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 袁尚華
扁鵲者,渤海郡鄭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從有關扁鵲的歷史記載,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代中醫鼻祖扁鵲中醫治未病智慧已經閃現璀璨的光輝。
治未病的重要性
醫生治病有三個層次:於病視神、病在毫毛、病入臟腑。每個層次都很重要,但治未病的意義就更大,“病未有形而除之”。每個人最好做到不得病,即使做不到完全不得病,也要做到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病後不進展、瘥後不復發。也正如《黃帝內經》所言:“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未”與“末”一劃不差,只是筆畫長短有別,但含義截然不同、大相徑庭,中醫的優勢就在於治未病,未病養生、欲病救萌,防病發生與進展,而不是到疾病末期再給與關注治療,事倍功半,甚或已無藥可治。
治未病的可能性
疾在腠理、血脈、腸胃、臟腑骨髓膏肓,是從病淺病輕病小,到病深病重病大逐漸發展的,所以要從疾病的早期進行診察干預。不同的疾病階段,有不同的對證治療方法:湯熨、針石、酒醪、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等。“醫之所病,病道少”,病入臟腑骨髓膏肓,再高明的醫生也無藥可治或窮其醫道,猶半死半生。“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也是這個意思。治未病的含義就是要儘早發現微小的問題,然後施以適宜招術方法,防微杜漸。
治未病的明理性
“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告誡人們自以為是、不辨是非、不知好歹、驕橫傲慢、肆意妄為、恣行無忌、貪圖安逸、妄勞無度、衣食不適、晝夜不分、輕身重財及迷信巫術,顯然不利於健康、不利於疾病治療與康復。更重要的是在未病之時,就要明白養生之“理”,要謙卑好學、明是知非、知行合一、與時俱進、慎始善終。輕身重財不僅是指得了病舍不得花錢去治療,同樣告誡人們在沒有疾病的時候,也不能為了金錢名利而過度透支身體,耗傷氣血,疾病由生。現在我國每年猝死50餘萬人,悲劇連連,根源就在於不明人生之理、健康之理導致的。
治未病的生活性
養生保健、健康長壽的道理方術有千萬條,但扁鵲已經告訴我們最重要的幾條,就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穿衣吃飯要適合自己的體質、年齡、性別,還要適應時辰、季節、區域,還要根據勞動、運動等腦力體力活動量、工作環境,增減衣物、調整飲食的量與結構。比如“春捂秋凍”“冬吃蘿蔔夏吃薑”“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等。“陰陽並,髒氣不定,四不治也”,要重視適應陰陽之氣在晝夜四時之轉化,而不能陰陽相併,無陰無陽、不陰不陽,從而導致五臟六腑經絡氣血不足、執行失序、紊亂不定,繼之以病。避免陰陽並,對於城裡人群尤其是年輕人,最重要的就是晚上不睡、早晨不起;白天不見陽光,終日在日光燈下,與自然之陰陽之氣不相銜接,久而久之,眼睛容易近視、脊柱容易側彎、身體容易僵硬、體力下降,不僅氣血不足、氣血逆亂,還易致意志力毅力下降、精神錯亂。再就是夏天開空調室溫過低,該出汗時不出汗;冬天開暖氣室溫過高,該封藏時反而面板熱張汗出,易受風寒。《黃帝內經》中所言養生總則“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與扁鵲這些養生方法何其一脈相承!
中醫治未病源遠流長。2400年前扁鵲已經非常重視治未病,或者說中醫歷來都是既重視治已病,也重視治未病,防治一體。那現代某些人如此現代、如此文明、如此精明,為什麼反而不重視治未病了呢?反而心理疾病、生理疾病以及合而復之的心身疾病越來越多了呢?凡病多三分治七分養。每個人的健康第一責任人是自己。無論一生何求,健康是第一需求!
附記:關於扁鵲的歷史記載
《鶡冠子》載:魏文王問扁鵲:“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王曰:“可得聞邪?”扁鵲曰: “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閒而名出聞於諸侯”。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閒,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後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針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後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載: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髒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醫師 袁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