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記者 張妮】“我覺得武漢是非常熱鬧、特別有煙火氣的城市,這樣的火熱與疫情下空無一人的對比,其實是蠻令人動容的。”電影《穿過寒冬擁抱你》導演、編劇薛曉路近日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表示,該片講述了武漢疫情中的4個情感故事。談及影片片名的含義,薛曉路表示,“說寒冬,是因為武漢疫情就發生在冬天,從現實意義來說,影片就是記錄那個冬天的故事。從更廣泛的意義來說,疫情對於人類來說也是一個艱難、嚴酷的冬季。我們希望大家一起跨過艱難的時刻,回到人和人之間沒有距離的狀態,彼此擁抱,互相溫暖。”截至3日,《穿過寒冬擁抱你》票房已達5.6億元人民幣。
環球時報:對於這部以疫情為主題的電影,你如何設計基調?
薛曉路:我原本希望它是觀眾跨過疫情之後觀看的電影,沒想到現在疫情還沒有過去。但我覺得應該回首這段故事,讓人感受治癒、希望和信心。電影裡寫了4對不同年齡、階層和情感狀態下的戀人如何用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對抗最嚴酷的生離死別。但我不想以特別煽情、放大的方法去處理一些激烈情緒,也不是有意識地淡化或迴避激烈,而是希望讓人的情緒回到基本的生活常態下。
影片中也有一些輕鬆的元素,這不是有意埋進去的。疫情期間有很多人苦中作樂,用樂觀、有趣的方式對抗殘酷。就像周冬雨演的小護士,我就是想表現她是一個小吃貨,在疫情期間還會惦記著吃,她的可愛和美好並不會因為疫情的殘酷被磨滅掉。
環球時報:為什麼影片主人公選擇普通市民而非醫護人員?
薛曉路:疫情期間,我感興趣的是特別平凡的人。他們其實是最有趣、最有力量的。畢竟像醫護人員那樣衝在第一線的是相對少數,更多的人是關在家裡但希望盡所能去幫幫別人。就像朱一龍演的葉老師在家裡上鋼琴網課,能幫助別人的就是,我還有點口罩和酒精你需不需要?在影片中,這些普通人最後都成了志願者,在他們選擇是否成為志願者的過程中,都有普通人的小恐懼,但最終他們還是勇敢地跨過這條線,這是最讓人感動的。
在車水馬龍的武漢拍封城
環球時報:拍攝前,你採訪了多少名志願者?對哪些細節印象深刻?
薛曉路:我的創作習慣是,在有了故事框架和人物設計後,再帶著目的去採訪。我們採訪了十多個不同職業的志願者,包括社群主任、快遞員、計程車司機、超市老闆、旅行社老闆、醫生等,觀察他們的穿衣打扮、辦公環境,瞭解他們在疫情期間碰到的特殊事件等。這些細節填充到人物裡,會非常真實可信。比如,徐帆飾演的旅行社老闆跟社群申請出門條,去公司蓋章拿國家退回來的質保押金,這都是來源於真實採訪。
環球時報:據說你拍攝徐帆和高亞麟在橋上那場戲時哭了,為什麼?
薛曉路:徐帆和高亞麟飾演的夫妻在墨水湖大橋上那場擁抱的戲拍攝難度很大。我們申請了夜裡的時間封橋,但也是階段性的,一會兒就得退到路邊,讓車走一段時間再封路。對演員來說表演難度很大,因為情緒不連貫,但他們在拍那場戲的時候情緒非常飽滿,爆發性的表達非常有震撼力。我在監視器後面看的時候,情不自禁眼圈就紅了。
如果沒有疫情……
環球時報:你想透過這部電影表達什麼?
薛曉路:這部影片是希望呈現,在疫情這種比較極端的情況下給人物關係帶來的奇蹟感。如果沒有疫情,這幾對愛情關係、情感變化都不一定能發生。疫情非常殘酷,但它也能在某種程度上突然給所有人一個停下來想一想和等一等的機會。如果沒有疫情,高亞麟和徐帆飾演的商人夫婦,可能會覺得追求財富是唯一的生活目標和意義,但因為疫情,他們反而重新思考了家庭的意義、情感的意義,以至於出現奇蹟——50歲左右的他們有了第二個孩子。所以,疫情也促成人們對思想的重視和對溝通的反思,這也是我想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