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同的喜愛並不是因為這裡有絢爛的自然風光,也不是因為這裡的網紅景點,而是那份煙火氣息讓我流連忘返。都說想要了解一座城一定要去這裡的博物館走走,不過直到第三次的大同之行,我才走進這大同博物館。
大同博物館在國內並不算名氣,至少和故宮陝博等相比,它的確算是低調一般地存在著。翻開大同的歷史,我們可以瞭解到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這裡一直是北魏王朝的首都;契丹民族統治的遼代這裡成為了陪都,也就是五京中的西京。
外觀方面大同博物館融合了大同火山群、龍壁以及雲岡石窟等多種元素,呈現出了濃濃的大同風貌。內部分成了三層,一層的恐龍館孩子們絡繹不絕。作為人文愛好者,我們的展覽可以從大型的《北魏貴胄出行圖》壁畫開始,高15.5米寬50米的壁畫展現了北魏貴胄出遊場景。
行進到2層的時候,那一件件奢華的文物呈現出了一個繁榮而又多元的北魏平城,遼金陪都氣度。可以說整個2層展廳中又以司馬金龍墓出土的文物最為特色,為大同博物館能夠入選國家一級博物館添磚加瓦。
魏晉木板漆畫雖然為複製品,但透過精湛的技藝創作了多組人物故事,向我們描繪了北魏時期的社會生活以及風土人群,個人覺得比起兩漢的漆畫而言,這組壁畫多了幾分寫實感。
如果覺得複製品看起來多少有些不夠滿意的話,那麼旁邊同出土於司馬金龍墓的真品石棺床則會讓人更為驚喜滿滿。整座石棺床出土於司馬金龍墓後室的西側,主要的用途用於放置棺木。
透過上面的圖片我們來細細地欣賞一下石床,石床底部雕刻有承託狀的力士,底部中間雕刻有壺門,壺門上部門雕刻著忍冬圖案,仔細看的話還可以看到飛天伎樂、猛龍、飛龍、大鵬金翅鳥以及鳳凰等。
上下兩圖為飛天伎樂雕刻,可以看得出來伎樂手中拿著中西風格的樂器,鼓、琵琶、排簫等。
在飛天伎樂上部可看到金翅鳥的雕刻
透過這些北魏時期的雕刻,我們可以瞭解到當時北魏首都平城是何等輝煌和多元,也可以看得出來當時在平城很是流行這種來自於西涼的音樂和舞蹈,而中間胡人形狀的力士,形象異域,手足間栩栩如生,堪稱是北魏時期石雕的最高水準。
不過說到大同博物館最讓我覺得壯觀文物,那麼一定非出土於北魏琅琊王司馬金龍墓的陶俑陣,整組陶俑陣由238個陶俑組成,仔細看的話,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陶俑全部用釉陶原材料製作而成,可謂是色彩豐富琳琅滿目。
整座陶俑群分為8列,完全按照北魏貴族出行的儀仗規制打造,按照序列排列了騎俑、騎馬儀衛俑、步行儀衛俑、步行戎裝俑、侍從俑等6種人物。
可以說中國使用俑人的墓葬文化自春秋戰國就開始,一直延續到秦漢代,南北朝時時期,而像大同司馬金龍墓如此龐大的墓葬傭在北魏時期可謂是非常罕見。
旅行者在大同博物館中還可以看到不少異域風情的文物,比如下圖馬且停實拍的力士像,向我們展示了鼓眼、鷹鉤鼻,穿著異域風情服飾的人物,在我看來或許就是當時有著粟特人、罽賓人血統的人物。
當然作為開放的北魏王朝而言,一度和西域等地區有著莫大的聯絡,其中最讓我喜歡的就是藍色的玻璃瓶,可以看得出來這尊通體藍色的玻璃瓶呈壺狀。
不過透過其工藝可以看得出來相比其它舶來品而言,這款玻璃器具吹制工藝較為粗糙,它很有可能是中國早期並未完全發達的玻璃工藝吹制而成,這種藍色很多人將其稱為北魏藍。
可以說遊客不多的大同博物館,憑藉著獨特的文物和布展方式,讓我驚喜滿滿,它讓你領略了大同作為北魏首都,遼金陪都的輝煌和多元。(作者:馬且停,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