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任何好的禮物贈送者一樣,地球不斷地與周圍的太陽系交換和接收材料。
例如,在太空中飛馳的塵埃經常以流星的形式轟炸我們的星球,地球大氣層中的氣體經常滲入太空。
那麼,如果地球不斷地釋放物質,同時獲得新的物質,它是在膨脹還是在縮小呢?
NASA資深研究科學家紀堯姆·格羅諾夫表示,由於地球賦予太空的氣體禮物,我們的星球--確切地說,是大氣--正在萎縮。
然而,我們並沒有縮水太多,他說。
行星是由吸積形成的,或者是當太空塵埃碰撞並逐漸堆積成更大的質量時形成的。
格羅諾夫說,大約45億年前地球形成後,少量的吸積繼續以流星和隕石的形式發生,增加了地球的質量。
但是一旦行星形成,另一個過程就開始了:大氣逃逸。
格羅諾夫說,它的工作原理類似於蒸發,但規模不同。
格朗諾夫說,在大氣中,氧、氫和氦原子從太陽吸收足夠的能量逃離大氣層。
那麼這些過程如何影響地球的總質量呢?
科學家只能估計。
格羅諾夫說:“當然,這還在研究階段,因為很難實時測量地球的質量。”
“我們沒有足夠的地球重量來觀察地球是在變小還是變大。”
但格羅諾夫說,透過觀察流星的速度,科學家估計每年約有16,500噸撞擊地球,增加其質量。
與此同時,科學家利用衛星資料估計了大氣逃逸的速度。
格羅諾夫說:“這大約相當於82,700噸。”
這意味著地球每年損失約60000噸。
雖然這聽起來很多,但在整個星球的背景下,它是非常、非常、非常小的。
格羅諾夫使用過去一百年來建立的大氣逸出估計值計算出,如果地球沒有辦法補充大氣,那麼按照每年損失6萬噸大氣的速度,地球將需要50億年的時間才能失去大氣。
然而,海洋和其他過程,如火山噴發,確實有助於補充地球大氣層。
因此,地球將需要3000多倍的時間-大約15.4萬億年-才能失去大氣層;這大約是宇宙壽命的100倍,他說。
但在此之前很久,由於太陽的演化,地球很可能無論如何都不適合人類居住,預計太陽將在大約50億年後變成紅巨星。
格羅諾夫說:“因此,從長遠來看,大氣層的逃逸不是問題。”
因此,雖然我們都可以稱讚地球是一位優秀的慈善家,慷慨地將其大氣氣體捐贈給太空,但我們也可以放心,地球面積的縮小並沒有危及地球上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