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否為天然氣和核能貼上綠色標籤一事,歐盟委員會(下稱“歐委會”)近日正式展開與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磋商。
當地時間1日,歐委會發表宣告稱,天然氣和核能可以作為一種手段,幫助成員國實現從傳統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
據媒體報道,歐委會當前的計劃是,將一些天然氣和核能專案納入歐盟的“可持續金融分類法”(下稱“分類法”)之中。如果該計劃得以順利推行,將為未來10年、20年投資天然氣和核能專案鋪平道路。
路孚特首席電力與碳分析師、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秦炎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歐洲天然氣危機愈演愈烈,讓歐委會對天然氣和核能態度有所變化。由於歐洲天然氣發電成本仍處於高位,且歐盟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援力度仍然很高,預計該計劃對天然氣專案的影響不會太大。不過,該計劃將為歐洲境內的核電專案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援,或將利好法國核電產業發展及核電出口。
2020年,歐委會發布了分類法。該分類法定義了可持續經濟活動,對清潔專案和非清潔專案加以區分,覆蓋了歐盟境內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80%的行業,意在引導資本流向清潔專案。
2021年4月,歐委會本想決定是否將天然氣和核能納入該分類法,但在受到一些成員國政府、投資者和環保人士警告後,該決定被推遲至今。
據媒體報道,目前歐委會的想法是,當某一天然氣發電廠滿足三個條件時,該專案可以被納入分類法之中。其一,天然氣每千瓦時排放不超過270克二氧化碳當量。其二,該專案可以替代煤炭發電。其三,新建的天然氣發電專案在2030年前獲得建設許可。
在核電專案方面,歐委會稱,只要擁有發電站的歐盟成員國能夠安全處理有毒廢物,並且這些廢物符合對環境“無重大危害”的標準,該核電專案就應被視為一種可持續的經濟活動。同時,如果新建核電站在2045年之前被授予許可證,該專案也可以被視作綠色的。
秦炎認為,之所以歐委會持上述態度,某種程度上受到了以法國、波蘭為首的親核國家,及南歐和東歐的親天然氣國家的影響。
來自法國的歐委會內部市場專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表示,核電雖然有安全性問題,但不會排放溫室氣體。“能源轉型需要務實,歐盟需要在未來30年內將其總體電力生產翻一番,沒有核電是根本不可能的。”他說道。
在歐盟成員國中,法國是押注核能以實現能源轉型的代表。法國政府的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核電佔該國發電總量的75%。不僅如此,法國總統馬克龍還計劃在2030年前,將為核電產業注資10億歐元,旨在投資小型模組化反應堆(SMR)專案。
布雷頓還稱,天然氣的確會產生二氧化碳,但其汙染程度遠低於傳統化石燃料。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天然氣可以在以短時間內扮演過渡能源的角色。
歐盟統計局的資料顯示,2020年,歐盟成員國25%~40%的電力消費來自於天然氣。在歐洲自由電力市場和發電邊際成本決定現貨電價的機制下,目前氣電的碳排放成本只有煤電的一半。
將如何影響歐洲能源產業投資?
不過,歐委會的計劃正招致德國等國旗幟鮮明的反對。德國副總理兼新組建的經濟與氣候部部長哈貝克(Robert Habeck)稱:“歐委會的計劃實際上是一種‘漂綠’行為,可能會引起金融市場的質疑。”奧地利氣候和能源部長格韋斯勒 (Leonore Gewessler)、盧森堡能源部長圖爾姆斯(Claude Turmes)也表達了相似觀點。
此前,法國巴黎銀行、桑坦德銀行和巴克萊銀行的投資者表示,天然氣和核能應排除在分類法之外,併為希望繼續資助化石燃料的投資者制定單獨的立法燃料。
就職於德國一家新能源諮詢公司的分析師諾伊伯(Kai Neuber)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德國之所以持反對態度,是因為德國、法國的能源轉型步調不一致。德國已制定了2022年底全面淘汰核電的目標,此舉有可能使德國一些企業從法國進口核電,從而破壞該目標。
2021年的最後一天,德國再關三座核電站。該國僅存的三座核電站也將於2022年退役。法國政府的資料顯示,2021年上半年,法國再度成為歐洲最大的電力淨出口國,淨出口電力總額達21TWh,英國、義大利是其主要的核電買家。
目前,歐委會的這一計劃還需等待各成員國及歐洲議會的批准。在秦炎看來,該計劃獲得透過的機會比較大,因為在擔任新一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法國將大力支援該計劃。
這將如何影響未來歐洲境內的能源產業投資及天然氣價格走勢?秦炎認為,短期來看影響,二者受到的影響都不會太大。
她進一步解釋稱,其一,目前天然氣每千瓦時排放約為400克二氧化碳當量,歐委會所制定的“270克”的目標過於苛刻,能夠納入分類法的氣電專案不會太多。其二,目前歐盟的碳價已處於高位。路孚特碳市場模型預期,預計到2030年,歐盟碳配額交易價格將達到96歐元/噸。這說明未來氣電成本將位於高位,這將影響其利潤,制約投資回報。其三,歐盟無論出臺怎樣的能源轉型政策,都是在2030年可再生能源目標框架之下,這意味著風電、光伏等產業的政策支援力度依然很強,不會因其他因素有太多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