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型數字經濟的劃時代變革,元宇宙經濟的生產、流通和消費史無前例地完全在數字世界裡完成。對於人類歷史來說,無論是貨幣體系、經濟體系、監管體系還是法律體系都將因此而重寫。在目前初步可見的元宇宙經濟體系中,我們可以發現其不同於傳統經濟學假設的規律,同時元宇宙經濟價值理論的發展也將釋放更多的創造動能,催生更豐富多元的數字經濟業態。
(一)元宇宙經濟與傳統經濟學假設的背離
傳統經濟學理論體系是建基於物理世界的資源有限,以及亞當窯斯密理性經濟人的主體假設之上。黃江南、朱嘉明早在2014年網易經濟學家年會夏季論壇上就提出了“觀念經濟學”的系統性論述,明確提出基於觀念進行生產的經濟學挑戰了傳統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定律。在他們看來,經濟學是一門歷史科學,需要根據經濟結構、經濟制度和經濟形態的演變而不斷創新。當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到以觀念為資源而不是以物質為資源的階段,就相應地會出現不同的經濟規律。如果說目前人類社會同時包括了物質產品生產、純觀念產品生產,以及二者兼有的複合產品生產,那麼純粹在數字世界進行產品生產、交換和消費的元宇宙經濟可以說是觀念經濟的最佳代表。
不過,要說觀念經濟就是元宇宙經濟規律的全部內涵,還是有失偏頗,很多文化產業的內容生產門類例如音樂、美術、出版、遊戲其實已經是觀念經濟的表達。趙國棟等在葉元宇宙曳一書中雖然提出了元宇宙經濟學,並認為其特徵突破了傳統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具有邊際效益遞增、邊際成本遞減、認同決定價值、交易成本趨零等與傳統經濟相背離的獨特規律,但尚未能從理論的層面思考元宇宙經濟的價值生產究竟有怎樣的突破意義。由於元宇宙作為一個概念尚在發展當中,具體的經濟規律有待不斷總結,但是回到“價值”這個最基本的概念去重新思考,或許能夠給元宇宙經濟學的發展帶來啟示。
(二)元宇宙經濟為複數的價值兌現提供可能
經濟學的價值理論通常被追溯到1776年亞當窯斯密的葉國富論曳對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區分。在此基礎上,19世紀的政治經濟學家們提出了基於生產成本的價值理論,後來經過李嘉圖、馬克思慢慢發展出了勞動價值論,其主要意涵是認為物品的價值是由包含在物品中的勞動量來決定的。
到了19世紀末,基於個人效用的經濟行為模型取代了基於成本的價值理論,被視為是“邊際革命”的興起。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在傑瑞米·邊沁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闡述,從而使得“效用”成為邊際理論的基礎。
然而,邊際效用理論雖然有其特定的歷史階段的意義,但一直以來也存在各種批評,尤其是對於文化經濟學家來說,這樣有穩定偏好序列的需求假定是對價值認同所具有的社會建構屬性的絕對盲視。為了彌補單純“效用”視角的價值理論的不足,文化經濟學家和創意經濟學研究者們都不忘將文化價值納入到對案例的研究和考核中。
雖然文化經濟學家們認同後現代理論家對現代社會過於單一的經濟價值觀的批判,認同重塑“一種擴充套件的、變動的、混合的價值解釋”極為必要,但並不能找到一種可以對這些擴充套件價值淵審美價值、精神價值、社會價值、象徵價值、真實價值等冤進行標準化感知和資料化評估的通用方式,因而對擴充套件價值的強調或實現往往依賴於一定的意識覺悟,從而在現實實踐中產生種種不確定性。而一旦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經濟價值對文化價值的凌駕便成為常態,尤其是在里根要要撒切爾所開啟的新自由主義政經語境下,文化理論的“價值危機”更是一種老生常談。
如果說在文化經濟時代,價值理論的發展確實超越了標準化假定的“效用”而具有了複數價值的正義性共識,那麼如何確保這些複數價值都能有依據的兌現仍然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觀念經濟的規律在文化經濟或創意經濟中或多或少具有適用性,但仍然缺乏將這些複數價值兌現或證明有用淵即實用主義視角的經濟價值冤的技術保障。
而在目前已經出現雛形的元宇宙經濟系統中,經由體驗表達的價值訴求更為多元,此時“認同”成為決定數字產品價值兌現的直觀依據。但是,如同在現實世界中一樣,元宇宙數字世界中的“認同”是否也會被廣告或營銷等刻意建構或操縱呢鑰在未來元宇宙中,人類真的以線上線下多重分身共存為常態時,分身的價值認同是更趨於與現實一致還是一種補償式的“反向認同”呢鑰亦或是一種可以同時兼得多種價值的認同集合呢鑰這些有關元宇宙中人類價值的認同模式、認同特徵都將直接影響到元宇宙中數字產品、數字創造的價值兌現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邏輯。而在這個新的複數價值邏輯之下,必將催生更為豐富多元的數字產業業態和更龐大的經濟增長前景。
本文由蠟筆聊最炫科技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