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農曆正月初一。“元旦”一詞最早出現於《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但其含義已經沿用4000多年。但是這個元旦指的不是洋歷(即陽曆、公曆)每年的1月1號,而是農曆的正月初一。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便於統計,決定民國元年(1912年)使用公曆,並規定洋歷1月1日為“新年”,而“元旦”是農曆新年。
確切地說,1949年以前的“元旦”是農曆的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是中國傳統節日,而1949年後的“元旦”是洋歷1月1日,是洋歷新年,但它不是中國傳統節日。
元旦雖不是傳統節日,但,是時下之假日。疫情管控,不能聚朋小酌。閒看網上祝福,消遣無聊。祝福語客套話,大同小異,傳遞友情;彰顯文化,不亦樂乎。發財平安,吉祥快樂。雖俗氣,但不失慰藉。
只是“虎年大吉,虎虎生威”之言也不絕網群。把基督教(洋)歷,與我中華黃曆混為一體,實際是驢唇不對馬嘴的,難免貽笑眾人。
基督教(洋)歷之旦。非我中華黃曆之元日。何能混成虎年之始?虎年,農曆(黃曆)正月初一是謂,亦稱元日。屆時方為,虎年之照臨。
洋歷伊始,顧名思義,洋人之歷。非太陽曆之端,與地球繞日週年視牽強。洋歷,只是簡單的紀年工具。為了紀年方便,世界多國採用。
洋歷與我國的黃曆,是風馬牛不相及。盲知的某些國人,竟把洋曆元旦,喊叫是虎年到臨。顯得無知。在此,筆者認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的教育和普及尤為重要。
虎年是何年?是我們中華歷(黃曆)之寅年。古老的中華歷,是我們的祖先觀天測地,實踐之結晶。雛形於上古的三皇時代,即公元前,2697年軒轅黃帝建立。完善於夏朝。故,又稱夏曆。至今傳承數千年。
基督教(洋)歷的產生年代,相當於我國的北魏時期。(為紀念基督教主,羅馬教皇制歷時,向後推五百年左右為始年)。是純粹的數字紀年,沒有任何星體資訊。
我們的黃曆,不以數字紀時,而用甲乙丙丁...天干,和子醜寅卯...地支符號,即我們說的干支紀年。後來為了某種應用,把地支符號,形象動物化。於是有了今日的,今歲牛年,明年虎年之說。
東南亞的越南泰國緬甸等國(原來是清朝附庸國。)應用的紀年亦是我們的黃曆。由於後來,大清國力衰退,無力顧及他們。地支形象動物化,無法傳給。導致今日,仍是知地支,不知物化。疫情出現前,我會見來訪的東南亞學生。其諮詢命理,我問屬相。回答的全是地支,不知屬相是何物。
黃曆紀時,是用干支合稱表示。明年虎年之說,固然沒錯。準確說法,應是壬寅年為好。干支符號的合稱,表示的是,天體運動跡點。不乏星體資訊、陽光磁輻、地球位移等諸多時空資訊。
黃曆中的月日干支,是展現月亮繞地規律,標識天體交匯磁點。揭示時空磁場作用地球,產生影響人類生存的符號。八字命理資訊,即是此理。但要注意,命理只是先天告知,不是必然。決定應驗與否的關鍵,是後天條件的抑制與推助。故,八字僅謂指點迷津。
黃曆中的廿四節氣,展示地球,週年視運動的不同繞日點。指導農耕和人事作為。由此可知,黃曆不是單純的紀時,是人們生存,和從事各種活動的指南。有豐富的科學內涵,精深的獨具哲理,以及縝密的邏輯推演。豈非基督教(洋)歷可以比擬。
鑑於黃曆的精密和複雜,不是隻言片語所能解清,藉此告誡:莫把洋歷當黃曆。
在世界各國文化相互融合的歷史大潮流之下,願我們能堅持文化自信,學習我們璀璨的歷史、領悟我們老祖宗的智慧、發揚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