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浩瀚的大海、超甜的水果、熱情的海灘……
在許多人看來,海南是一個度假的勝地,堪稱人間天堂,人人嚮往。
但是,在900多年前的宋代,海南卻是一個“人間地獄”。
當時的海南,還未開發,地處蠻荒,氣候也不好,是人人畏懼之地。
900多年前,蘇軾被流放到海南,寫下一篇古文,不足200字,可其中曠達的人生態度治癒了後世近千年。
《書上元夜遊》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雜揉,屠沽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過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魚也。
上元,即元宵節。
這一年的元宵節,蘇軾在海南儋州,寫下這篇古文。
在許多人看來,在蠻荒之地海南,蘇軾依然過得有滋有味,可是,初到海南的蘇軾,心情卻並不好。
- 初到海南,安排後事
公元1097年,宋哲宗紹聖四年,花甲之年的蘇軾被貶到了海南儋州。
據說在宋朝,放逐海南是僅比滿門抄斬罪輕一等的處罰。
有宋以來,蘇軾是唯一一個被貶海南的高官。
年近花甲被貶海外,蘇軾知道,這一去,可能就要死在海南了。
他給友人寫了一封信:
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昨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後事矣。今到海南,首當作棺,次便作墓,乃留手疏與諸子。死則葬於海外,庶幾延陵季子,贏博之義,父既可施之子,子獨不可施之父乎。
被貶到海南,我已經跟兒子蘇邁訣別了,並安排好後事。到了海南,第一件事,就是做棺材,再準備墓地,死後葬在海南吧!
多麼黯然神傷,多麼悲涼,卻也是一個人正常的反應。
苦難是弱者的絆腳石,卻是強者的墊腳石。
蘇軾從來不是一個弱者。
- 身處蠻荒,怡然自得。
儋州的條件比惠州還差。
嶺南天氣卑溼,地氣蒸溽,而海南為甚。夏秋之交,物無不腐壞者。人非金石,其何能久?(《書海南風土》)
人在這種地方,是活不久了。
可蘇軾在海南生活了三年。
當他將息一段時間之後,就又用他那一貫平和而幽默的眼光打量著海南的一切。
他喜歡交朋友,在儋州,他認識了好幾個黎族的朋友。
海南多雨,黎人送了他斗笠和木屐,遮去漫天風雨。
儋州人識字少,多以打獵為生,蘇軾喜歡和農人們交往,不怕說錯話,自由自在。
他來儋州兩年了,這一天是上元節。
幾個老書生來看蘇軾,說:在月色如此美好的夜晚,何不出去走走。
蘇軾欣然同行,他們走過僧舍,走過小巷,那裡,黎人和漢人正在歡慶節日,市場上很熱鬧。
等蘇軾回來時,已經是三更半夜了,家裡人熟睡,鼾聲四起。
忽然,蘇軾笑了,兒子問他笑什麼。
他說:我笑韓愈。
韓愈有一首詩名《贈侯喜》,在詩中,他說:釣魚呀一定要走得海水深處去,大魚怎麼會在水淺處呢?
而蘇軾卻說:韓愈在水淺處沒釣到大魚,在海水深處也未必能釣到大魚呀?
蘇軾笑韓愈什麼呢?
執意追尋,未必能得到自己所求的;隨緣自適,也許所求自到眼前來。
什麼是得?什麼是失?
韓愈苦苦追求,未必有所得;蘇軾隨遇而安,卻收穫心安快樂。
蘇軾終於適應了儋州的生活,雖然有貧困、疾病,但他從靜處得到了快樂。
快樂不快樂,收穫不收穫,全在於自己的內心呀!
他把儋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故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猶記得多年前,蘇軾面對著從嶺南歸來的好友王定國,曾寫下“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名句。
如今,這句詩,也成為了蘇軾在儋州的寫照。
蘇軾總是這麼神奇,將生命的每一次苦難,都釀造成甜甜的酒麴,甘甜回味。
這一次夜遊,治癒了蘇軾,也治癒了後來的許多人。
當他們陷入苦難時,只要想到那一年,在蠻荒的海南,蘇軾還是那麼怡然自得,如此,便充滿了力量,充滿了面對人生坎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