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青年團於1926年由庫特·格魯伯創立。作為衝鋒隊的一個分支,希特勒青年團最初的名稱是納粹黨青年團,這一組織的成立反映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整個歐洲如火如荼的青年運動。在1926年的帝國全黨大會上,納粹黨青年團正式得到了認可,其後來的名字,希特勒青年團是尤利烏斯·施特萊歇爾索取,通常縮寫為HJ。
1931年,24歲的拜爾德·馮·施拉赫被任命為希特勒青年團領袖,1933年希特勒青年團合併了所有其他的德國青少年活動組織,那些沒有歸入希特勒青年團的天主教青少年組織也都在1936年被禁。1939年4月德國頒佈了“青年服務法”,強制要求所有德國青少年男女加入希特勒青年團。在最高峰時期,希特勒青年團的人數超過了350萬人。
加入青年團
最初年齡介於10到14歲的男孩和女孩可以加入到少年團。加入少年團的男孩稱為Pimpf(意為小男孩),加入前他必須透過入團測驗,測驗包括默唱《霍斯特·威塞爾之歌》以及在12秒內跑完50米。少年團的活動則包括進行兩日的長途野外行軍、練習旗語以及學習軍事技能等。
女孩子到了14歲就能轉入德國少女同盟,儘管這些女孩也會進行長途行軍以及野營等活動,但是他們訓練的重點卻是家務勞動以及農場勞作。相應的,來自荷蘭、比利時佛蘭德地區、挪威和丹麥的日耳曼女孩也有資格參加這些活動。
男孩子到了15歲則正式加入希特勒青年團。在這裡他們會接受各種訓練,以便讓他們具備能夠服役兵役的能力。他們會在HJ裡學習駕駛車輛、操縱滑翔機、駕駛小艇以及射擊等技能,此外還會訓練小規模的步兵戰術。
投入作戰的男孩
從1943年起,隨著戰局越來越不利於德國,希特勒青年團開始開始參加戰鬥-主要是負責操縱防空炮火。後來隨著1926年出生年滿17/18歲的青年團成員被組建成為武裝黨委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這種情況發生了根本改變,青年團成員開始被投入一線作戰。這個師在諾曼底以常人所無法想象的狂熱進行戰鬥,在不到一個月時間裡,該師傷亡以及失蹤的人數超過了60%。
到了戰爭末期,德國少女同盟的女孩子也開始在高炮部隊服役,有些人還在維也納外圍作為反坦克炮手參戰。其他一些人則投入了慘烈但毫無勝算的柏林保衛戰,對抗強大的蘇聯紅軍。實際上,就在希特勒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時,希特勒青年團成員還曾在場,1945年4月20日是希特勒的生日,他走出元首地堡,為一群14歲的青年團成員頒發了鐵十字勳章。此後,他又回到了地下,再也沒能看到白晝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