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低谷,最不如意的時候是什麼樣?
我在網上看過一個帖子,很多人傾訴了他們最低谷的狀態。
有失戀的。
交往多年已經談婚論嫁的戀人劈腿,更慘的是婚變,懷孕期間發現老公出軌,想狠心打掉孩子離婚,人都走到醫院門口了卻又感覺到胎動。
她捨不得孩子,又不知道如果生下孩子,之後的日子該怎麼過。
有破財失業的。
尤其趕上最近兩年的疫情,創業失敗也好,丟工作也好,似乎都成了很多人的常態。
我認識這樣的男人,快40歲被公司“最佳化”了,不敢跟家人說,每天假裝出門上班,躲在快餐廳裡用招聘網站找工作,發現以他的年齡和資歷,要麼去賣保險,要麼去開滴滴。
還有遭遇意外,家人離世,從此永遠失去了一部分的依靠和牽掛。
退一步講,即便上面這些事你都沒有經歷過,但“低谷”其實是個相對的概念。
對很多人來說,日復一日的生活,即便沒什麼災難,也沒什麼值得期待和驕傲的部分——年紀不輕,賺不到錢,做著毫無意義的工作,單身,即便不單身,瑣碎平淡的婚姻也提供不了多少愛和溫暖。
一眼看過去,好像這樣的日子就是要過到死。
毫無希望。
我看過一個小故事,一箇中年女人在早餐攤上和老闆爭吵,說自己點的是瘦肉粥,可碗裡一片肉都沒有。
吵著吵著她趴在桌上放聲大哭,旁邊的人看不過去,勸她不就是一碗粥嗎,何必這樣。
她抽噎著說,我都三十幾歲了,居然還要為一碗粥裡的幾片肉跟人吵架,這不是我要的生活啊。
對這個女人來說,也許這個在粥裡吃不到瘦肉的清晨,也就是她人生的低谷。
生而為人,總有那麼幾個覺得自己墜落到了最低點,快要撐不下去的時刻。
而人到低谷的時候,幾乎都會本能地問自己一個問題:
為什麼?
為什麼我會讓自己混成這個樣子,錢也沒有,愛也沒有,生活看不到希望?
這是絕大多數人,對自己當下處境進行“歸因”的過程。
你為什麼會失戀?
因為你遇到了一個渣男,他欺騙你,劈腿,對你冷暴力,浪費了你的青春。
這是你把“失戀”歸因為“被渣男欺騙和辜負”。
你為什麼會被裁員?
因為老闆不喜歡你,同事陷害你,或者更宏觀一點,因為這兩年疫情,經濟不景氣,公司養不了這麼多人。
這是你把“失業”歸因為“老闆和同事的排擠”或者“經濟環境不好”。
至於其他天災人禍,也很容易被歸因為“運氣不好”,“流年不利”。
這些歸因有問題嗎?
或許沒有,你真的遇到了渣男,遇到了糟糕的老闆和同事,糟糕的大環境。
但是,上面所有的歸因都有個共性:
你的低谷和不幸來自於外界的作用,外界(渣男/老闆/同事/社會環境)傷害了你,你是這一切之下的“受害者”。
這叫“受害者心態”。
我們為什麼這麼容易主動代入受害者?
因為“受害者”往往有這麼幾個特點:
首先,他不承擔責任。
別人欺負你,錯在別人,老天欺負你,錯在老天,都和你沒關係,你只是被動承受的一方。
然後,受害者會得到更多的同情和關注。
大家會覺得你無辜,可憐,在能力範圍內也更願意給你提供一定的幫助。
最後,受害者會被預設“無需改變”。
這件事情裡的錯都是外因,你沒有錯,怎麼改?
所以你看,做“受害者”的“好處”多多——雖然你身處低谷,但一切都不是你的錯,你不用改變,不承擔任何責任,大家還都同情你。
這一切都恰好滿足了絕大多數人遇到困境想要逃避,期待被外界關注和拯救的本能。
“受害者心態”,就這樣默默地在你心裡紮根了。
可是,低谷時的“受害者心態”有再多的好處,卻伴隨著一個致命的缺陷:
它會讓你一直沉浸在低谷裡面。
什麼樣的人才有可能被害?
在特定情境中,處於弱勢地位的人。
你和一個人打架,你打不過他,受傷了,大家才會認定你是受害者,而你打不過他的前提,是你的體力比他弱。
再說個女生更熟悉的,分手。
你和一個男人分手,你一定是受害者嗎?
未必,有可能你們只是對未來的規劃不同,或者性格不合適,一致決定和平分手,甚至可能是你遇到了更好的選擇,主動離開他,這種時候你不會覺得你受害了。
只有他拋棄了你,傷害了你,讓你在分手後痛苦不堪,你才有可能會認為你是這段戀愛的“受害者”。
不要小看這個區別,這決定了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
當我們以“受害者心態”看待自己所處的困境和低谷時,意味著我們打從心裡覺得自己是“弱者”。
弱者怎麼會有能力改變現狀,走出困境呢?
你只能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躺下。
另外,大家還記得前面提到,做受害者有什麼“好處”嗎?
你會認為錯不在你,所以你不需要為當下的處境承擔任何責任,做出任何改變,你只需要心安理得地沉浸在痛苦中,享受他人的同情就好。
短時間來看,這種感覺爽爆了。
你失戀了,你不需要進行任何思考和行動,只需要和身邊的所有人一起大罵那個甩掉你的渣男就好,你完全沒有錯,都怪他。
可是長期來看,三五年過去了,你的同齡人都開始下一段戀愛,步入婚姻,或者快樂地享受單身生活了,只有你還停留在原地,每天都像分手第一天那樣痛罵渣男,堅信自己還是那個無緣無故被甩掉的受害者。
這真的是好事嗎?
顯然不是。
當“受害者”一時爽,但結果就是,你永遠都沒辦法走出那個“迫害”了你的環境,你始終都是那個被甩的倒黴蛋,因為你拒絕改變——你認為自己不需要承擔改變的責任,也潛意識裡覺得自己沒有改變現狀的能力。
可我們公平一點,站在上帝視角來看,過去這麼久了,讓你一直處在感情低谷的,還真的是當初那個拋棄你的渣男嗎?
或者一切已經成了作繭自縛呢?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之前的困境就是外因造成的,難道我們不歸因於外界,還要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責怪自己嗎?
我想說的是,我們當然不需要因為外因造成的不幸而責怪自己,但是,我們必須把責任攬到自己身上。
攬下責任,不是因為你錯了,而是因為這是你的人生。
換句話說,當我們身處低谷,下意識地想要問自己“為什麼”,想要試著歸因“是誰造成了這一切”的時候,放下這個念頭。
不要歸因,不要想是誰的錯,直接去想“既然已經這樣了,我能做什麼”。
擺在你面前的情況,是你已經被分手了,你非要論證分手的原因是對方渣,可以,但沒必要。
不如直接去想,既然已經被分手了,那我接下來應該做什麼——還要想辦法爭取之前的這個男人嗎?還是收拾收拾心情,換個人喜歡,或者索性享受一段時間的單身生活?
失業也一樣,擺在你面前的情況是你已經沒工作了,與其去痛罵前公司不識貨,不如從現在開始直接去想,接下來我應該找個什麼樣的工作。
注意,在這裡,不管你做了哪個選擇,你都已經開始為自己接下來的人生負責了,因為你已經開始去尋找“改變當下這個最糟糕的低谷”的辦法。
看起來你的處境沒有變,你依然是被分手,被辭退的一方,依然沒有愛,沒有錢。
但摒棄“受害者心態”之後,你這個人的本質已經變了,你不是任人宰割的“受害者”,而是面對糟糕的處境,卻沒有被打倒的“倖存者”。
區別在於,你承擔起了對自己當下和未來的責任,並且有主動改變現狀的勇氣。
最後一個問題是,這個改變有多重要?
這是我們任何一個人,走出低谷最為關鍵的一步。
坦白說,一個人已經到了最低谷了,這說明你的處境幾乎不可能更糟糕了,你在一個深坑裡,不管你朝哪個方向走,都是上坡路。
但是你要走,你要相信自己有走得動的能力。
很多時候陷入“受害者心態”的我們,會誤以為眼前的困境彷彿就能毀掉我們整個人生一樣——被甩,失業,負債,甚至喪失至親至愛……
事實上,以上的一切可能都非常不幸,但都不會從根本上毀掉一個人。
同樣是沒了男人,有的女人失個戀一蹶不振,也有的女人哪怕喪偶都能把自己活成董明珠。
塑造一個人的從來都不是某一件事,某一個節點,而是站在這件事面前的你我,是選擇潰不成軍,還是遇強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