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第50軍的軍長曾澤生,是志願軍歷史當中,最傳奇的軍長之一。他原本是國民黨雜牌軍的軍長,率領三萬人起義,加入瞭解放軍陣營。
抗美援朝時期,曾澤生率領50軍,在朝鮮半島創造了五個最先。
1、最先打進漢城。
2、最先全殲英軍“頂尖精銳”的坦克營。
3、最先推著美軍,推到水原之南,一直推到烏山(位於南朝鮮腹地)。
4、最先在漢江以南,頂住美軍的瘋狂反撲。
5、最先收復朝鮮半島的諸多海灣和島嶼。
以上這五個最先,每一個都是槍林彈雨,從一個血坑走出,又衝入下一個血坑。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始終沒有加入中國共產黨,這又是為何?
關於曾澤生的傳奇一生,要從1902年說起,他出生在雲南的永善縣。
曾澤生年輕的時候,曾在講武堂和黃埔兩所軍校進修,他本人年紀輕輕,展露出優秀的指揮天賦,按正常邏輯來說,他肯定官運亨通。
可是,曾澤生青年時期的從軍經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斷斷續續,甚至在25歲那年去上海當工人。
這一時期,曾澤生之所以行伍坎坷,是因為他痛恨那時候官場,厭惡黑暗腐朽,軍校裡明明教的是報效祖國,軍人作風要正派,但現實中卻是貪官汙吏遍地,軍隊烏煙瘴氣。
曾澤生為人正直,自然無法忍受惡劣風氣,一直到27歲那年,雲南老家那邊出現了變化,龍雲崛起成為地方實力派,擔任省政府主席。
龍雲主動邀請全國各地的雲南籍青年軍官,所以曾澤生回到了雲南,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任職。
以筆者對滇軍的理解,滇軍大致可分為三個半時期,分別是蔡鍔時期、唐繼堯時期、龍雲時期、至於剩下的那半個,則屬於是盧漢時期。
曾澤生加入滇軍之後,很快就聲名鵲起。
抗戰爆發之後,龍雲本人鎮守雲南,讓表弟盧漢率軍出滇,開赴抗戰前線。而曾澤生率領一個團,開赴臺兒莊。
多年來,滇軍跟桂軍打了一場又一場,相互之間仇怨積壓。
而到了臺兒莊,則是桂軍的李宗仁在指揮。
這時候,也就發生了震撼人心的一幕,李宗仁指揮的時候有私心,總是讓滇軍去啃日軍精銳部隊,所以滇軍傷亡很大。
有些滇軍軍官對盧漢說,想要帶著部隊回到雲南,不打了,太窩囊,咱回去。
盧漢勃然大怒,問回哪裡去?這是民族戰爭!
從此事便可看出,國軍內部那嚴重的派系鬥爭,而滇軍則一直在戰場上,打到二戰結束。
曾澤生在抗戰時期,展現出了自己的指揮才華,所以在抗戰勝利之後,升任國軍第60軍的軍長。
按照當時的局勢來說,雲南是抗戰大後方,滇軍是抗戰功勳,所以名揚四海,教育、農業、兵員、運輸、兵工廠……等等等,在全國都名列前茅。
龍雲將偏遠省份,打造成了名列前茅的富庶之地、功勳之地……蔣介石針扎不進水潑不入。
按照當時劃分來說,滇軍屬於是雜牌軍,而蔣介石排除異己,一直想要消滅雜牌軍。
蔣介石將滇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為此使用了兩條陰謀詭計。
第一條:滇軍在東南亞取得了多場勝利,所以讓他們去東南亞,接受日軍投降。
杜聿明在東南亞慘敗,回國的時候滿身爛瘡,按照軍令來說,槍斃十次都足夠。但他乃是蔣家嫡系,非但沒有被槍斃,反而去雲南抓捕龍雲。
龍雲麾下的精銳都去了東南亞,面對杜聿明來抓,命運可想而知。
第二條:派遣滇軍去戰場上當炮灰,於是大批的滇軍,從豔陽高照的南方啟程,奔赴冰天雪地的東北,其中就包括第60軍的曾澤生部。
在這種情況下,滇軍在東北的戰鬥力也可想而知,軍心渙散不說,都認為自己要被蔣介石害死。
就拿60軍舉例,得了個外號叫60熊,意思自然是貶義的。
滇軍在東北,很快就開創了雜牌軍成建制起義的先河。
蔣家軍撤出東北的時候,還想炸燬全國最大的水電站豐滿水電站,60軍則保護豐滿水電站。
曾澤生也跟解放軍多次交手,但次次都戰敗,眼看著隔壁的滇軍老戰友接連起義,所以他做出重大決定,戰場起義!
1948年10月17日,曾澤生在長春,率領60軍加入人民的隊伍,改番號為50軍。
在接下來的解放戰爭當中,曾澤生一路打到了四川成都,又打回了豔陽高照的南方,痛擊蔣匪軍。
簡單來說就是:你們罵我60熊,我把你們打到大西南。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之後,我國決定抗美援朝,最先進入朝鮮的六個軍當中,就包括第50軍!
曾澤生指揮志願軍第50軍,在第一次戰役、第二次戰役當中,獲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1951年1月2日,也就是第三次戰役的後期,50軍頂著嚴寒,跨過了朝鮮的臨津江,對著美軍窮追猛打。
這時候就出現了近代史的經典一幕,敵人是多國組成,他們內部也派系林立,結果碰上志願軍之後,他們內部開始互相拆臺。
當時大批美軍落荒而逃,卻被50軍緊緊咬住,敵人大批大批的精銳部隊,眼看就要葬送在曾澤生的手中。
美第9軍的軍長約翰·庫爾特少將,為了甩掉身後的50軍,於是派出麾下的精銳部隊,美步兵第25師、第4團的部隊,在高陽地區擋住志願軍第50軍的149師。
美4團很聰明,知道自己會成為炮灰,哪裡還管什麼掩護主力,拒絕阻擊,走為上計!
用一句話來形容,美4團認為:你當我傻呀?
曾澤生的計劃,是揮起長刀直取漢城,他已經知道前線會遇到阻擊,結果還沒有真正開打呢,負責阻擊的美軍已經落荒而逃。
因為美軍跑太快,以至於我軍僅僅抓了二十八個俘虜,而且是戰鬥力較差,已經被嚇懵的俘虜。
更有傳聞,是中央臺去拍攝紀錄片的時候,俘虜是被攝製組女同志抓住的。不過這些都是傳聞,真假有待考證。
然而美4團的撤走,卻坑慘了正在撤退的英國皇家精銳第29旅,以至於跟志願軍遭遇,碰了個對臉。
英軍孤傲,自認為是曾經的天下第一,於是擺出了二戰時期的環形工事,想要教美國人怎麼打仗。
僅僅30分鐘,50軍149師的先頭部隊,全殲了29旅的一個營,嚇得英軍倉皇撤退。
在撤退這方面,英國人創造過敦刻爾克,所以能做美國人的祖師爺。皇家精銳29旅的撤退速度,果然遠遠超過了美軍第9軍。
然而英軍撤退太快,而且跟美軍完完全全喪失了默契,在戰場亂套的情況下,所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英軍一個精銳坦克中隊,落入了我方第50軍的包圍當中。
曾澤生當場狂喜,連他都沒有想到,敵人撤退的時候會這麼差勁,美國人暴露英國人,英國人又自己亂糟糟,以至於大批大批的“百夫長”坦克,落入包圍圈。
對於敵人來說,乍一聽僅僅是個中隊而已,但從整個英國來說,清一色裝備百夫長坦克的中隊,一隻手都數的過來,屬於是精銳當中的頂尖精銳。
29旅的旅長,調遣重兵去救援,然而卻來了個葫蘆娃救爺爺,被曾澤生圍點打援。
在當時,西方專家還在討論,進入工業時代之後,武器裝備的質量,是否會壓過對手的兵力數量?
而被50軍包圍的,29旅奧斯特來復槍團第一營、29旅第8騎兵團直屬重坦克中隊,他們會用自己的屍體告訴全世界,決定勝敗的不是質量和數量。
反觀志願軍這邊,曾澤生很討厭英軍,是因為他當年在東南亞抗擊日寇的時候,跟英軍是盟友,被英軍狠狠坑過,他知道這幫大鼻子吹牛的時候很有派頭,撤退的時候卻拋棄友軍。
曾澤生回想當年,在英軍那裡受的苦,至今還歷歷在目。
1月3日,曾澤生調兵遣將,派出三個連的精銳,重錘敲擊英皇家坦克中隊,激戰一天。
場面壯烈,為了對付百夫長這種坦克,志願軍戰士們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摸索出諸多經驗。
也有志願軍戰士,帶著英國人的頭盔,拿著英國人的訊號旗,指揮美國空軍,去炸英國百夫長坦克。根據志願軍老戰士回憶,那場面非常的壯觀。
29旅無奈,只能放棄坦克中隊,到此時他們已經在朝鮮,放棄了多支精銳,該部隊遭受重創。
人民日報登載文章,盛讚了三個連全殲英軍坦克營,在沒有反坦克武器的情況下,取得了一場振奮人心的大勝利。
到了晚上,50軍到達佛彌地,距離南朝鮮的漢城,僅僅只剩下60裡。
此地沒有菩薩,只有屍山血海,我方操持著蹩腳的英語勸降,敵方操著蹩腳的漢語喊著投降。
被俘虜的英軍,估計沒有見過地獄,但對於他們來說,佛彌地的戰場,猶如人世間最恐怖的噩夢。
此戰過後,英軍的坦克兵摸索出兩條經驗,一是坦克頂蓋要上鎖,因為真有人會爬上頂蓋扔手雷;二是小心柴草垛,因為坦克一旦撞上去,很快就會趴窩。
整整三十一輛百夫長坦克,號稱是所向披靡的現代化陸軍之王,也被部分人稱之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折戟在了志願軍的手中。
志願軍也摸索出一條經驗,英雄氣概是可以嚇倒敵人的,以前從沒有見過坦克會噴火,更沒有見過百夫長這麼先進的坦克,我們還在思考怎麼打的時候,敵人的坦克手連車燈都不敢開,只想著快逃走。
回到剛才的那個話題,決定勝敗的不是質量和數量,而是敢於亮劍的勇氣,和靈活運用的戰術,密切配合的默契。
50軍的三個連,而且多數人都是戰場起義的滇軍,步兵使用輕武器和炸藥包,取得了一場大勝利。
而曾澤生自從起義之後,心裡面就一直有包袱,想要在戰場上露臉,他望著被全殲的英軍坦克營,總算是揚眉吐氣一把。
話又說回來,曾澤生的心理包袱,是他自己為自己背上的。因為嚴格來說,大家都是起義部隊,將帥也都是起義將領,只不過區分早晚罷了。
曾澤生在朝鮮戰場,也見識到了共產黨跟國民黨的巨大區別,例如美國人的坦克衝到了師部門口,倘若是國軍精銳,很快就會亂套;但換做志願軍149師的政委兼代師長金振鍾,沉著冷靜的反擊,又把敵人打了回去。
筆者在這裡要解釋兩句:60軍改為50軍之後,人員沒有打散,保留原有的編制,增加政委和指導員。也就是說,50軍的政委,絕大多數都是共產黨員。
50軍當中,多數都是起義人員,例如2月1日,447團的3營副營長戴汝吉。
敵人山呼海嘯一般湧來,戴汝吉死戰不退,他對著身後的人說:“我不退,我犧牲了,只要黨追認我為共產黨員就夠啦!”
雙方激戰到最後,戴汝吉只剩下三發子彈,他要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另外兩顆送給敵人,他做好了同歸於盡的打算,幸虧戰友來援,這才守住了陣地。
戴汝吉回憶這段歷史的時候說:我牢記著黨的囑託,跟美國少爺兵拼了。
而50軍在朝鮮,最輝煌的一戰,發生在漢江南岸。
此戰的背景如下:
志願軍採取的戰略戰術,是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給予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重擊,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戰役……
彭德懷指揮志願軍,打得麥克阿瑟被撤職,五星上將黯然離開戰場,美軍換四星上將李奇微。
李奇微抓住了志願軍的薄弱環節,於是採用了磁性戰術,志願軍的攻勢一般維持七天,七天之後就會補給耗盡撤退。
李奇微指揮部隊,像磁鐵一樣吸附志願軍,在志願軍撤返的時候,發動猛烈的反撲,利用機械化快速機動的優勢,去打疲憊狀態下的志願軍。
放眼整個世界戰爭史,絕大多數的部隊,都很難做到有序的撤退。例如法國軍隊,例如國民黨軍隊,一旦撤退往往會演變成潰散,被追著分割殲滅。
類似的案例,在戰爭史當中,出現了一起又一起。
英軍敦刻爾克之所以一直宣傳,其最大的難點,就是部隊能夠有序撤退。
這樣的困難,擺在了志願軍的面前,我方沒有預料到,李奇微會全線反撲,敵人將其稱之為“霹靂行動”。
彭德懷自然不會愚昧的撤退,那樣會讓我方陷入被動甚至一敗塗地,他所採用的應對辦法,是西線頂住敵人,東線組織進攻,被稱之為西頂東放。
彭德懷下達命令,要求第38軍和50軍以及部分人民軍的隊伍,在漢江兩岸,擋住“聯合國軍”的反撲,為我方爭取寶貴的時間。
雖然說,彭德懷驚才豔豔的指揮,發揮了力挽狂瀾的作用,但這跟50軍的英勇戰鬥,是分不開的。
在漢江兩岸,50軍打了五十多天,每一天都在槍林彈雨當中度過,李奇微為了越過漢江防線,使出了除原子彈之外的,絕大多數常規武器。
舉例來說,曾澤生親自指揮的“修理山阻擊戰”是志願軍歷史上,最壯烈的區域性戰鬥之一。
此地位於漢江之南,控制著水原和漢城之間的戰略通道,被稱之為漢城的門戶。
我軍步兵一個團駐守在此地,敵人是美軍一個師,偽軍一個師。
從1951年1月27日開始,敵人的重火力,猶如冰雹一般,砸向了修理山的志願軍陣地。
陣地上的志願軍戰士們,僅僅只有四門迫擊炮和幾挺重機槍,後勤補給困難。
敵人每天都會向修理山陣地,發動10次以上的大規模進攻,而我軍堅守了九天九夜!殲滅了一千多名敵人。
有老戰士哭著回憶說,看到成排的戰友倒在炮火中,我的心都碎了,要跟美國鬼子拼到底。
1月27日,敵人出動三十多輛坦克,猛攻我方的修理山龍虎洞陣地,又派出多支步兵,從另外兩個方向協助進攻。
激戰一個多小時,龍虎洞的志願軍,這才打退了敵人。
敵人會採用重火力輪番轟炸,炸完之後再次發動衝鋒……這樣的戰術,週而復始。
我方連長、排長、班長接連犧牲之後,戰士們沒有了指揮,大家都抱著炸藥包,主動跟迎面衝上來的敵人同歸於盡。
彭德懷在1月31日,以他志願軍總指揮的名義,表彰50軍表彰曾澤生。
彭元帥跟曾澤生握手的時候說:“50軍打得好,你指揮得好啊,我要給你補兵,優先給你們50軍換裝。”
曾澤生表示自己已經盡力了,以後可以抬頭了。
這句話引起彭德懷的不滿,他說自己也是舊軍隊出身,我彭德懷從來沒把你曾澤生當後孃養的看待,50軍有很多共產黨員嘛。
後來50軍,有了個新的外號,叫50勇。一前一後,從熊到勇,從國民黨到共產黨,前後變化的意義,不言而喻。
曾澤生回國的時候,毛澤東鼓勵說::“你們在朝鮮戰場打得還是蠻漂亮嘛。”
後來曾澤生申請入黨,但毛澤東沒有同意,主席認為黨外人士在解放軍的隊伍裡征戰四方,更能體現出新中國的包容。
毛主席這樣解釋道:“從現在來看,你不入黨比入黨的作用大!為了祖國的統一,曾將軍能不能再等等?”
等什麼?這就是毛主席的高明之處,當時毛主席認為蔣介石等國民黨人物依舊對新中國存在威脅,而新中國成立不久,需要向臺灣以及其他國家宣傳新中國的面貌。
如果像曾澤生這樣的將軍越多,就越有利於促成祖國統一。
說白了,毛主席不讓他入黨,就是為了展示新中國的包容,更是做給國民黨人看的。
毛澤東要讓曾澤生,為臺灣那邊的將領做榜樣,要等到臺灣迴歸之後,才允許曾澤生入黨。
雖然曾澤生沒有入黨,但在1955年授銜時,被授予中將,榮譽相當高。
可惜的是,曾澤生的入黨願望,直到1973年還沒有成功,同年,他在北京逝世,享年71歲。
編者簡介:我叫宋小樂,一位90後奶爸,普通家庭出身,專職寫作5年,靠自媒體寫作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現在已經月入過萬,還與多家新媒體公司有合作。
如果你對自媒體、寫作、賺錢感興趣,想每個月都能靠下班時間做副業、兼職實現財務自由,可以微信搜尋關注我的公眾號“今日人物誌”,一起探討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