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髮展,電商行業隨之發展迅速,如今市場上已經有很多不同型別和定位的電商平臺,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每個電商平臺的頁面設計上也有很大差異;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電商排行榜的價值與產品設計方法,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現象
排行榜類產品,如電商中的暢銷榜,大家一定很熟悉。開啟京東app,能看到排行榜佔據首屏顯眼的位置;開啟手機天貓,排行榜佔據首頁的2個樓層;可是開啟手機淘寶,在首頁卻看不到任何排行榜,你想過這是為什麼嗎?
電商行業內的朋友可能要反駁,手機淘寶內的【有好貨-推薦大賞】模組,其實就是排行榜;這話沒錯,不過這個模組在手淘首頁沒有入口,甚至在有好貨頻道內都沒有明顯入口。進入這個模組,只能搜尋、或者透過商詳頁的標籤進入,入口之深想必產品存在感和流量都很低。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拼多多的首頁也沒有排行榜的入口。不過,拼多多的商詳頁上榜商品數量非常之多,遠高於淘寶的推薦大賞。
二、排行榜的作用
排行榜在消費決策類產品中轉化效率最高(相比圖文、影片、直播),它用官方標準化的規則和權威的資料呈現榜單排名,人工干預較少,引導使用者高效轉化,具有明顯的為頭部商品倒流的效果。
1. C端視角
使用者關心排行榜是否能夠幫助自己做消費決策,通常排行榜會有售前導購和售中強化消費決策兩種作用。
場景1:小明想約心愛的女孩共享晚餐,不知道哪家餐廳適合情侶約會,所以開啟大眾點評,檢視附近環境優雅的餐廳排行榜,透過排行榜選擇餐廳;這是典型的售前場景,排行榜可以引導使用者快速找到優質餐廳。
場景2:小明想買一個乳膠枕頭,在某購物app搜尋檢視商品詳情時,發現自己意向的商品在排行榜中排名靠前,所以做出決定馬上下單;這是典型的售中場景,排行榜可以強化使用者的購買意願。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這件商品在排行榜中排名靠後,一些極度理性的使用者會隨著排行榜選擇靠前的其它商品。
2. B端視角
商家關心的是流量和銷量,很多商家會關注規則,並希望透過刷榜提升自己的排名。排行榜的規則和型別固定,頭部的商家往往具有各種優勢。
越是頭部的商家,越喜歡排行榜,越希望中心化的流量分發,而特色不足的小商家對排行榜往往望塵莫及
3. 平臺視角
回到文章開篇提到的問題,為什麼不同的電商平臺對排行榜態度不同?這就要從平臺的屬性和商品與服務的特點說起。
先看商品與服務,區分B2C和C2C。
B2C電商如京東、天貓、嚴選,同一商品最多隻有幾家授權店鋪售賣,服務有官方或品牌保障,適合排行榜的標準化規則和權威性的特點。
C2C電商如淘寶、拼多多,它們的商品數量多,同質化較強,同一商品往往有多家店鋪售賣,且商家的服務能力較弱。如果要做排行榜,商品和服務的區分度差別不大,榜單的公信力容易受到質疑。
再看平臺屬性,考量供需匹配平衡。
對於B2C電商,商品的供應量受平臺調節而接近於買家需求量,平臺關心的是需求的滿足率,快速成交,獲得GMV;排行榜無疑能夠滿足這一需要;
對於C2C電商,或者充斥著小商家的電商,往往會呈現商品供求量遠大於買家需求量(2021淘寶直播盛典上,阿里巴巴副總裁、淘寶直播負責人玄德宣佈將向所有主播開放官方貨品池,覆蓋超1億商品);並且同一商品在多家店鋪都有售賣,平臺關注的是將優質商品和賣家篩選出來提供給需要的買家,儘可能的提升買家與賣家的多維度匹配,讓大量長尾的商品和小商家能夠獲得收益。
排行榜過於集中於頭部商家的特點與平臺希望的多方長尾交易相悖,所以排行榜並非C2C電商平臺的首選。而個性化推薦因為能夠促成長尾品分發的特點而受到重視。
4. 淘寶替代排行榜的產品-有好貨
淘寶首頁沒有排行榜入口,卻有一個相似作用的模組-有好貨,從建立開始,有好貨的定位就是精選優質好貨,追求品質與調性。
作為國民級應用,那些品牌商品自然不愁銷量,有好貨挖掘的就是那些有品質的小眾商品,並且對商品30天內的銷量提出限制,拒絕那些家喻戶曉的品牌。
結合商品品質和使用者推薦,為優質長尾品進行分發;【有好貨-推薦大賞】就是其中的一個模組,將優質長尾品根據使用者推薦資料進行排名。
(淘寶有好貨對店鋪和商品的選擇標準)
另外,手機淘寶內淘寶店鋪和天貓店鋪的2級區分,天貓榜單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分擔了淘寶排行榜的作用。
三、排行榜的型別
排行榜/榜單的型別和業務緊密相關,使用者關注的,能輔助使用者做消費決策的,就可以生成榜單。
電商中最常見的是暢銷榜和折扣榜,除此之外,還有好評榜、熱搜榜、達人推薦榜等等。在B2C電商中,京東的榜單型別最豐富,有金榜(官方的綜合排行榜),還有熱賣榜、折扣榜、趨勢榜、好物榜(達人推薦榜),店鋪熱榜;天貓的榜單較少,嚴選增加了新品榜和好評榜;因為達人推薦榜有強烈的人為影響因素,與其它透過規則自動化生產的榜單可以略微區分。
泛消費類的產品,大眾點評有精選榜單,必吃榜、必住榜、必玩榜,還有根據美食、休閒娛樂、景點等細分的常規化排行榜;OTA平臺如攜程、去哪兒,有各自的酒店榜、景點榜。
此外,隨去年手淘改版,搜尋的熱搜榜已經成了各大平臺的標配。
以上都是排行榜的常見分類,實際使用者感知到的是細分榜單。比如在大眾點評中,美食會細分為熱門榜、好評榜、口味榜、環境榜、服務榜,對飯店做了更加細緻的區分。
細化的商品類目和使用者關注的場景,也可以區分出更加具體的榜單,比如京東的‘700元到999元手機熱賣榜’、‘1080p遙控飛機熱賣榜’。
四、排行榜的入口
入口位置服務於C端場景,不同的位置對應不同的場景。通常排行榜有首頁、單品頁兩個主要入口,對應有售前導購和售中強化消費決策兩種場景;除此之外,搜尋頁的搜尋熱榜、在為你推薦、搜尋結果頁中也會穿插展示排行榜/榜單,在搜尋結果頁的商品中展示榜單標籤。
作為最有力的消費決策/導購工具,排行榜的轉化效率高於圖文、影片、直播等,所以在各種導購轉化場景,都可以考慮把排行榜作為兜底方案。
五、排行榜的頁面
涉及兩個頁面,榜單聚合頁,目的是幫使用者找到感興趣的細分榜單;榜單詳情頁,幫使用者快速瞭解感興趣的品。
榜單聚合頁:常見有中心化展示和個性化展示兩種型別,大眾點評是中心化展示的代表,聚合頁直接展示榜單詳情,京東是個性化展示的代表,聚合頁展示不同的榜單列表,每個榜單展示3個品。
中心化展示:以點評為代表的、包含攜程、去哪兒等OTA常見,典型的特點是服務具有地理位置資訊,當用戶進入聚合頁時,因位置資訊不同,看到的是不同的榜單資訊;這類榜單具有典型的工具化特點,平臺根據地理位置資訊幫助使用者選擇,使用者根據需要篩選具體的細分榜單。中心化的展示讓聚合頁和詳情頁合一,可以減少使用者的選擇步驟,O2O、OTA因為服務與地理位置相關,可以採取這種方法。
個性化展示:以京東為代表,電商因為服務沒有地理位置屬性,更適合採用個性化分發,透過演算法,幫使用者推薦可能感興趣的細分榜單,命中使用者的需求。個性化的展示同時,使用者可透過分類去篩選感興趣的榜單。有意思的是,天貓沒有榜單聚合頁,首頁樓層個性化分發細分榜單,點選後後直接進入對應的榜單詳情頁,在推薦不夠精準的情況下,如果沒有聚合頁,榜單就失去了導購價值。
網易嚴選和噹噹網是僅有的兩個電商的中心化展示案例,資料顯示嚴選的spu數量在6000左右,有限的商品數量中直接呈現爆款倒是能夠令人理解,因為top商品佔據了大部分銷售額。而對於圖書電商,這樣的設計可討論之處很多。
榜單詳情頁:有些榜單在詳情頁會展示上榜商品的店鋪資訊,點選後可直達店鋪;上榜商品的數量限制沒有統一標準、根據業務情況顯示不同數量的品,尾部的品能獲得的流量很有限;詳情頁底部更多榜單的推薦,為其它榜單倒流。
六、排行榜的生產
生成一個具體的排行榜/榜單,我們需要定義榜單、確定資料範圍、制定排序規則;定義榜單,可以用榜單維度、商品屬性、榜單型別去組合,公式如下圖。
本地生活服務類產品往往會強調榜單維度中的地域屬性,如大眾點評常見的【朝陽區東北菜好評榜】,包含的維度有,榜單維度的區域、商品屬性的分類、榜單型別的好評榜。對於電商增更多的突出商品屬性,比如京東的【千元手機熱賣榜】,包含的維度有,商品屬性的價格、分類,榜單型別的熱賣榜。
定義榜單之後,確定排行榜的資料範圍更加考驗一個公司的BI能力和基礎架構,因為涉及到對商品進行各種維度的拆解和打標,是整個排行榜中相當關鍵的部分。其中的坑數不勝數……
排序規則相對簡單,確定更新的時間維度,熱賣榜主要考慮銷量和銷售額,好評榜是評分,不再一一列舉。
達人推薦榜的邏輯涉及到較多的人為因素,往往是根據業務資源進行選取。
七、資料指標
排行榜關注的資料指標有2方面,反映排行榜規模的覆蓋商品數量、曝光UV,反映排行榜轉化效率的收訂轉化率和訂單量。
覆蓋的商品數量越多,排行榜的影響範圍越大,開啟去哪兒網,搜尋旅行目的地的酒店,你會發現搜尋結果列表中很多酒店都進入了官方的排行榜,有的是好評榜、有的是舒適度榜,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排行榜應該覆蓋多大的商品比例?
衡量轉化效率,使用者的路徑往往是,點選首頁排行榜入口—>在排行榜聚合頁點選榜單—>在榜單詳情頁點選商品—>在商品詳情頁加購購買。在這個流程中,有些在聚合頁可以直接選擇商品,簡化使用者路徑。
八、結語
電商使用者產品的核心目標是搭建高效的賣場,建立人與貨的匹配關係。
對於排行榜,產品經理需要做的是拓展更多的使用場景,在使用者需要的場景下能夠快速建立榜單與使用者需求的匹配。所以我們需要更豐富更加場景化的榜單,需要將這些榜單更準確的呈現給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