脅和肋,這兩個長得像雙胞胎的字,分別指人體的哪些部位?當它們有異常反應時,代表了什麼疾病的訊號?
44歲的嚴先生,西峽人,兩脅、肋部脹滿不適有半年多了。雙肋,其實就是肋骨,位於是胸腔中,呈枝狀的骨,背起脊柱胸段,你要是比較瘦,伸手就能摸到肋間明顯的的縫隙。而“脅”呢,則位於側胸部,指腋部以下至十二骨部分的統稱。
脅和肋不通用,但是常常放在一起並提,統稱指的是腋下胸部的骨骼,其中脅指的是從腋下到肋骨盡處的部分,而肋指的是胸部的兩側。
那麼,腋下胸部骨骼脹滿的滋味,肯定不好受,你想啊,離心臟那麼近的地方,整天像吹滿的氣球一樣憋脹著,從生理到心理,都會覺著不舒服。
嚴先生去看了中醫。
在白羽路的一家中醫診所裡,花甲之年的中醫大夫,為嚴先生問診之後,判為肝胃不和,以四逆散合柴胡疏肝散調治。
嚴先生照方抓藥,服用了三個多月,脅部、肋部照樣脹滿,甚至還有了發展,時不時的,隱隱地,脹滿之中,出現了酸困的反應。
段老師問診
嚴先生後來輾轉找到南陽,找到了段老師。問診之後,根據嚴先生的自訴症狀,結合舌質紫暗,苔黃膩,脈沉弦滑的舌脈之相,判斷嚴先生的兩脅、肋部脹滿症狀,與肝膽關係密切,而且極有可能是肝上出了實質性問題,而不是西峽那位中醫師判斷的肝胃不和。
諸位,不要小看這肝胃和肝膽之間的一字之別——辨證是施治的前提,診斷是用藥的基礎。
嚴先生聽著段老師的話,似懂非懂,半信半疑,段老師看出了他的這種想法,就建議他去醫院做個詳細的檢查。
嚴先生就去了醫院,三天後,結果出來了,彩超顯示,嚴先生肝臟瀰漫性改變,結節性肝硬化。嚴先生由此開始信服段老師。
段老師的治療
2017年三月,嚴先生帶著虔敬的態度,再次來到段老師的診室,正式開始問診。望聞問切,察其症見面色晦暗,問其症狀,嚴先生自訴兩脅肋脹滿,神疲乏力,口乾口苦,胃脘脹滿不適,二便尚可。察其舌脈:舌質紫暗,苔黃膩,脈沉弦滑。
段老師由此斷定,嚴先生屬於肝膽溼熱兼血瘀症,換成西醫的表述,就是彩超上描述的結果——肝臟瀰漫性改變,結節性肝硬化。治法:健脾益氣,軟堅散結兼清熱解毒。
方藥自擬方柔肝煎加減——柔肝煎,聽這幅方劑的名字,就能體會到它針鋒相對的力量:你肝硬化了,那麼我就用藥柔之,以柔克剛。
具體處方:鱉甲、丹參、當歸、柴胡、赤芍、莪術、三稜、黨參、當歸、茵陳、龍膽草、黃芪、甘草等,一日一劑,水煎服:囑勿勞累生氣,忌食辛辣厚味。
二診,服上方14劑,飲食略增,乏力亦好轉,但自述腹脹,於上方加用行氣健脾之品,木香,茯苓若干, 一日一劑,水煎服。
三診:服上方14劑,自述食慾好轉,腹脹改善,面色有所好轉,口乾口苦亦有改善,查體無明顯異常舌質暗紅,苔白膩,脈沉滑,輔助檢查,生化指標有所降低,依此方加減繼續治療。
四診:服用上方1個月,諸症悉除,此乃溼熱已祛,正氣恢復,繼續服用龍膽瀉肝丸半個月以鞏固療效。
隨著時間的流轉,藥物的深入,嚴先生自覺失眠、渾身乏力、食慾減退、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一點點消減至消失,灰暗的臉色慢慢有了血色,有了光滑的彈性。
自2018年6月至今,已做過8次肝功能複查,提示轉氨酶水平正常、膽紅素水平正常、白蛋白水平正常,血常規提示血小板有上升的趨勢。
總之,擺脫了結節性肝硬化陰影的嚴先生,整個人的身體機能,正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