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董明珠,就得提到格力。董明珠自從進入格力工作以來,一路披荊斬棘,帶著格力介入空調大戰中,打贏了一次又一次戰役,她也在格力亮眼的成績中脫穎而出,成為格力的靈魂人物。
格力在空調行業奠定了數十年的霸主地位後,雷軍卻因為一場對賭,跟董明珠扯上了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2013年,央視舉辦的年度經濟人物,董明珠和雷軍都是獲獎人物,一同登臺,為了節目效果,雷軍與董明珠對賭。
雷軍說:“如果小米5年後的業績超過格力,給我一元就行。”
董明珠作為一代女俠,回應:“太小了,10個億怎麼樣?”
10個億對雷軍來說,他當然有實力給,於是答應了這個10億對賭。
看似是一次半開玩笑的對賭,其實卻引發實體經濟和網際網路經濟之爭,更為重要的是,這次對賭所引起的蝴蝶效應,延續到了至今。
一、格力手機和小米空調
董明珠的性格一直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在賭約之後,格力手機的研發進入了議程。
在2015年,董明珠率先發難,展示了格力手機。
雷軍是手機行業的價格屠夫,在小米還未問世之前,一部智慧手機要花上工薪族一個月的工資。
小米打出了高配低價的智慧手機,收穫一批米粉,在忠實粉絲的擁護下,小米捱過了創業初期的困難。
不過,格力手機跟小米手機是正好相反,低配高價,看完格力手機一代的配置,會發現格力手機的唯一優勢就是價格高。
當格力手機高調亮相後,董明珠本人成為了格力手機的最強銷售員,她走到哪,必定提到“格力手機”四個字。
消費者的眼光是雪亮的,至今格力都沒有披露格力手機的後臺銷售情況,董明珠當初立下的豪言壯志,“格力手機能賣5000萬臺”的目標實現了沒。
格力介入了小米的護城河,雷軍自然也不能坐視不管,彼時小米打出了物聯網的口號,2017年,雷軍順勢推出了小米空調。
造手機的難度大,造空調的難度不大吧?生產空調也是需要一定的技術,格力自主研發突破了核心技術,控制了生產成本,利潤高得驚人。
但是小米前期雖然沒有掌握一定的核心技術,可是小米有錢啊,透過收購空調廠家或者與其合作,只要能實現“萬物互聯”,打上小米空調牌子,那就能造出來。
如今,格力手機走了6年,一點起色都沒有,小米空調走了4年,卻有點兒後發制人的趨勢。
二、格力收購銀隆遭反對,董明珠500億造晶片
格力手機沒有市場份額,可這輛火車已經跑了起來,不能剎車,只能繼續往前開,但對於董明珠來說,格力家大業大,一個專案沒有成功沒關係,調整好心態,繼續下一個專案。
跟格力同處珠海的銀隆成為了董明珠的心頭肉。
銀隆是一家做新能源業務和客車業務的公司,在董明珠前去參觀之時,銀隆的大老闆魏銀倉“鬼鬼祟祟”,向金主董明珠說了一個前景極好的專案:“這鈦酸鋰電池,充電5分鐘,續航兩小時。”
董明珠一聽到這個好訊息,一下子心動了。在她跟雷軍對賭之前,造車新勢力之一的蔚來李斌就找過雷軍,雷軍支援了蔚來,算是投資了新能源汽車。
如今上天給了董明珠一個機會,董明珠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把握住。
在2016年末的分紅大會上,董明珠雷厲風行,向股東們宣佈了一個好訊息:今年不分紅了,利潤用來收購銀隆。
董明珠說:“銀隆是沙子裡的金子,把沙子撥開,就能讓它發光。”
可是這樁高達130億的收購案,經過中小股東的評估之後,覺得根本就不值。鈦酸鋰電池太大,只能用在客車中,不能用到小橋車,收購了難道只造客車,不造每個家庭都需要的小汽車嗎?
於是格力中小股東否定了收購銀隆,把董明珠氣得,喊道:“我說不給你們分錢就不分錢。”
董明珠說到做到,在2017年的年末,格力沒有分紅,因為格力把這筆錢投資到了晶片生產中。
2018年格力晶片公司成立,這個訊息爆出來,很難不與之前的格力手機聯絡起來。
其實不然,晶片的使用不僅僅只是手機行業,在一些家用電器中,也是需要用到晶片,只是不需要那麼高階。
格力在這方面佈局已久,晶片公司成立之前,格力就經過了5年的探索,有實力實現晶片自產自銷,才決定放手一搏的。
在晶片這塊,董明珠計劃投資500億,效果也是顯現出來了。因為目前高階晶片雖然被卡住了,中小遊的晶片自給率,還是比較可觀的。
三、董明珠舉債10億投銀隆,順帶劉強東、王健林
董明珠計劃格力入主銀隆的計劃失敗後,她並不甘心。
或許當年的10億對賭,在她的心中已經生根發芽,她決心在各個領域都要與雷軍搏一搏。
所以,董明珠開始展開投資銀隆一事尋找盟友,這盟友便是劉強東和王健林。
在董明珠的牽頭之下,她用個人的名義,投資銀隆10億,成為銀隆的第二大股東,而銀隆的業績近來並不好看,但劉強東和王健林一直伴隨至今。
當初董明珠舉債投資銀隆,有人說她是瘋了,不過董明珠義正嚴詞地說:“新能源是未來,我願意賭,我不後悔。”
就算在日後,銀隆創始人魏銀倉跑路,銀隆失去了主心骨,即使董明珠稍有後悔,卻也沒有在公眾場合表現出來。
而在董明珠收購銀隆不久,雷軍就收到了李斌送給他的一架蔚來超跑,蔚來正在啟程,董明珠還在新能源這塊慢慢摸索。
在最近幾年的新能源造車環境中,造車新勢力吹起了一股新旋風,很多網際網路大佬都下場造車,連雷軍也在2021年3月份宣佈梭哈造車,聲稱這是最後一次創業。
而留給董明珠的時間,好似已經不多了。
但隨著魏銀倉的跑路,銀隆的一部分股權被放上京東網招標。沒有人看好銀隆的電池技術,幾乎沒有其他企業願意招標,不同的是,這一次格力出手了,花了18億元,拍下銀隆30.47%的股權。
加上董明珠手中持有的股權,格力已經是銀隆的第一大股東,有了“吐口唾沫就是釘”的實權。
在這個訊息傳出之後沒多久,小米汽車的商標正式註冊完成。
其實雷軍早就計劃造車,為什麼在這個關節註冊小米汽車呢?
這很難不讓人想象雷軍與董明珠的10億對賭。
2018年是他們的大決戰,最後以董明珠的勝出為結局,現在他們兩人又前後進入造車環境。
按時間來劃分,雷軍很明顯比董明珠先接觸新能源汽車,如今呢,小米掌握的造車技術,恐怕已經摔了格力好幾個車尾燈了。
四、董明珠的折騰究竟為啥?
深究董明珠反覆折騰的深層原因,估計是她的焦慮,那便是格力的未來。
格力並不是空調行業的唯一龍頭,還有老對手美的。美的掌門人何享健早早退休,身居幕後,用投資的方式,為美的打造了一條堅不可摧的護城河。
雖然格力、美的屢次說自己是空調行業的老大,但每次業績披露,孰勝孰劣,一眼便知。
董明珠視格力如同己出,她不可能不為自己的‘小兒子’做打算。
如果沒有那次10億對賭,董明珠的投資不會被放大,也不會在每次決定的背後,都拿來與雷軍做對比。
即使雷軍沒有支付那10億,但他至少掩護了董明珠的焦慮,董明珠或許要謝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