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遠”和“鎮遠”的主要引數是:上水線長度是91米,最大寬度是18.3米,從甲板邊板下緣到龍骨板上的深度是8.336米,吃水是6米,排水量是7500公噸,主機功率是6300公制馬力。
上述引數非常接近“薩克森”級。型深略微大點,排水量多出100公噸,主機功率多出100公制馬力。幾乎同樣豐滿的水下艦體形狀跟德方艦有點不同,中方的艦體前部形狀比原型艦更尖點。但是,二者的水上部分明顯不同。“薩克森”級,根據其最初的岸防用途,除了2個裝甲炮臺,也在艏部有1個小型輕型上層結構,這個結構在“定遠”和“鎮遠”延長到整個甲板,容納全部開口如梯口、引擎天窗等,以避免水從該處上方進入船艙。這樣做是為了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長途航行,以及要求在風暴頻繁的中國海域使用。
2種艦型的裝甲佈局在細節上是相似的,只在舷側的一部分長度上有裝甲。透過裝甲室的前後裝甲橫壁形成1個完整的裝甲堡,以保護引擎、鍋爐、彈藥中轉站、舵機、火炮方向機等。在裝甲堡前方和後方形成一個位於水線下的穹形裝甲甲板,以保護該處的重要結構和裝置。
2種艦型的裝甲板互相是完全不同的。“薩克森”級是2層熟鐵裝甲板,中間夾有柚木襯板,而“定遠”和“鎮遠”是第一種德國建造的,用所謂的將鋼焊在熟鐵上的複合裝甲板製成的軍艦。複合裝甲板的供貨由“迪林根冶金公司”(Dillinger Hütte)接手,在謝菲爾德的“查理斯·坎梅爾”(Charles Cammell)公司的協助下,能被快速並高質量交付。
因為“迪林根冶金公司”的裝置對於這些新型裝甲板,仍然不是足夠先進的,為了能按時交付,是在謝菲爾德製造了這些複合裝甲板,艦體的其他全部材料,以及“定遠”和“鎮遠”的裝置、引擎和鍋爐都是從德國工廠獲得。
42米長的裝甲堡的裝甲板伸入水線下0.6米,板的厚度為355毫米,水線以下上緣厚度為304毫米,並逐漸變薄,到裝甲擱板處厚度為203毫米。船外板和裝甲板間是一層厚度跟裝甲相同的柚木,作為裝甲墊板。甲板裝甲由低碳鋼製成,厚75毫米。
艦體的板材和角鐵也由低碳鋼製成,按細格系統建造的艦底止於裝甲擱板。一箇中直壁從艏到艉透過整艘軍艦,向上止於中甲板,縱向分割鍋爐艙和主機艙,同一些橫壁、船旁內路等一起在中甲板下方形成200個互相用水密門連通的水密艙;裝甲堡前方和後方的24個隔艙,在外板上形成了一條軟木填充帶,以抵禦小口徑炮彈,其他裝甲甲板上的細格容納煤和糧食。
裝甲炮臺在上甲板上,互相連通,中心連線跟艦體成45度夾角。兩個炮臺間立有裝甲號令臺,其中有主機的傳令器、往返不同戰鬥室的通語管、1個捩舵輪等。炮臺的複合裝甲板厚度是304毫米,號令臺的是203毫米。號令臺的裝甲板將兩個炮臺分開。它們在真正的號令臺下形成1箇中間分割槽,透過該處實現了兩個炮臺和彈藥中轉站的交通。
每艦的主炮為4門30.5釐米口徑炮,身管長35倍口徑(10.67米)。這些火炮在每個炮臺中的1個共用轉盤上安裝2門,轉盤用1臺專門的蒸汽機轉動。轉盤的定位用液壓調節的制動盤。
這些火炮的彈藥供應直接在炮臺下方的中甲板下方,每門炮在彈藥室中有50發彈藥。選擇了可斜後方開火的火炮和對角的炮臺佈局,全部4門火炮在每舷作為舷側火炮,以及能同時向艏和向艉使用。在上層結構甲板的艏部和艉部的略微凹陷處,各放置1門15釐米口徑35倍口徑長火炮,用人力轉動。
最初的“薩克森”級沒有為炮手提供任何防護,在交付後增加了圖紙上的炮蓋,由火炮轉盤帶動,能抵擋當時口徑非常小的速射炮彈。除了這些火炮,每艦有“哈乞開斯”轉管炮,6門在甲板上和2門在桅盤中,另外在中甲板前部有2具魚雷發射管。
圖紙中可見用於撞擊的撞嘴,被外形所限制的船舶機動性,因1個非常快速工作的液壓捩舵器而明顯增加。其由號令臺裡的1個捩舵輪或裝甲堡裡的另1個捩舵輪來操縱。後甲板的人力捩舵輪作為備用,但至少需要10個壯漢才能轉動舵。
煙囪後方是2艘19.7米長,航速為15節的魚雷艇,放置在結實的擱架上,每艘裝備1根魚雷管和2條魚雷。為能放收它們,不得不準備蒸汽操作的複雜吊臂,這在軍艦完工後安裝到每艘艦上。艙壁、甲板等在全艦交付時,都為木製,和許多裝備與裝置由易燃材料組成,此處我希望對其特別留意,因為我稍後會再述。
船內艙室採用電力照明,使用240個燈泡,用3臺發電機供電。發電機也能同時給桅盤中的電力探照燈供電。2臺2脹主機安裝在2個機艙中,總共6300指示公制馬力用於航行,每臺驅動1個4葉青銅螺旋槳。
8臺圓形鍋爐,2臺1組分成4個水密艙,為汽機提供蒸汽。鍋爐後面朝向中央隔壁,和煤艙在軍艦外側,所以煤艙間是鍋爐艙。鍋爐是按最大餘壓(Maximalüberdruck)5倍大氣壓制造。
合同規定航速是14.5節,“定遠”在試航期間達到15.38節,和“鎮遠”在惡劣海況下達到14.7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