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此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時也強調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並對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可以看到,擴大內需既是今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又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期戰略。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擴大內需不僅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內容,也是形成國內大市場、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的關鍵之策。
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擴大內需的重大意義
內需包括國內消費和投資兩個方面,內需的擴大與經濟的增長具有直接的線性關係,所以,擴大內需通常是一國推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
對我國而言,“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在此背景下,我們不能把擴大內需簡單地理解為把內需的規模做大,而是要把擴大內需放在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程序中去考量。
要看到,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必須充分利用和發揮這個優勢,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對此,要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還要看到,擴大內需並不是應對風險挑戰的一時之策。必須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建立起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這需要進一步著力最佳化內需的結構和質量,對消費和投資進行結構上的引導,擴大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釋放內需潛力,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一個可持續的歷史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需要兼顧短期和長期。雖然我們希望在短期內就看到消費上揚的局面,但在實現過程中需有一個長期藍圖,在逐年實現短期目標的同時,持續推進長期戰略目標。比如,擴大內需既可以穩定經濟增長,又能長期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紮實推動共同富裕。從這個角度上看,需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與促進共同富裕結合起來,著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讓更多中低收入者獲得更多收入、提高消費水平,並且在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上切實發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更為均衡地釋放城鄉消費潛力。
新發展階段更好擴大內需的主要思路
在新發展階段持續擴大內需,需找準重點,釐清擴內需的主要思路。
第一,最佳化收入分配結構,有效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在新發展階段,我國擴內需的重心需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特別是要著力增加居民消費。當前,消費的主要來源是居民消費,擴大居民消費的難點和堵點在於,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仍有待提高,收入分配需繼續最佳化。提高收入是擴大消費和增加儲蓄的重要基礎,牢牢抓住推動收入增長這個“牛鼻子”,就可以持續不斷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效釋放我國居民消費潛力。同時,透過進一步最佳化收入分配結構,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為消費持續增長奠定堅實的經濟和社會基礎。
第二,改善投資結構,增強對社會效益的長期考量。各類主體的投資活動都需著眼長遠,在製造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加大對社會效益的考量,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為長遠發展積勢蓄力。可以考慮進一步加大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投資,以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價值導向,以充足、優質的公共服務和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為基礎,促進社會投資穩健增長。同時,這還有助於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和水平,促進居民擴大消費支出並最佳化消費結構。
第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城鄉均衡發展。當前,大部分城市具有較為完善的產業配套和市場基礎。但是,對於一些剛剛擺脫絕對貧困的農村地區而言,較為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儘快形成強勁的市場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們不僅要考慮擴大農村市場對城市產品的消費能力,還要積極促進農產品上行,提升城市消費農產品的便利度,努力形成農產品產銷的良性迴圈,為鄉村振興奠定產業基礎。同時,鼓勵城市反哺農村,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從城市流向農村。透過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內需體系,釋放城鄉內需潛力,縮小城鄉之間經濟增長和收入上的差距。
重視擴大內需對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更好擴大內需,還要處理好短期上穩增長和長期上促進共同富裕的關係,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放到促進共同富裕的程序中去考量。
一是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中等收入群體具備穩定的購買力,這一群體的龐大消費能促進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更好發揮,能對經濟增長形成有力支撐。對此,一方面,要抓住重點、精準施策,推動更多低收入人群邁入中等收入行列,特別是要有效識別有望進入中等收入群體的目標人群,重點關注高校畢業生、技術工人、中小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進城農民工等群體。另一方面,要做好社會保障工作,最佳化收入分配結構,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健全知識、技術、管理、資料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適當提高公務員特別是基層一線公務員及國有企事業單位基層職工工資待遇,增加城鄉居民住房、金融資產等各類財產性收入。
二是建議適度提高公共領域和公共服務的投資比重。需加大在補短板和鍛長板方面的投資力度,以持續推動企業裝置更新和技術改造來增強供給能力,以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來提升供給水平。完善新型城鎮化建設運營的投入機制,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啟用民間投資活力,利用市場機制促進多元化投資,保障重點專案和優勢產業的投資需求。增加對教育、醫療和養老等公共服務的投資,著力縮小地區之間和城鄉之間的差別。
三是著力擴大農村消費需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農村有巨大空間,可以大有作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提出“全面促進農村消費”,在加快完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加快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完善農村生活性服務業支援政策等諸多方面都作出了部署。未來一個時期,建議更加關注農村地區的消費與投資,將擴大內需與保障民生和推進鄉村振興有機結合,積極補足農村消費環境存在的短板,切實將農村地區的內需潛力有效釋放出來。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閆 坤 劉 誠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