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下旬,我所在的12軍赴朝參戰。4月22日,第五次戰役開始。我在35師當報務員。戰役第一階段,我軍在東線作戰。一天黃昏時分,部隊出發了。由於東線周圍大多是山,在羊腸小道或沒有路的情況下,行軍異常艱難。且為防止敵人空襲,部隊主要選擇晚上行軍。經過連續幾天的急行軍,疲勞、寒冷、睏倦一起襲來,但我們一晚上的行軍路程依然保持在七八十里以上,按時進入前沿陣地。
戰鬥打響後,我部取得了多次勝利。經過短暫休整,我軍執行穿插任務,部隊穿插到敵後。4月30日,我部突破伽利山,切斷了洪揚公路,縱深200餘公里,直插議政府(地名),與友軍合殲了多支“聯合國軍”。不久,我部接到命令,進入谷山一線休整。
抗美援朝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後為了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我師轉入金城前線防禦作戰。戰鬥中,金城有個重要地段叫黑雲吐嶺,嶺上有個主峰750號高地,地理位置極為重要。7月初的一天拂曉,敵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出動了大量兵力,向我陣地發起進攻,守衛主峰的八連雖打退了敵人數次進攻,但傷亡較大。師指揮部命令組織力量前往支援。當時,由於敵人的狂轟濫炸,通往一線陣地的電話線全部中斷。師首長遂決定派出電臺隨支援部隊“前指”一起前往。師電臺隊領導決定:由我帶一部15瓦的電臺、兩名報務員和6名搖機員一起前往。我們出發前隊領導再三要求:務必全力以赴完成通訊聯絡任務。我們接受任務後,立即制定了各種緊急情況下的處置預案。天黑以後,我們隨增援部隊“前指”一起出發了。行軍中,大家行囊較重,不僅身背電臺、手搖馬達、天線等器材,還要攜帶自己的武器和物品。一路上,電臺隊發揚團結友愛精神,相互幫助、互相扶持,順利到達前沿陣地。
到達陣地後,大家馬上構築工事、架設電臺,及時與上級電臺溝通聯絡。不久戰鬥打響。來往的電報比較多,我們的工作高度緊張。7月13日晚,我增援部隊發起攻擊,一夜之間,敵人一個師的正面防線被我軍突破,急忙調預備隊參戰,妄圖恢復已失去的陣地。雙方戰鬥打得很激烈。我們正在工作,突然一發炮彈飛來,擊中我們的掩體,搖機員李邁同志倒了下去,我的左腿中了一塊彈片,血肉模糊,疼痛不已。我們的信念是:“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叫苦。”當時通訊繁忙,我咬著牙繼續工作,沒有告訴正在忙碌的同志們,同志們也各司其職,堅守各自的“陣地”。直到報務員汪明回過頭來,才發現我受傷了,馬上拿了個急救包幫我包紮傷口。我說:“沒事,是輕傷。”一直堅持到電報發完,我才和他調換了位置。下機後,我顧不得休息,趕忙去了解情況。得知李邁同志已經犧牲,那一刻,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戰鬥勝利後,我和戰友們含淚目送衛生員將李邁同志的遺體抬上擔架,離開了陣地。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