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寄生蟲》裡有一句臺詞:“錢就是熨斗,能把一切褶皺熨平了。”
人過五十,對錢的認識,會特別深刻,尤其是很窮的人。
大部分的麻煩事,都是可以用錢 解決問題的,如果解決不了,說明你的錢還不夠多。
生老病死,成家立業,育兒養老,沒有一樣可以離開錢而單獨存在。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你五十歲的時候,還是混跡在低收入的人群裡,不要過於慌亂,要善於存錢。扛一扛,省一省,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01
出門時,堅持自信。
在經濟學上,有一種效應叫“口紅效應”。也就是說,經濟困頓的時候,口紅會更加暢銷一些。因為大部分的人,此時買不起房子車子、奢侈品,只能買物美價廉的東西,口紅成為了很好的選擇。
塗上口紅,會給人一種非常神采奕奕的感覺。
也要一些人,利用該效應,做一些小買賣,把人們手裡為數不多的閒錢,歸入囊中。
從人生髮展來說,當你五十歲了,還一無所有,肯定會很著急。但是你要看到機遇——從小事做起,從改變心態做起,也會有出人意料的成效。
小說《活著》裡寫道:“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
人活一口氣,如果你從五十歲 開始改變,雖然晚了一些,但是不算太晚,起碼你還能趕在退休之前,打一個翻身仗。
在《警世通言》裡,廣西桂林府興安縣的鮮于同,五十七歲了,還在參加科考。連續三次都考過了,一步一步做到了知縣的位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不管是讀書,還是掃地、收廢品、擺地攤,都可以賺錢,關鍵是你要放下姿態去做。有道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02
購買時,精打細算。
古人說:“鋪張浪費,天長日久潭見底;勤儉節約,日積月累山頂天。”
每天省出一百塊錢來,也許有困難,但是你一天省出二十塊錢,應該是做得到的。
一天二十,十天二百,百天二千,十年就有了好幾萬。
在日本,有一個非常摳門的女孩咲醬,她把每天的開支控制在十三元左右。日積月累,就買了三套房。同時,她把多餘的房間,都出租,包括自己住的房子,也採用了合租的模式。
有網友說,咲醬的生活,毫無質量。事實上,她只是學會了精打細算,並不是活成了流浪漢。比方說,她續了頭髮,然後又賣掉了,賺了一筆錢;把房間隔開,可以接納更多一些的租客。
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只要你願意琢磨,一分錢真的可以掰成幾半來花。聰明的人,給自己的日常生活,寫一個計劃,萬一有額外的開支,那麼就從明天的開支裡,摳出來。
《禮記·王制》裡說:“量入以為出。”
收入永遠多於開支,存款就來了,年年有餘快樂,反而提高了幸福指數。
03
社交時,當斷就斷。
我寫過一篇文章《與人交往,這幾種禮就不要隨了,除非你的錢太多了》。很多網友,表示贊同,並留言。
網友“勤學”說,他單位上的一個同事,非常不講禮節。他買房時、兒子結婚時、孫子滿月時,都沒有看到同事來捧場。後來,同事的兒子出國讀書,拍著他的肩膀說:“來喝酒啊。”他沒有回答,也沒有去。
網友“唐古拉的風景”說,小姑子、小叔子結婚,她孃家的人,趕了八百里路,遠道來喝喜酒。她的弟弟結婚,公公婆婆直接回復“不去”,也沒有隨禮。後來,親家之間的關係,無形之中就有了不愉快的因素。
隨禮是紅包;吃飯要買單;喝酒傷身體;參加聚會要搭車......不管哪一樣,都需要花錢。並且,常常是花錢不討好。
五十歲的人,要做好社交的減法。親戚朋友少了,你的錢就更值錢了,同時會騰出時間,做好自己的事業。
通常來說,五十歲之後,你還沒有存款,做大生意是很難了。做小生意,打工是首選,這些事業,不需要太多的人來捧場。
斷了不必要的社交,也是捂住錢袋子的一種方法。
04
教兒時,人心要狠。
在我的老家,老人們常常說:“忙不好莊稼一手虧,教不好孩子負一輩。”
今年的收成不好,沒有關係,來年還可以努力一些,改變方法,爭取碩果累累。但是兒女學壞了,你辛苦一輩子,都沒有用,並且你越努力賺錢,兒女敗家的速度越快。
晉朝時期,有一個非常清廉的官員,名叫吳隱之。他的女兒出嫁的時候,絲毫沒有大擺酒宴的樣子,而是在出嫁前一天,讓家丁把家裡的狗賣掉,換回一些錢,用來待客。
很多人不能理解吳隱之的做法,但是他確實利用機會,狠狠地教育了兒女一番。
傳給兒女萬貫家產,不如給他們一身正氣。
狠狠地掐斷兒女對父母的依賴,兒女自然會想辦法去勞動,從而一家人形成了賺錢的合力,前景會變得光明。
錢沒有了,可以去賺;親戚空缺了,再多的錢,也會心寒。
05
司馬光在《訓儉示康》裡寫道:“小人寡慾,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
意思是說,作為普通家庭,只有謹慎處事,努力節儉,遠離災禍,就能讓家庭富裕。
一輩子不長,到了五十歲還沒有做成大事,就應該 考慮從小處著手了。提振精神,管好錢包,減少社交,傳承作風,都不能忽視。
賺錢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存錢是一個添磚加瓦的過程。
如果你的每一分錢,都花得恰到好處,那麼你的餘生,一定會更有底氣。
有道是,十年樹木。
從五十歲開始種樹,六十歲就會有成效。
好好存錢,馬上開始,別猶豫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