入螺釘,使股骨頭和股骨頸產生更加穩固的連線,然後再縫合。
閉合復位內固定是一種介於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切開復位內固定)之間的治療手段,絕大多數患者都可耐受,康復週期較保守治療更短,制動要求也較保守治療更低。
閉合復位內固定適用於保守治療難以固定的、且沒有必要(或因為身體情況無法接受)手術治療(切開復位內固定)的患者。
切開復位內固定
切開復位內固定也就是傳統的手術治療。就股骨頸的骨折而言,由於其位於髖關節囊內,周圍佈滿重要的神經、血管、肌肉組織,在保守治療和閉合復位內固定可行的情況下,都不會實施切開復位內固定。
切開復位內固定的優點是復位完全、固定牢固,缺點則是組織破壞嚴重,術後感染及其他併發症的風險大。
股骨頸骨折後的切開復位內固定多用於保守治療失敗、閉合復位內固定不牢靠、青壯年陳舊性骨折不癒合等情況。
髖關節置換術
股骨頸骨折後的關節置換,需要對股骨頭及斷裂的股骨頸進行人工假體置換,並在置換後實施長期的康復訓練,預後情況與患者傷前髖關節狀況、手術技術、術後康復治療水平、患者配合度等因素高度相關,需要進行較大範圍的組織切割和結構改造,對於普通的股骨頸骨折並不適用。
股骨頸骨折後髖關節置換術的適應證主要有:1、存在退行性骨關節炎;2、股骨頭壞死、缺血;3、髖臼發育不良並引發髖關節炎的;4、類風溼關節炎和強直性關節炎使髖關節受累;5、骨質差的老年患者;6、髖關節發育不良者並引發顯著症狀的;7、髖關節的持續感染、髖關節腫瘤等髖部病變;8、其他病變且非手術治療無效者。
原文連結:http://www.jinlaiba.com/archives/3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