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你會不會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你在熙熙攘攘的大商場裡總覺得煩悶,可別人卻有說有笑?
您能聞出飯菜不可口的氣味,可別人卻說你嘴太叼?
你能利用直覺識破謊言,可別人卻說你疑心太重?
那有很大的可能,你屬於高度敏感者。
高度敏感研究領域的先驅伊萊恩·N·阿倫發現,約15%~20%的人屬於高度敏感者,他們天生擁有一種特殊的神經系統,能比其他人更深入而敏銳地感知並處理內外刺激。
因此,他們也常常被貼上“玻璃心”“矯情”“脆弱”等標籤。
今天要推薦這本書《高度敏感的力量》的作者——卡特琳·佐斯特,也是一名高度敏感者。她從自身出發,組織並收集了大量資料和案例,透過溫情的話語,鼓勵高敏感者們接納自己,從容地與世界和解。
這是一本源自日常生活的情感工具書,也是一本伴你走向細緻強韌人生的書籍,它涵蓋了愛、敏感、移情和反思,為你提供實用的建議,拓展新的視野。
接下來,菸灰缸將和你一起走進高度敏感者柔弱而又堅強的內心世界。
正視你自己,做你自己
高度敏感者好像從小就能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和其他孩子的不一樣。
比如書裡提到的孩子阿圖爾,當所有的孩子都在因為幼兒園舉辦了狂歡節興奮不已時,他卻始終不能理解,為什麼其他孩子那麼喜歡狂歡節。此刻,他卻寧願呆在家裡。
在孩子成長為成年人的期間,我們愈發從很多的小事中覺察到了自己的另類。
於是,我們開始自我懷疑,逃避問題,企圖假裝自己和大部分人是一樣的。
但在書中,作者指出適應環境和自我詆譭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樣會讓我們失去了解自己的機會,也會讓不知敏感為何物的人們失去了解我們的機會。
只有停止隱藏自己,開始展示自己原本的面目,你才會愈發變得強韌。
在電視劇《想見你》中,陳韻如是個敏感而內向的女孩子。
當她發現穿越到自己身體中的黃雨萱,因為活潑外向的性格,不僅成為了人群中的發光體,還收穫了自己可望而不可求的愛情和親情時,她選擇放棄真實的自己,模仿起了腦海中黃雨萱的樣子。
可裝別人裝的再像,也不過是東施效顰,別人感到奇怪,自己還會心累無比。
在《阿甘正傳》中有一段頗為經典的對話,別人問阿甘:“你以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阿甘回答:“我為什麼要成為別人,我不是應該成為自己嗎?”
菸灰缸覺得真正的人生,是從做你自己開始的,只有我們自己才可以決定自己的樣子。
當你真誠地面對自己,接受自己,關注自己的需求,讓自己變得更強韌並保持下去時,你就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找到自己的價值,利用自己的優勢
高敏感患者在生活中會面對很多的挑戰,比如過度刺激和反應、自我懷疑和脆弱,容易產生恐懼感和罪惡感等等。
但其實,高度敏感患者身上也有很多的“天賦”和“潛能”,總是被我們忽略。
比如在書中提到的,移情能力和社會理解力,靈敏的感官和細膩的感覺,責任心和約束力,創新能力與聯想思維,好奇心與激情等等。
這些亟待被發現、被經歷的優勢,對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起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作者覺得,高敏感患者不應該再把注意力放在高敏感帶來的挑戰上,而是多放在它們的潛能上。並以敏感的方式,將自身的優勢展現出來,加油幹。
電影《天使愛美麗》中的女主角艾米莉,她也擁有用一顆敏感的內心,對外在的環境有很強的感知力和洞察力。
她能捕捉到很多被忽略的細節,他人單調生活下不被髮掘的情緒卻能悄悄流入艾米莉心底,她眼中的世界也因此變成了另一個模樣。
更為難得的是,對他們感受的高“同理心”,讓艾米莉無聲無息地展開一次次“助人行動”,成為隱藏在大家生活中的天使。
高敏感度從來沒有讓她苦惱過,相反,她不斷從高敏感中擷取浪漫生活的靈感,把平淡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著名作家蕭伯納曾說:“你可知道,人類老是高估了自己所沒有的東西之價值。”
菸灰缸覺得,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即使欣賞別人性格上的優勢,但不代表我們就能抹殺掉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你也有別人羨慕的優點,與其拿自己沒有的和別人做比較,不如多花點時間來找到自己的性格優勢,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
傾聽內心的聲音,回應自己的需求
在書中,作者寫了這樣一個事例:
一位叫做妮科爾的高敏感患者,起初總是想讓所有人滿意。因此她接受朝九晚五的工作,努力融入工作的狀態。
但因為一次公司的調動,她被安排和三個新同事坐在一個辦公室,這個導火索讓她覺得很不舒服,甚至被醫生診斷為精疲力竭。
在三週的病假裡,她開始為自己考慮,重新審視自己的身體和心靈。
如今的她,每週工作四天,每天最多工作六個小時,然後休息三天,這種作息讓她感覺更好,也更能集中注意力了。
在多數時候,敏感的人總是容易忽視自己的需求,因為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和身邊的大多數人一樣才對。
但事實上,正如作者所總結,我們更應該拿出時間傾聽內心的聲音,去感受什麼是我們需要的,什麼能讓我們感到舒服,哪些是讓我們變得強韌。
著名日本漫畫家藤本弘先生,從小就是一個內向的人。
因為不愛交朋友,他在學校經常被欺負,但他沒有逼自己去融入群體,而是把所有時間花在讀書和幻想上。
過分地進行社交,會讓他覺得不舒服,因此他工作後的溝通工作,都是讓搭檔出面去的。
對外界來說,在職場上不能順利跟人溝通,會被認為是“玻璃心”“失敗者”,但藤本弘卻從從不在意這些也沒有逼自己成為社交達人。
他一直遵循自己的內心默默生活和工作,最終創作了影響一代青年的經典漫畫作品《哆啦A夢》。
菸灰缸覺得,我們需要自己意識到,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隨波逐流。
別人不能代替你生活,始終和自己保持聯絡,時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為了對你自己負責,是善待自己。
學會原諒,和世界和解
很多敏感的人都能理解,在面對其他人和“外面的”殘酷世界時,產生的那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同事、老闆、討厭的鄰居、前任等等,都在不停挑戰我們敏感的心理底線,好像世界的每個角落都藏著傷害。
而當我們深陷囹圄時,我們究竟可以做些什麼呢?
作者在書中寫道,走出這個困境,得到治癒的唯一出路,就是原諒——與人們,與這個世界和解。
當我們開始原諒時,我們就開始將我們的能量朝著正確的方向引導了。它不再被耗費在我們受的傷害上了,同時我們又重新擁有了做其他事的“空間”。原諒意味著重新開始。
如果無法放下曾經受到的傷害,我們就會記住它。我們的思想和感情就總會集中在我們經歷過的事情上。這樣,我們就賦予了傷害力量,強化了和加害者之間的關係,而我們自己也離抑鬱不遠了。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夫人平時看起來溫和有禮貌,但有一個定期發作的毛病——發瘋地叫罵,不停地詛咒別人。
初次見到,只覺得這個人很奇怪,但後來才知道這位夫人是在很久以前,曾被一位非常好的朋友騙光了所有資產。
10多年過去了,夫人仍舊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她心中擠壓了很多仇恨,不肯原諒朋友,最終抑鬱成病。
濟公活佛曾說:“事事肯放過別人,則德日宏;時時放過自己,則學日益。”
菸灰缸覺得,原諒是一種力量,得到釋放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它並不意味著忽視別人的錯誤,而是正視它,為自己著想,不再給傷害我們的人權力,讓他們把我們的生活弄得一團糟。
學會原諒,和世界和解,你才能重獲自由。
當我們開始正視自己,接受自己原本的樣子;
當我們學會認清並利用自己的價值,視它們為財富;
當我們願意傾聽內心的聲音,回應自己的需求;
當我們決定和這個世界和解,原諒別人也放過自己。
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以及進步的過程中,我們既溫柔又強韌的力量中蘊含的全部潛能就會湧現出來。
我們會看到一個樸實無華的、充滿力量的真相:
你原本就很好——溫柔、敏感又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