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原是我國第七大淡水湖,浪打浪的洪湖是我們那一代人心中美好的存在。
洪湖圍堤,蜿蜒綿長,或高或低,或曲或直。每一段,每一處,風景有異,各有過往,故
事不一。如洪湖西岸有一段堤,我記憶尤深,現在這段堤,就是我回家最優的路段,沒有之一。這段路,我由衷地欣喜,我見證了它的過去與現在,對它的未來,我充滿了熱情與希望。
記得小時候,這段堤岸,全栽滿了樹,主要是柳樹,水杉。基本上無人行道,那時候主要走水路,水運繁忙,人們出行,貨物進出都靠船,腳踏車極少,基本無車。
堤岸西側是圍湖河(又名北荊河),近百米寬,只是靠河岸邊有一條人行小道,那是縴夫拉大型船隻走出來的。堤上樹木繁密,鳥多,黃鼠狼也不少。
河岸東側就是洪湖,岸邊蘆葦,蒿草成片,特別是成片的蒿草,隨著常年累月的累積,湖水的起伏升降,蒿草成片成排,幾可行走,如果你有心釣鱔魚,那你只要在那厚厚的蒿草排上隨便找個小水洞,將一帶鉤的鐵絲,上面掛一小段蚯蚓,在那小水洞上進進出出幾下,粗粗的黃鱔就上鉤了,一般都在半斤左右,那是真真的洪湖黃鱔,回家做個菜,美味不可言,現在沒有那個味了,因為水變了,環境變了,那也成了回不過去的過往,現在只可回味,意想,意飲了。
蒿草累積成的蒿草排,既可清潔湖水,又自自然然地形成了湖堤的天然護堤屏障。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下湖討生活的漁民越來越多,這段岸堤隨之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樹少了,走的人多了,土路就出來了。堤岸兩側也有了房子的出現,根據法律法規,這是不允許的,那時候人們法律意識淡薄,隨意性較大,特別是在湖區,洪湖管理存在缺失,這為以後的洪湖治理帶來了隱患。
早期的這段湖岸堤,帶給小時候的我是無窮的樂趣,每逢週末,特別是暑假,烈日炎炎,三五小伴,或帶著魚叉,或帶著魚鉤,西岸的洪湖就是小時候我們的天堂。釣鱔魚,釣黑魚,釣鯽魚,還有一些其它魚類,那都是小兒科。摘荷花,摘蓮蓬,摳藕尖,採菱角,都是興之所致,手到即來。湖水清澈,清甜,可口,舒潤,即渴即飲。夏季炎熱,游泳,戲水,水戰,那是小時候的遊戲,你追我趕,樂而忘返。
冬日,起個早,沿著湖岸堤,慢跑數里,踏在昨晚的小雪落滿的樹葉上,枯草上,蓬鬆,柔軟,發出吱吱的響聲。迎著雪冷的寒風,哈著熱氣,搓著雙手,那個愜意,使你精神,叫人歡喜,不喜歡跑步的人是難以感受到的。在堤岸邊,近處的湖面清晰可見,枯黃的蘆葦隨風而舞,而湖中的殘荷則與倒影同現,有的低垂扭曲,有的兀自而立,有的枯黃萎縮,有的黑褐乾瘦,有的折梗入水,呈現出的幾何圖形千姿百態,好似一幅幅天然素描。遠處的湖水則
朦朧一片,漁帆皆隱,水鳥不見,偶有鳥聲傳來,水天相接,共為一體。
過去的洪湖成了過去,現洪湖水域較之以前,不到八分之一,洪湖已被漁池,圍網割裂成千瘡百孔,撕裂成塊,各自獨立,漁塘成片,漁池埂已綿延伸進數十公里,哪裡還見洪湖水?哪裡還有浪打浪?不見了湖水,不見了水鳥,不見了水草,不見了蘆葦,……洪湖不見了!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已是治國大綱,現在洪湖退垸還湖正在進行,洪湖大保護已啟動,希望不久的將來湖水再靠堤,湖浪再拍岸。
再見,洪湖!
洪湖,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