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之用,用藥請諮詢專業醫生。
【典故】
相傳金元年間,長安有一個名叫王善夫的富商,患上了小便不通以後,大腹便便,肚子堅硬如磐石,壅塞之極,導致雙腿凸出,腿腳腫脹得破裂出黃水,吃不下也睡不著,苦不堪言。
王善夫的病久治不愈,他找到當時的名醫李東垣求治。李東垣詳細詢問病因和其他醫生所用處方,想到《素問》“無陽則陰無以生,無陰則陽無以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的提法,推斷王善夫小便不通是體內陰陽(寒熱)不平衡所致。
於是李東垣對症下藥,開了以黃柏為主藥的方劑讓王善夫煎熬服用,沒多久,王善夫感覺前陰如火燒刀刺一般熾熱,尿液一下子像山洪暴發一樣奔湧而出。一轉眼,他腿腳上的腫脹也消散了,身體很快恢復如常。從此,黃柏的神奇藥效一直為民間所傳頌。
【概覽】
黃柏為芸香科植物黃皮樹或黃檗的乾燥樹皮。前者習稱“川黃柏”,後者習稱“關黃柏”。
川黃柏主產於四川、貴州,關黃柏主產於遼寧、吉林、河北。
剝取樹皮,除去粗皮,曬乾;潤透,切片或切絲。
本品氣微,味極苦,嚼之有黏性。以皮厚、色鮮黃、味極苦者為佳。
生用或鹽水炙、炒炭用。
【藥性】苦,寒。歸腎、膀胱經。
【功效】清熱燥溼,瀉火解毒,除骨蒸。
【應用】
1.溼熱瀉痢,黃疸尿赤,帶下陰癢,熱淋澀痛,腳氣痿躄
本品苦寒沉降,長於清瀉下焦溼熱。
治溼熱瀉痢,常與白頭翁、黃連、秦皮同用,如白頭翁湯(《傷寒論》);
若與梔子同用,可治溼熱黃疸尿赤,如梔子柏皮湯(《傷寒論》);
溼熱下注之帶下黃濁臭穢、陰癢,常與山藥、芡實、車前子等同用,如易黃湯(《傅青主女科》);
治溼熱下注膀胱,小便短赤熱痛,常配萆薢、茯苓、車前子等藥,如萆薢分清飲(《醫學心悟》);
治溼熱下注所致腳氣腫痛、痿軟無力,常配蒼朮、牛膝,如三妙丸(《醫學心悟》)。
2.骨蒸勞熱,盜汗,遺精
本品主入腎經,善瀉相火、退骨蒸。
治陰虛火旺,骨蒸潮熱、遺精盜汗等,常與知母相須為用,並配生地黃、山藥等藥,如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鑑》);
或與熟地黃、龜甲等同用,如大補陰丸(《丹溪心法》)。
3.瘡瘍腫毒,溼疹溼瘡
本品既能清熱燥溼,又能瀉火解毒。治瘡瘍腫毒,內服外用均可。
內服以本品配黃芩、黃連、梔子,如黃連解毒湯(《外臺秘要》引崔氏方);外用配大黃、黃連為末,醋調外搽。
治溼疹瘙癢,可與苦參、白鮮皮等配伍,亦可配煅石膏等分為末,外撒或油調搽患處。
【用法用量】
煎服,3~12g。外用適量。
清熱燥溼、瀉火解毒宜生用,滋陰降火宜鹽炙用,止血多炒炭用。
【鑑別用藥】
黃芩、黃連、黃柏性味皆苦寒,均能清熱燥溼、瀉火解毒,常用治溼熱內盛或熱毒熾盛之證,每相須為用。
但黃芩偏瀉上焦肺火,肺熱咳嗽者多用;黃連偏瀉中焦胃火,並長於瀉心火,中焦溼熱瀉痢、痞滿嘔逆及心火亢盛、高熱心煩者多用;黃柏偏瀉下焦相火、除骨蒸,溼熱下注諸證及骨蒸勞熱者多用。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傷胃,脾胃虛寒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