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德國大使館位於柏林市中心區施普雷河畔,始建於1988年,它是一座多功能綜合大樓,佔地面積79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 它原先是民主德國“自由德國工會聯盟”總部,1990年1月3日,兩德統一之後改作“柏林會議中心”。
1999年8月中國政府出資購得此樓。同年11月,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從波恩遷至柏林,開始在這裡辦公。2000年3月至2001年8月,中國駐德國大使館根據功能需要,對大樓進行了改造升級,煥然一新的大樓,簡潔明快,氣勢恢宏,還增添了一些中國古典建築的文化韻味,成為柏林施普雷河畔一道壯麗的景觀。
中德於1972年10月11日正式建交,至今只有短短的五十年左右。但中德關係源遠流長。根據文獻記載,兩國最早的接觸可上溯到13世紀。只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中德交往主要以民間傳教士活動為主,貿易往來多數都處於一種自發狀態,其發展過程非常緩慢(1861年,清朝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德《通商條約》後,速度加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分裂為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簡稱東德和西德),分屬於兩大陣營。中國和東德於1950年建交,但和西德之間一直到上個世紀60年代初都僅有一些民間貿易往來。雖然1964年5月,中德雙方駐瑞士的外交機構就發展兩國關係問題首次進行了官方接觸,但由於各種原因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上個世紀70年代初,伴隨中美關係大門的徐徐開啟和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中國與西歐國家建交出現了一個小高潮,西德社會各界主張同中國建交的呼聲也日益高漲,紛紛要求採取措施,加快同中國關係正常化的步伐。
1972年7月,施羅德主席應邀訪華,就兩國建交問題達成了內部諒解方案。當年10月10日,德國外長謝爾率領龐大的代表團到達北京。10月11日,他同當時的外交部長姬鵬飛在人民大會堂正式簽署了建交聯合公報。
作者:紫色丘陵
資料圖片源於今日頭條網友粉絲和中國駐外使領館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