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娘子軍威風凜凜,抗擊侵略者保家衛國;人物真原型更是傳奇,譜寫愛國者偉大篇章。
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紅色娘子軍》這部偉大作品的故事以及其主角的原型吳瓊花,她被捕五年後回家務農,寧死不嫁日軍。
極其優秀之作品,一代國人的記憶
1957年,海南軍區一名宣傳工作者發掘了“紅色娘子軍”的原型們,將一篇名為《紅色娘子軍》的文章刊登在官媒上。
195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位叫做梁信的創作員結合該文章以及大量故事後寫下了《紅色娘子軍》的原劇本,於1962年改編為電影,獲得觀影者們的一致好評;
而《紅色娘子軍》真正紅遍全世界,是在1964年改編為芭蕾舞劇的時候。
哪怕是在今天,大洋彼岸的美國紐約寇克劇場,依然有《紅色娘子軍》上映後大紅大紫的場景。
梁信
為何《紅色娘子軍》能受到國內外觀眾的共同喜愛呢?
一位美國藝術家曾從該舞蹈的表現形式上分析道:“這個關於革命與復仇的故事表現力極強,使用了英雄主義與抽象寫實的芭蕾語言。”
大家對《紅色娘子軍》的喜愛,來自於那個耳熟能詳、符合革命精神的劇情故事:
丫鬟吳瓊花被迫在南霸天府裡受盡凌辱,她屢次想要逃跑,卻都難以成功。
幸運的是,她偶遇了紅軍幹部偽裝成華商的洪常青和通訊員小龐,被二人救出,並在洪常青的帶領下前往椰林寨加入紅色娘子軍。
吳瓊花克服了自己報復心強、無組織無紀律性的缺點,在鬥爭中迅速增長了能力。
在瓊崖,為了解放全中國,紅軍與國民黨正規軍激烈交火。
不幸的是,黨代表洪常青為掩護主要部隊,不幸被抓獲。
為了避免情報洩露,他在大火中英勇地犧牲。
瓊花悲痛欲絕,繼任黨代表,率領紅軍主力,解放椰林寨,殺掉了當地惡霸南霸天,為洪常青復仇。
那麼,這個氣壯山河的革命芭蕾舞劇,有現實依據嗎?其人物原型又是什麼?
銀幕背後:一場保家衛國的悲壯之歌
事實上,吳瓊花和紅色娘子軍都是有真實歷史原型的。
黨史上有著對她們的記載,不過只有輕描淡寫的三十個字:
“在中國工農紅軍瓊崖獨立師師部屬下有一個女兵連,全連有一百二十人。”
但是,就是在這三十個字的背後,卻隱藏著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吳瓊花這個名字,就是來源於她的真實原型——同樣也叫“瓊花”的龐瓊花。
吳瓊花
而這位龐瓊花,則是一位偉大的共產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紅軍游擊隊戰士,為了海南地區的民主解放鬥爭立下了不朽的功勞。
1911年,龐瓊花出生在海南瓊海市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中。
和大多數舊中國的普通老百姓一樣,她的家庭也是在生活的泥潭中痛苦掙扎,經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而當地的地主老爺和國民黨官員卻個個搜刮民脂民膏,油頭滿面。
那時候的海南,處在這些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下,當地的生活民不聊生,因此,大量青壯年勞動力便逃到南洋去謀求生活機遇,一去便是幾十年的杳無音訊;
而大部分的婦女不具備下苦力的身體素質,只能守在家中照顧一家老小,勉強維持自己的生活。
就在龐瓊花出生的十多年後,有一些去南洋、廣州、上海等地打工的青壯年回到了海南島這個窮鄉僻壤。
為什麼這些男人回來了呢?
原來,他們在勞動期間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為了思想解放與階級鬥爭而加入共產黨,在黨的要求下,這些人決定回到自己的家鄉,帶領當地的老百姓翻身做主。
龐瓊花
這其中就有和龐瓊花同縣的老鄉、海南地區革命的先鋒領導者王文明,以及龐瓊花的兄長龐隆香。
小時候懵懂無知的龐瓊花,聽著哥哥講無產階級革命理論,講法國巴黎公社,講俄國十月革命,她才知道:
原來,那些吃人不吐骨頭的地主老爺,是可以被窮苦農民打倒的,農民也可以做自己的主人。
於是在她16歲的時候,她加入了海南地區的少年先鋒隊。
龐瓊花四歲的時候,她的家裡人為了使生活過得下去,想辦法幫她和隔壁村的一個富農家庭定下了娃娃親。
由於對方家庭原因,龐瓊花認為雙方誌不同道不合,面對對方的窮追不捨,龐瓊花決定直接離家出走,與革命隊伍生活,將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革命活動中。
一年後,她加入了共青團,被派往婦聯參加工作。
1930年,她加入了紅軍,跟隨游擊隊伍同敵人在戰場上交鋒。
1931年,鑑於海南地區可以參加革命的青壯年勞動力較少,而婦女們卻在家中遭受著階級壓迫,瓊崖地區的黨組織決定將婦女號召起來,與男人們一起共同為解放事業獻力。
四處釋出公告後,有將近六百多名來自貧苦家庭的婦女們前來報名,經過篩選後的一百名婦女,便在海南工農兵第三次代表大會閉幕式上亮相,宣佈組建成為“赤色女子軍連隊”,也就是電影中的“紅色娘子軍”的前身。
龐瓊花由於去年在革命戰鬥中的精彩表現,被任命為連長。
兩個月後,這支隊伍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第三團女子軍特務連”,“紅色娘子軍”正式成立。
一支成建制的女兵部隊既不是文工團,也不是慰問團,更不是醫務兵,而是一支拿著槍和敵人作戰的有生力量,這在世界戰爭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而這也側面反映出了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困難性,以及那些挺身而出的婦女們的偉大。
立下戰功,名震海南
“紅色娘子軍”能被搬上銀幕,自然是立下了赫赫戰功的。
這支軍隊一經成立,便迅速投入到思想教育和戰鬥訓練中,在訓練與學習的同時還擔任著革命宣傳、保衛中央機關的重要工作。
1931年6月,海南地區的“剿匪副司令”陳貴苑帶領一支國民黨武裝力量,五百號人扛著長槍短炮直奔革命根據地,要對本地的游擊隊伍進行掃蕩。
得知訊息的瓊崖黨組織決定利用對方不諳戰術的特點,對敵實施誘殲。
頭一次上戰場的紅色娘子軍自告奮勇地參加了這次戰鬥,上級決定讓這支部隊去執行最艱難的任務——引誘敵人進入包圍圈。
於是,按照計劃,主力部隊故意虛張聲勢向另一處開拔,才走出不遠便埋伏在了根據地附近的小樹林裡。
國民黨軍當真以為大部隊已經人去樓空,進攻的機會到了,貿然兵分兩路,向著根據地出發。
此刻,偵察到敵人一分為二的紅色娘子軍,便在陳貴苑所在軍隊進攻的必經之路上設下阻擊。
當敵人行經此地時,娘子軍們槍聲大作,同敵人發生正面交火;敵眾我寡,娘子軍們便迅速撤退。
敵人不知是計,非要全殲這支小部隊,不與另一路部隊聯絡,獨自一路跟著娘子軍窮追不捨,卻精準無誤地落入了主力部隊的包圍圈。
見狀,主力部隊迅速收縮包圍圈,發動伏擊。
敵人見四面是敵,嚇得亂作一團,死傷慘重,只得束手就擒,一個小時不到便結束了戰鬥。
另一路敵軍只聽見槍聲,不知情況,哪敢前來救援,直接就逃回了附近的據點。
這一仗,活捉了“剿匪副司令”陳貴苑,繳獲大量槍支彈藥及軍糧,娘子軍竟無一人傷亡。
自此,紅色娘子軍的名號威震海南,書寫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傳奇故事。
命途多舛,不喪本志
在那次戰鬥過後,娘子軍依然沒有閒著,在接下來的幾次小型戰鬥中依然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好景不長。
1932年,國民黨軍派遣大部隊對根據地進行圍剿,在一場突圍戰中,龐瓊花和幾名娘子軍不幸被捕入獄。
龐瓊花被捕照片
在獄中,娘子軍們遭到敵人的嚴刑拷打,但她們都忍受了下來,誓死不願向敵人透露黨的秘密。
好幾名娘子軍因頑強不屈,被敵人處決,在監獄裡度過了最後的人生。
龐瓊花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她堅強地忍受了五年牢獄之災,恰逢1937年國共合作,按照要求,作為共產黨員的龐瓊花被釋放。
但是,五年過去了,娘子軍早在三年前就因損失慘重而被迫解體,她又聯絡不上黨組織,只好回家務農。
務農期間,她與一名當地學者喜結良緣,共同生活。
不過,平靜的日子很快被日本人的入侵給打破了,日本人的壓迫,比起國民黨反動派和地主有過之而無不及。
按照侵華日軍的老傳統,日本人也要在海南地區扶持二鬼子,而龐瓊花的丈夫作為當地小有名氣的學者,便被強行要求為日本人做事。
龐瓊花的丈夫高風亮節,不願為侵略者服務,慘遭日軍殺害;殺掉他丈夫的日本軍官,見龐瓊花長相出眾,想要強娶為妻,但龐瓊花誓死不從,逃進了深山裡,卻被日軍抓獲。
這一次,日本人惱羞大怒,直接將龐瓊花原地殺害,享年31歲。
紅色娘子軍的電影讓我們熱血沸騰,而背後的故事結局卻並不美好,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