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走山飛去未休,插天一塔鎖江流。”清代文人郭維藩曾這樣讚美奎光塔。奎光塔位於都江堰市城南處,四面環立青城、靈巖、玉壘諸山,又有岷江水繞,自然雄秀萬狀,難怪為古今文人所頌。
探秘前世
塔,起源於古印度,於東漢時期隨佛教傳入中國,因此多為佛塔。但奎光塔的興建卻與宗教無關,是邑人為點綴江山、振興文風而建。灌縣城諸山環抱、沃野千里,可在明代卻中舉者寥寥。其時,風水師提議在城南建塔,狀若文筆,以補風水之缺。於是百姓們修建了“奎光塔”,古時“奎”通“魁”,取名“奎光塔”有魁星點鬥,文運光大之寓意。
攝影/付三雲
奎光塔始建於明代,初為石塔,明末毀於洪水。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灌縣知縣周因培深感文運不興,於是帶頭捐錢,重修奎光塔。然而,因年代久遠,古塔舊址早已渺無遺蹟,只好重新選址。周因培認為岷江出山之後,如脫韁野馬,水脈在平原上呈扇形散開,把灌縣的文運衝散了,因此必須在恰當地點修一塔鎮住文運。他到處識察地脈,並夜觀天象。一天,他登上文筆山魁星閣,舉目向城南望去,但見平林漠漠,稻浪翻滾,似有地靈之氣。入夜,他驚喜地發現:北斗魁星與魁星閣塔尖兩點連線向南延伸處,正是他白天所心儀的塔子壩那片田野。次日,他興沖沖來到塔子壩,命人除去荒草,刨開泥土,竟然與古人不謀而合——挖下去幾尺後,正是古人建塔的塔基,斷磚歷歷,石礅猶存。
攝影/付三雲
數年後,奎光塔重建落成。落成慶典那天,灌縣城內熱鬧非凡,鞭炮鼓樂齊鳴,人們紛紛走路騎馬坐轎來到塔下參加慶典。儀式中,四川提督學政命人傳掌墨師上臺,問他修的奎光塔,是西方重還是東方重?掌墨師急忙叩頭道:“啟稟大人,不偏不倚,四方一樣重。”學政怒喝道:“來人!拉下去重責四十大板!”掌墨師大呼冤枉。一行刑皂隸低聲對掌墨師說:“學臺大人是河西人。”掌墨師恍然大悟,急忙道:“西方重!”學政撫掌大笑道:“啊,這就對了。”“重”與“中”同音,臺下的河西秀才、舉子們拍手大笑,高呼:“河西中!河西中!”
攝影/張銓生
慶典後,河東的秀才、舉子們不服,就在奎光塔東面種了一棵香楠樹,希望用香楠樹的重量,來產生“東部重”的效果。這棵樹越長越美,根深葉茂,四季長青的墨綠色使奎光塔不僅風景迤邐,似乎也使景觀的重心轉向了東方。祈求“東部中”的學子們,常對此樹叩拜焚香,久之,此樹成了“神樹”,引來各階層人士崇拜祈禱。
往事如煙
奎光塔下,二十年前還是遼闊田野,如今,四周已是高樓如林、車流不絕的鬧市。塔的伴侶——香楠樹已死,獨留古塔看盡古堰煙火。
攝影/向力民
重建後的奎光塔,坐南向北,通高52.67米,為17層密簷式六面體部分雙筒磚砌古塔,是我國已知古代磚塔中層數最多的,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基以上每層密簷均由12層青磚壘築,有的青磚刻著“清”字或“清邑令周修”的標識。塔各層六面都有采光、通風的壺門式小窗。塔簷、塔身次第內收,遞收幅度逐層略微加大,使外廓微有捲曲。塔身掛有鐵風鈴,風吹鈴響,其聲悠遠。
當時,修建奎光塔剩下的餘資還建了三合小院“蜚英山館”,後灌縣老百姓為感激周因培籌資建塔、振興文風之功績,將其改為周因培生祠“周公祠”,並在祠門上敬書“崇儒”二字,塔祠相映,傳承至今。正是在周因培的倡導下,灌縣尊儒重教蔚然成風,先後興建了岷江書院、靈巖書院、臨江書院、味江書院,還重修了文廟和文昌宮,一時文風大振,科考中舉者層出不窮。據說塔子建成後,灌縣果然考中進士6人,舉人16人,秀才眾多。
奎光塔自然是不偏不倚,四方一樣重,但因其採用磚砌,那時的磚強度有限,建塔的地理位置又屬於岷江河灘,經歷百餘年後,奎光塔便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塔基開始傾斜,使之成為第二個“比薩斜塔”。自1995年至2009年,都江堰市對奎光塔先後進行了四次修復。耗費數百萬元,經過石塔扶正、周圍的拆遷、綠化等工序後,這裡搖身變為佔地18畝的奎光塔公園,免費向市民開放。
興文精神永傳
今天的人不禁要問,建起一座奎光塔,何以積蓄文氣,喚起人文呢?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此當為主流社會對崇文價值觀的宣示。站在北面塔前,只見塔門上嵌石制橫額一方,刻有“奎光塔”及“清道光十一年辛卯建”字樣,而這些字是當時督學郭尚先所題。追憶往昔,與建塔同步進行的是振文風、利科舉,當時川中士子尚學者少,科試多請槍手冒名替考,可謂花樣百出。為振學風,郭尚先頒令條約、重罰違者,及時剎住替考積弊;又針對有人異地佔田,別縣應考現象,規定一律按祖籍或現居地為準,理順了考籍,堵塞不正之風。明末清初,四川戰亂後人口急劇減少,百廢待興,經康、雍、乾三朝大量從外省遷入人口後,經濟雖有恢復,但學風不正,市面上缺少正規書籍,當時四川坊間還出現斷章取義的盜版書籍,讓士子無法領會、誤入歧途,因此被郭尚先予以禁絕。如此,在郭尚先和周因培的努力下,灌縣文風大振,尚學者逐漸增多。
攝影/付三雲
這樣的興文濟世薪火,也在不斷傳承。如今,在“周公祠”祠堂正中懸掛著周因培畫像,抬頭可見流沙河題寫的匾額“興文濟世”。2015年,在都江堰市文廣新局和文物局的主導下,引進社會力量,利用奎光塔公園的閒置房屋籌建了“奎光書院”,由當地著名作家王國平為院長。每當有讀書活動時,孩子們便可在此可聆聽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聲音,正所謂“春風吹拂振文風,奎光塔下又重光”。
攝影/付三雲
“春和秋爽,含煙藻天地之容;野曠川澄,望氣扶風雲之助。”直上千尋的奎光塔,作為都江堰市標誌性古建築,靜默地矗立,等等著人們前來探訪……
主管|中共都江堰市委宣傳部
主辦|都江堰市融媒體中心
主編|趙龍魁
執行|嚴 偉
責編|徐偉偉
編輯|聶 梅
記者丨黃代鳳
【來源:每日都江堰】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