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須承認確實存在有天賦過人,又勤勉努力,智商超群的人,有的人沒見過,就覺得這個世界不會有這樣的人,但是見過的人就知道,真的有。文章有些長請耐看完。
“飛狐出塞北,碣石指遼東。 冠軍臨瀚海,長平翼大風”。古今名將賢臣中,衛青和霍去病這一對舅甥是我非常喜歡的兩個人,而比起顯赫的聲名和毋庸置疑的民族英雄地位,二人長期以來的史書評價和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卻總是伴隨著“衛霍不敗由天幸”的言語。“獨不見衛子夫霸天下”的外戚出身,在當時與後世都為衛霍帶來了一些爭議,使得他們的成功被部分人片面地歸為“和柔媚上”的結果,甚至有人在膚淺地瞭解了一些他們的事蹟後,提出了“天生戰神不能令人信服”的可笑言論。
秉持這一觀點的人雖引起了公憤,但身為一個由於複雜的教育背景同時接受過藝術學和歷史學專業教育的半吊子科班人士和雙領域狂熱愛好者,私以為群眾的憤慨並沒有解釋出衛霍“天生戰神”的合理性與其真正的人物魅力,長久以來我一直想寫一篇文章來為衛霍的“戰神”形象正名,卻一直苦無合適機會。偶然看了下近期熱度很高的《王牌部隊》這個本該和西漢朝風牛馬不相及的現代軍旅劇,卻意外地在顧一野這個人物身上看到了我一直想要討論的家世背景,和個人努力以及外界偏見疊加而成的矛盾衝突點,本文旨在結合一些古代和當代的歷史背景,根據《王牌部隊》前八集的人物塑造和細節伏筆,以衛霍為引簡單闡述一些我對該劇和顧一野這個少見的軍旅劇主角形象的看法,本人年紀尚輕,才疏學淺,許多看法還顯生澀,拙劣之處還望指教。
考研備考期間精讀過吳齊本的《世界史》,對彼時對歷史熱愛有餘、積澱不足的我來說最令我耳目一新的論點即是“遊牧世界”和“農耕世界”的概念。西漢初期的匈奴並非傳統印象中的茹毛飲血的原始部落,相反,在強大的軍事實力之外,匈奴的政治體制和國家機構也日益完善,是足以與西漢抗衡的草原帝國。西漢建立初期,經濟相當凋敝,“自天子不能具鈞駟”,白登之圍後,中原王朝在對外戰爭中也長期處於劣勢,身為國母的高後呂雉面對冒頓單于的求婚也只能嚥下恥辱,稱自己“年老氣衰,發齒墮落,行步失度”。文景時期,西漢政權對匈奴的態度採取了和親政策,“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惡煩苦百姓”。
長久的壓抑,帶來的是血氣方剛的漢朝男兒滿腔的怒火,《漢武大帝》中便有青年劉徹憤怒地質問國母受辱的情節。然而在冷兵器時代,遊牧民族在騎兵上的優勢對於農耕民族而言無疑是碾壓性的,“馬邑之戰”的失敗,即暴露了漢軍在軍事組織和軍事思維上的落後,雖終結了“和親”政策,卻並未改變漢匈之間的戰略態勢。
漢匈戰爭的轉折點,在於“龍城之戰”,初出茅廬的車騎將軍衛青採用了此前聞所未聞的“迂迴側擊”戰術,取得了漢對匈的首次勝利,其後霍去病一戰封侯,冠軍萬戶,後來飲馬瀚海,封狼居胥,時隔千年仍被中華民族深深鐫刻。二人採用的騎兵大兵團遠端奔襲和千里迂迴的大機動戰法,在當時是破天荒地、橫空出世的先進戰術。
漢匈之戰的勝利,不僅為中原王朝迎來了數百年面對遊牧民族時的戰略優勢,從軍事史的角度,也標誌著中國古代騎兵最終完成了向戰 略兵種的轉變,原來只是軍之“耳目”的騎兵成為軍隊中戰鬥力最強、最活躍的兵種和作戰中的主要兵種,成為戰場上的主導力量。自此,騎戰成為中國古代戰爭中攻擊力最強、機動性最大的作戰 方式,多數戰爭的勝負與騎兵的關係緊密相連,而傳統的車戰則漸被擠出歷史的舞臺 (汪翔 張磊 許月明/論戰國至西漢騎兵時代戰鬥力生成模式的建立),衛霍的貢獻,不僅在於當代戰爭的勝利,更多在於他們在一個西漢武帝初年這個中原軍事力量落後、群臣普遍畏不敢戰的年代,完成了從軍事思想到戰略地位的“攻守易形”,這也是他們能超越外戚出身得幸於帝的的“原罪”,被絕大多數人視作民族英雄的原因,這一點,是多少文人哀嘆“李廣難封”都無法抹殺掉的。
介紹了漢匈戰爭的背景,我們再回歸正題,講述一下《王牌部隊》的歷史背景。前八集中浮光掠影提到的“十年前那場戰爭”,對高粱的影響是他“小家”的破碎,而對顧一野這個出生更優越眼界也更高的角色而言,這場戰爭對他的觸動如此之深,應該是在於他從這場戰爭中看到了軍隊的問題,並下定決心想要改變。當時的大背景下,軍事能力不進則退,年少的顧一野能意識到這個問題,充分說明他具有超乎常人的敏銳眼光,而他下定決心要改變軍隊的面貌,則表明他在極強的個人能力之外,還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責任心,私以為後期顧衡這個角色的出場會進一步完善家庭對其的影響。
如果只是下定決心,那他不過是一個平常的熱血少年,和其他人物沒有本質區別,他人格中最高貴、最出類拔萃的一點在於他在下定決心之後真的數年如一日地去積攢、鍛鍊自己,不管是高幹家庭帶給他的理論積澱、科學知識還是隻能靠自己得到的身體素質、作戰能力他都要做到最好,可以說他放棄高考、出國等康莊大道和他優越家境帶給他的便利,都是為了這個最崇高最樸素的理想。不太幸運的是,他在入伍以來屢遭挫折、甚至是被戰友連累險些退兵,好在“主角光環”令他最後還是得以留在他深愛的部隊裡,這也是正常的戲劇編排。
很少有人提到的一點是,衛青少時曾在邊關牧羊,後又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姐姐衛子夫得幸武帝后他也得封侍中,參與朝政。數年默默積澱,一朝天下揚名,邊關牧羊者不知凡幾,公主騎奴不知凡幾,侍中亦不止他一人,但衛青能越眾而出,是因為他在心智上就早早與凡夫俗子拉開了差距,又幸運地遇上了劉徹這樣雄才大略的君主,過去的不幸與幸運最終都成為了他的經驗與財富;而成長條件更加優渥的霍去病,雖被詬病“貴不省士”,且“少言不洩,有氣敢任”,其天賦卻也更加野蠻生長,在衛青的戰果之上更進一步,最終成就了漠北之戰。從這個意義上講,他也可以說是站在了“父輩”的肩膀上,但長安的富貴鄉能養出霍去病,更多的人卻只做得了公孫敬聲。
從人物設定上來講,顧一野要更貼近霍去病的“少年貴幸”,但他更加難得的一點是主動放棄了優渥的生活,放棄了高考和軍校,來到基層做一個雜草般的小兵,和草根出身的戰友同時同臥,甚至比他們更加勤奮和刻苦。他身上兼具了衛之勤勉周密與霍之驕矜倨傲,同時還兼有劉徹、張騫、主父偃等漢武一朝鮮明的朝氣蓬勃與意氣風發,一種秦漢時期獨特的銳意進取和理想主義實幹家的膽魄,是一個極其理想又有血有肉富有戲劇色彩的人物形象。他不依賴父輩的榮光,卻繼承了父輩的風骨,沒有從前軍旅劇主角常有的“金手指”,而是自己淬鍊出金身,未來的故事中,我非常期待這個人物帶給我更多的驚喜,也希望後續的劇情和演繹能對得起觀眾的期待,未完待續。
轉自豆瓣,作者見下圖,
我會陸續分享好文,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