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近些年來,出現了一個特殊的年輕群體,他們不上學、不上班、也不社交,甚至除了買點生存必需品,幾乎從不離開家門。
根據日本內閣府的定義,一個人只要持續這種不走出家門的封閉狀態達6個月及以上,就算——蟄居族
蟄居族的形成原因
- 二戰後,日本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很多家庭的男人在外忙於事業,母親在家帶孩子。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缺席,自然給日本兒童的性格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 校園霸凌,在學校一些性格孤僻,外形消瘦的孩子容易受到欺負。從小身心受到傷害,在心靈上留下創傷。
- 家長寄託的希望太大。有時候父母在教育孩子要求會比較嚴格,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有所成就,甚至會出現體罰現象。
- 日本經濟泡沫破滅,陷入長期的低迷,非正規的僱傭或者是下崗人員的增加導致年輕人就業難度加大,面臨空前嚴峻的就業形勢。
蟄居族日常生活
部分蟄居族都沉迷電子遊戲,不能自拔,這似乎能夠“暫時令他們平靜”。
還有就是每天下午醒來,吃點東西,上廁所,呼吸,冥想。心裡也很自責,卻無力改變。
還有一些人在長期蟄居生活中會陷入某種強迫症,比如連續洗幾個小時的澡,刷幾個小時的浴缸……
總之他們的生活都是封閉的,不敢去面對現實生活,不知道如何去破局。久而久之卻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政府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對於勞動力本就不發達的日本來說,蟄居族的大量存在無疑是經濟發展的絆腳石。很多用人單位出現招工難現象。
2016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親自回應“蟄居族”問題,並宣佈計劃開啟更多諮詢服務中心,僱傭社工去主動探訪那些待在家中的“蟄居族”,鼓勵他們重回職場,振興日本日益衰頹的勞動力市場。
一群被稱作“租賃姐姐”的日本女生出現在“蟄居族”的房門口,卻用溫柔、耐心和信任一點點敲開“蟄居族”的心門。
從源頭解決,學校發現有蟄居傾向的孩子,會送往相關公益學校,提供解決方案。在哪裡課業負擔不會很重,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打鬧娛樂。等他們康復後,再重新融入主流教育系統。
現在的蟄居族看來不僅是日本的問題,更是全世界的問題,尤其是在網路時代到來的大潮中。為了避免孩子們變成蟄居族,父母們應該引導孩子們少上網,多出去接觸大自然,多和現實中的人群打交道。網路的虛擬世界是很豐富,也很方便,但是它帶來的危害也正在侵蝕著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