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即詛咒。曾經不理解這個說法,今天看了一個故事,我開始理解了。
這是一個關於媽媽的愛致女兒自虐的故事。
女兒妮妮出生後,媽媽就待她如珍寶。
而從妮妮上幼兒園開始,媽媽就生怕她受欺負,但凡發現她有點小磕碰,或小朋友之間拌嘴被罵了,都會給老師打電話,讓老師叫那些和妮妮有小打鬧的同學,都遠離一些,並讓對方家長道歉。#校園霸凌#
她要讓老師和同學都知道,妮妮有個不好惹的媽,使妮妮免受同學欺凌。她要護女兒周全,為她掃清障礙。
有的老師也提醒學生們,不要惹家長事特別多的同學。妮妮漸漸地被孤立了,老師、同學都避之則吉。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妮妮上高一。
班主任約媽媽談話,告訴了她一個讓人心碎的事:妮妮有自虐傾向,她經常拿筆尖和圓規扎自己。
她是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不想給媽媽和別人帶來麻煩,所以,她把自己封鎖起來。但人的情緒都需要有出口,她的出口就是自虐。她想過了結自己,可是這樣做媽媽會很難過,所以她不能。然而,她不能停止愛媽媽,只能停止愛自己。
這個訊息讓媽媽感到天昏地暗。她痛切心扉,不曾想過自己用盡全力,做女兒的保護傘,結果卻傷女兒最深。
但是,你知道嗎?這個極端的媽媽,不是因為控制慾強,而是她在童年時期,遭受了長期的校園冷暴力和隱形霸凌,可惡的是,這是老師帶頭的。
而可悲的是,她把這些情況告訴給自己的父母,得到的卻是父母的責罵:肯定是你做得不對,否則怎麼就欺負你?
長期的校園欺凌和父母那讓人絕望的態度,使這位媽媽蒙上了巨大的心理陰影。所以當妮妮出生後,她誓要護女兒周全。
媽媽擔心女兒會複製自己當年的遭遇,所以對她進行層層保護。所謂關心則亂,過度的保護卻阻斷了女兒與世界的連結,並造成嚴重的後果。
對於孩子的成長,擔心即詛咒。而適時地放手,才是真正的愛。#愛#
但如果時光能倒流,這位媽媽跟自己的父母求助的時候,父母能信任她,並能跟她共同去面對與解決,結果會不一樣的。誰說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