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皖南事變”後不久,中共中央軍委釋出號令,重修新四軍軍部。駐紮在蘇北一帶的八路軍第5縱隊受命改編為新四軍第3師,黃克誠任師長兼政委。
蘇北抗日根據地的日益壯大,間接威逼著日軍對這塊地域的節制。日軍屢次調集重兵,對以鹽城為中間的蘇北抗日根據地策動了大規模的“滌盪”。以是,從1942年末起頭,蘇北抗戰奮鬥進入最費力的階段。
1943年3月,日軍會合兵力,計劃合圍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區黨政率領構造。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奉命構造防備,保護領導機關、主力軍隊和本地大眾平安轉移。
3月17日,4連82名官兵在老張集村和朱杜莊村一帶,和仇人遭受。4連官兵與敵人鏖戰半日後,在薄暮時突出重圍,轉移到老張集西北的劉老莊(現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鄉)一帶。
從那時的環境看,4連要更好地儲存本身,更多地殺傷敵人,最佳是進駐劉老莊,以衡宇、院牆等有益地形作掩護,據村恪守。但指戰員們斟酌到村內另有很多沒來得及撤退的群眾,疆場擺在村內,傷亡至多的仍是老百姓。是以,連隊對峙把陣地選在村外的交通溝一線。
為了拖住敵人,爭取時間讓領導機關和群眾安全轉移,4連連長白思才和指導員李雲鵬顛末磋商,刻意拋卻突圍,固守阻擊敵人。連部通訊員在前方入黨申請書中寫道:“在黨最必要的時辰,我將把自己的生命獻給黨和群眾,毫不給咱們黨難看,絕不給中華民族丟臉!”
18日,跟蹤追擊的敵人又來了。當敵人的馬隊衝到4連陣地四周時,連長白思才的駁殼槍打響了。接著大師一塊兒開仗,先頭的幾個騎兵中彈栽下馬來,後邊的見勢不妙,趕快縮了歸去。敵騎兵雖臨時被打退,但背面黑糊糊的步卒卻撲了曩昔。
白思才命令各排長催促大家選好地形,上好刺刀,籌備戰役到底。
3月18日上午9時擺佈,日軍倡議第一次總攻,但剛進步了30米,便被4連麋集的火力擊退。
此次,川島看到潰敗下來的鬼子,不單不怒,反而大喜,他滿意地對手下說:“這次打擊,是我搞的小小火力偵查。這不是土八路,是一支正規部隊。我探求他們好多天了,這次必定不要讓他們跑掉!”
另起爐灶以後,鬼子再次發起進攻。他們投入10多挺機槍,集中火力向4連陣地掃射。在火力掩護下,鬼子向4連陣地衝來,當間隔陣地百米左右時,4連的手榴彈集中打向日軍火力點,同時輕重機槍一齊開火。日軍的第2次衝鋒很快也以失利了結,但4連的彈藥也行將損耗殆盡。
這時候,4連指導員李雲鵬發明,被打死的日軍留下了不少槍和槍彈。他和白思才商量後,放置一排排長尉慶忠帶領突擊小組,冒著日軍的刀光血影,發出了這批槍支彈藥。在後撤時,尉慶忠可憐中彈捐軀。
爾後,鬼子又持續發動兩次進攻,都被打退。4連各排的傷亡也不竭增長,可壯士們仍舊堅強地服從在陣地上。工事摧垮了再修,掩體毀了,用土包堵上去。重傷員包紮好傷口繼承戰鬥,重傷員拖著傷腿為戰友們壓子彈,遞手榴彈。
川島見久攻不下,扭轉戰術,讓偽軍到陣前喊話,許諾只有新四軍放下兵器,一定不會殺戮他們。但是答覆偽軍的,倒是一排子彈,喊話的偽軍就地斃命。
川島大發雷霆,用上了炮兵,他集中全數的山炮、九二步兵炮、迫擊炮、擲彈筒,向4連陣地劇烈轟擊。炮火的濃煙滿盈天空,神志不清。
在猛烈的炮擊中,白思才被彈片炸傷,左手落空勾當本領,昏倒了過去。復甦後,他掙扎著爬起來,交往於壕溝內,鼓舞士氣,撫慰傷員,批示戰鬥。
鄰近黃昏,白思才和李雲鵬再次盤點部隊,發現兵士只剩下20多人,而且多數負了傷,槍彈以及手榴彈幾近打光。他們曾經與敵人激戰10個小時,還沒有吃一粒飯,喝一滴水,個個精疲力竭,乾裂的嘴唇冒著血絲。他們用於防禦的交通溝,也幾乎被敵人的炮火摧平了。
白思才下了末了的命令,把餘下的子彈集中給重機槍手利用,輕機槍全部撮合,將機密檔案和報刊全部燒燬。而後,卸下了步槍的槍栓,裝上刺刀,準備肉搏戰!
4連戰士們的刺刀捅彎了,就用槍托砸。槍托砸碎了,就用小鍬砍。小鍬砍斷了,就用雙手掐。手臂掛彩了,就用牙齒咬……
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廝殺後,4連的壯士們全部倒了下去。可是,因為4連搏命禦敵,淮海區黨政機關轉移了,兄弟部隊轉移了,群眾轉移了!
待統統都復歸安好的時候,川島提心吊膽地走出指揮所,來到4連守禦的陣地,企圖找到點“戰利品”。但是,他不但沒有抓到一個俘虜,乃至連一支完備的槍也找不到。川島細心清點了血泊中的新四甲士數,才發現與他的1600多名部下決死決戰的,竟不外是新四軍一個82人的連隊,而他的部隊卻有170多人丟命,200多人受傷。
當地群眾打掃戰場時看到,義士們仍連結著生前奮鬥時的雄姿:有的老羞成怒,匍伏在戰壕裡;有的緊握著曲折了的刺刀,弓著一條腿斜靠在大樹旁;有的雙手還牢牢抓著敵人的頭髮;有的嘴裡還狠狠地咬著敵人的耳朵……
新四軍第3師師長兼政委黃克誠題辭:“勇敢戰鬥,壯烈犧牲。軍人榜樣,民族名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