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一年(1638年),一個面龐瘦削、身著布衫、腳蹬草鞋的老人風塵僕僕地趕到雲南府沾益州。他此行的目的是尋找我國第三大母親河——珠江的發源地。可惜的是,雖然已經來來回回地在滇東南和滇中南地區兜了一個大圈子,這位大半生都在旅途中度過、時年已53歲的老人,終於還是與珠江源失之交臂。
3年後,“兩足俱廢、心力交瘁”的徐霞客病逝家中,他為這個離家鄉江陰直線距離近2000公里的西南邊陲地區,留下了一篇共2567字的遊記——《盤江考》。徐霞客的足跡遍佈了今天的大半個中國(其中包括2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僅在雲南一省,他就遊歷過古石林、滇池、燕子洞和雞足山等13個“景點”。
徐霞客走過之處無一不是山色秀美、風光壯麗之地,多少年來一直備受遊客和驢友們的青睞。然而,就在徐霞客“錯失”的珠江源附近,有一條巧奪天工的七彩大峽谷,就連這位中華“旅聖”都未曾見過其“真容”。
天地何時造此景
七彩大峽谷位於曲靖市沾益區境內,是該區近年來發掘的一個至今鮮有人涉足的新景區,它起自大坡鄉,途經菱角鄉,終於德澤鄉,全長約57公里。這條大峽谷被縱貫烏蒙山南北的牛欄江從中“劈開”,是珠江源另闢蹊徑匯入長江的奇特路徑。
牛欄江古稱堂狼江(或堂琅江),是金沙江的右岸支流。它有兩個源頭,一為嵩明縣境內的果馬河,另一為昆明市官渡區老爺山的楊林河,其中果馬河為正源。
李斯曾在《諫逐客書》中說到,“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幹流長約423公里的牛欄江,從南向北彙集了滇中的小溪與河流後,在昭通境內匯入金沙江,最後流入長江。
在其匯入金沙江的旅程中,奔騰的牛欄江江水億萬次的拍打和衝擊,造就了沿途一處處神奇的自然景觀,其中最為壯觀的就是七彩大峽谷。這條峽谷兩側的山崖屬丹霞地貌,高低落差最大約1500米。呈紅色、白色、黃色、藍色或青色的崖壁如斧削而成、險峻雄奇。
景觀為何才照人
峽谷兩岸植被茂盛,目之所及,山崖間、崖壁上並非都是裸露的岩石。枯黃但茂密的茅草、蔥鬱的灌木和五色的崖壁互相輝映,顯得斑駁陸離。山崖上奇峰怪石林立,幾棵挺拔的雲南松、一簇簇黃綠相間的針葉疏密有致,如同一柄撐開的大傘。
附近村落裡的羊倌,帶著一條黑狗,趕著一群黑山羊,悠然自得地走在崎嶇蜿蜒的山路上,山間偶爾傳來狗吠聲和咩咩的羊叫聲。放眼望去,平靜的牛欄江江水如同一條藍綠色的緞帶,陽光下水面閃耀著粼粼的波光。一隻白色的野鴨,帶著三隻乳鴨,慢悠悠地從江面上遊過。萬里晴空之上,雲卷千峰山色,倒映在碧水中,如同一幅靜謐的唯美畫卷。
正如王國維在《點絳唇·高峽流雲》中寫到的那樣“高峽流雲,人隨飛鳥穿雲去。數峰著雨。相對青無語。嶺上金光,嶺下蒼煙沍。人間曙。疏林平楚。歷歷來時路。”任何攝影大師的鏡頭都無法完整地記錄下七彩大峽谷的美景與風光,人間勝景只有經過辛苦的攀登後,身當其境之時,心中所感,才會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