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很少有人沒聽說過彼得一世這位俄羅斯君主。即便對俄羅斯歷史和文化非常陌生的人,對他在俄羅斯歷史上的地位也大概略知一二。現在對彼得一世的評價,首先說他是一位偉大的改革者,是世界列強之一的俄羅斯帝國的奠基者;其次,從他作為一個歷史人物這個角度看,彼得一世可以稱作是羅曼諾夫王朝覆滅前整個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君主。
儘管現在對彼得一世的歷史地位沒有什麼異議,但對他推行的統治政策和改革措施卻一直頗有爭議。俄羅斯本土派學者們認為,彼得一世是俄羅斯民族基礎的破壞者,他推行的政策導致俄羅斯社會的最終分化,因為這個制度本身是扭曲的,是不符合俄羅斯的歷史定位的,從而埋下了此後俄羅斯社會生活動盪反覆的禍根,包括二十世紀發生的歷次革命和內戰。甚至俄羅斯的偉大詩人和思想家亞歷山大·普希金也對彼得一世頗有微詞,提出羅曼諾夫王朝才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暴動者的說法。普希金的評價無疑是受到當時十二月黨人革命影響,源於對他所生活的那個時代的尼古拉一世的獨裁統治不滿,有感而發,但矛頭終究對準的是帝制本身,而這個制度,正是彼得一世一手打造的。
俄羅斯西方派學者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他們認為,如果不是彼得一世推行的歐化改革(儘管改革是透過高壓手段強制推行的)和終生致力於俄羅斯的現代化,俄羅斯難免類似印度的命運,不但將遭到殖民統治,而且在相當一個長的歷史時期都將因缺乏歷史和文化的向心力,淪為空有遼闊疆界的二流大國。
歷史不能用假設的觀點來審視,不存在"如果......那麼"的句式。人類歷史發展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距離彼得一世叱吒風雲已經過了足足三百年,這麼長時間的歷史縱深,似乎足以給彼得一世的一生功過下個準確結論。縱觀彼得一世登上歷史舞臺前和退出這個舞臺後,對這兩個時期的俄羅斯進行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之前的俄羅斯是一個宗教氣氛和君主專制氣息相當濃厚的國家,有著明顯區別於歐洲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國家層面上的行為準則;彼得一世掌權後,用鐵腕強制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社會領域推行歐化改革,俄羅斯在短期內成功地一躍成為歐洲強國的同時,也成功地摧毀了原有的整個國家意識形態體系;彼得一世後的俄羅斯陷入了多年的危機,首先是政治體制危機,彼得一世的所有改革措施幾乎全面倒退,恢復至零點。其後經過他女兒伊麗莎白女皇的努力,俄羅斯才成為近代歷史上為我們熟知的信仰東正教的民族國家。
對彼得一世的歷史評價,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學術課題,不可能三言兩語地把這件事說清楚。所以這裡不可能過多停留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只能選擇彼得一世生活軌跡中的點滴,來折射他的整個歷史時代所呈現的光芒。
大家都知道,彼得小時候的生活經歷和其他歷代俄羅斯君主不大一樣。一般來講,做俄羅斯的君主,自打伊凡三世半公開自稱沙皇,此後伊凡雷帝正式自稱沙皇之後,做俄羅斯的君主是很辛苦的一個差事。比如伊凡雷帝,大家都以為他是個典型的暴君,視人命如草芥,砍別人腦袋比割韭菜還痛快;但實際上伊凡雷帝終究如何,還很難說,對他殘暴的描寫,現在普遍認為有誇大之嫌。無論如何,伊凡雷帝絕不是一個昏君,他是一個很虔誠的東正教徒,時刻以實現俄羅斯的富國強兵作為執政的終極目標。
比如他每天早上四點鐘就要起床,起床後花一個小時在教堂作祈禱,早飯後召集大臣們議政一直到中午,午飯後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接見各地來的領主和大公們,接見外國使臣,晚飯後還要到教堂去祈禱,這樣日復一日,實際很枯燥,一個昏君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尤其是伊凡雷帝所處的十六世紀,強敵環伺,西有波蘭立陶宛王國,南有克里木、阿斯特拉罕、大小諾蓋汗國,東有喀山汗國,加之俄羅斯當時還不完全是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而是更像聯合起來的分封建制的城邦國家,連統一的軍隊和行政體系都沒有,哪個敵人打過來,都有亡國之虞。所以在伊凡雷帝統治期間,韃靼人的騎兵不止一次兵臨莫斯科城下,還有一次被人家打進首都,莫斯科被夷為平地,如果不是沙皇跑得快,自己差點也成了韃靼人的俘虜。所以那個時代做沙皇不但枯燥,而且還是高危工種。 伊凡雷帝死後,留裡克王朝中斷,出現了混亂時代。這時候做沙皇更危險,從戈東諾夫開始,沒有一個沙皇得到善終,不是被人毒死,就是被砍頭。當年俄羅斯全地的縉紳會議選舉米哈伊爾·羅曼諾夫,也就是彼得一世的爺爺,選舉他來做沙皇,米哈伊爾竟然百般推託,死活不肯同意,差點就跪地哀求人家放他一馬,不要讓他去做沙皇。後來米哈伊爾雖然貴為沙皇,但是竟然連自己的婚事也說了不算,不但心愛的女人娶不到手,反而眼睜睜地看著她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最後鬧得到奉旨成婚,娶了個陌生姑娘當老婆,這個沙皇做得實在很窩囊。米哈伊爾最後也是鬱鬱寡歡,無疾而終。
等米哈伊爾的兒子阿列克謝做了沙皇,更是勤勉有加,縱觀世界各國,像他那樣修身嚴謹,生活簡樸的君主,恐怕絕無僅有。著名的俄羅斯文化史研究者伊萬·扎別林在二十世紀初出版的一本書中,詳細描繪了沙皇阿列克謝每天的飲食起居情況。阿列克謝雖然住在金碧輝煌的克里姆林宮,但是隻佔據了三四個房間,他的臥室也只有十幾平方米,內部設定和普通民居沒什麼兩樣,只有書房的椅子做工精良,鑲嵌了黃金寶石,顯示出主人的沙皇地位。他平時的飲食也很普通,沒有什麼山珍海味,每到齋月,更是嚴格遵守教規,不沾一點葷腥。沙皇通常早晨四點鐘起床,日日政務纏身,如果有什麼重大的國家典禮和宗教儀式,沙皇也必須出席。彼得是沙皇阿列克謝寵愛的幼子,每次看到彼得,阿列克謝都要送給他玩具還有其他的什麼禮品。阿列克謝的整個生活就是一個嚴格按照東正教教義編寫的日程表,你想做一個俄羅斯的國君是不是很辛苦。
等到了彼得這一輩,情況就發生了變化。小彼得雖然被尊為第二沙皇,但並沒有掌權,也沒有住在克里姆林宮裡,而是和母親納塔麗婭·納雷什金娜被送往莫斯科東北郊區的一個村子居住。彼得自小就無拘無束,喜歡玩打仗遊戲,還結交了一大批外國朋友,大多來自瑞士、普魯士、荷蘭、比利時等國家,他也是附近外國人聚居區的常客。這樣彼得從小就習慣了自由的歐式生活方式,喜歡熱鬧,喜歡喝酒,跳舞,玩遊戲,很早就交了個德國的女朋友,安娜·蒙斯,總之對俄羅斯文化和宗教沒什麼深厚感情。尤其是成年後,彼得已經掌握了實權,去歐洲遊學,看到很多先進東西,就很想把俄羅斯也變成歐洲那樣。所以彼得對傳統的東正教不感興趣,教會的規定對他一點作用也沒有。在生活方式上,彼得和父親阿列克謝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彼得一生波瀾壯闊,有很多事情值得注意,值得研究,俄羅斯有太多的"第一個"同彼得一世有關係,但實際上他只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推行了眾多改革措施,奠定了現代俄羅斯的發展基礎;二是打敗了歐洲強權瑞典,和土耳其爭奪黑海,使俄羅斯成為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