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發過3篇“海南鳥事”,第1篇“海南的家燕是留鳥“,第2篇“牆是人的邊界,與鳥何干”,第3篇“海南的麻雀不翻牆”。現在續寫第4篇——孤島歸鷺。
要說海南觀鳥去哪裡,首先要去的地方當然是五指山的各個國家公園深處,雖不能進入核心區甚至緩衝區,最外圍的試驗區是可以到達的,諸如五指山、霸王嶺、尖峰嶺、吊羅山等等,都可以以遊客的身份進入。密林深處有好鳥,那是自然的,但我還是想從人們生活環境周圍的鳥類談起,畢竟這些是最常接觸到的。熱帶地區的獨特優勢,是有自己獨特的鳥類資源。這種資源的獨特性,其一是有特有種,如海南山鷓鴣,其二是有許多不常見種,第三是你那裡有的鳥類我這裡也有。我的直觀感受首先是這第3條。因為中國之大,動物區系成分之複雜,常引以為驕傲。從北國到江南,廣佈性鳥種有許多,在北京可見,在山東半島可見,在江浙兩廣可見,在海南也可見,就是這些普普通通的鳥種,生活在我們身邊,與人為伴,我們沒有理由不關注它的存在。
水中孤島
這些普通常見鳥類,我還是想從我所居住的清水灣畔說起。清水灣海灣巨大,距離海岸不遠的環島高速兩側,皆為果園、農田和村莊,再向北是一道西北東南走向的山嶺,構成一道屏障。這樣一種生境,決定了一些在人類生活圈內活動的鳥類,這裡也常見。前面談過海南麻雀,還有在此越冬的家燕。作為一個從寒冷的北方來海南的人,看到家燕,那種驚奇與親切感,油然而生。所以,每當我在傍晚,站在樓上寬闊的後陽臺,遠遠的看著成群結隊的大白鷺、白鷺和牛背鷺,從四面八方歸來,匯聚到一片巨大花園的中心水域,那個小小的孤島之上,在暮色之中,就像一棵掛滿了雪白的木棉花絮的巨樹,萬紅叢中你獨白,心中的愉悅難以表白。都說倦鳥歸巢,這些鷺鳥不是遠行者,不屬於“倦鳥”,這裡是它們共同的家。
花園遠眺
白日遠遊,夜晚歸來。對一個旅人來說,家是一盞燈。對清水灣畔這樣一大片土地,這些白鷺們白天四散而去,各奔西東。下午,距離日落時間還長,它們便陸陸續續成群結隊,回到這一個小小的孤島樹上,撿一個枝頭落下,在此過夜。這裡是一個大家,俗一點說,就像一個集體宿舍,雖因為擁擠不免相互之間吵吵鬧鬧,但和睦、和諧、穩定、共處是主旋律。大白鷺、白鷺、牛背鷺,距離太遠難以區別,有時其中還夾雜三兩隻普通鸕鷀。我曾試圖靠近一點,但花園的看門人不讓進,人家說了,“老闆不讓!”一片巨大的花園,為老闆所有,風景是投資所造,“鳳凰”是招來的,外人不讓看,似乎有道理。風景這邊獨好,可只是為極少數人享受。遠遠地,我在樓上看風景,不曾有人看我,更不必買誰的賬。
遠山景觀
陶淵明在“歸園田居”中說,“羈鳥念舊林,池魚思故淵“。羈鳥,籠中鳥,比不上眼前這些白鷺;思念舊林,期盼的是自由自在。白鷺、大白鷺、牛背鷺、蒼鷺這些鷺類,都是群居性鳥類,雖然也時常獨處,但過集體生活由來已久。它們屬於大中型鳥類,又不像猛禽那樣位於食物鏈的頂端,慣於獨來獨往。雖屬肉食性,卻具有弱的一面。弱者聯合,強者獨處,是自然體系中維持平衡的一條基本法則,達爾文正是從生存鬥爭中發現了自然選擇。鷺類夜間都在樹木上過夜,且是群居,這是一種最好的安全防衛方式。自然界中,大多數動物包括鳥類,無論演化的多高階,依然喜歡群居,既有歷史演化的一面,也有現實需求。
熱帶水田多鷺鳥,池鷺、蒼鷺、牛背鷺和白鷺,在海南屬於留鳥,大白鷺和中白鷺屬於冬候鳥。北方的嚴冬,驅使後兩種鷺類千里跋涉來越冬,讓海南的白鷺類在這個時段,形成更大的種群,在這裡才有如此壯觀的一幕天天上演。孤島歸鷺,如此的好風景,路上匆忙的下班人,顧不得觀賞。花園的看門人,天天守著美景,似乎也已麻木。老闆與其友人在欣賞嗎?不得而知。一大片火紅的三角梅,鑲嵌在萬頃綠樹之中,一片靜水,一個孤島,有千隻白鷺落日前歸來,當有一天傍晚小雨之後,一道彩虹橫掛東方,落日餘暉中這壯觀的一幕,是清水灣這個大舞臺上最精美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