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因為克什米爾問題已經發生過4次大規模戰爭,小規模交火更是不計其數,但因為雙方都是擁核國家,兩國早在1991年就簽署了《不攻擊彼此核設施協議》,以確保萬一發生衝突時,不會攻擊涉核目標。觀察發現,31年來雙方每年都會“明確底線”,而且也都沒有去觸碰。於是,進入2022新的一年後,印度和巴基斯坦再一次交換了核設施清單。
據觀察者網1月3日的報道,印度外交部確認,印巴兩國已於近日交換了核設施清單,這份清單涉及了雙方爆發戰爭時,彼此“不得攻擊的核設施目標”。據悉,自1991年兩國簽定《不攻擊彼此核設施》協議、1992年1月1日首次交換清單以來,印巴已經連續31次“履約”了。
眾所周知,印巴兩國幾乎可以說是“世仇”,雙方從建國之日起,就處於一種“你死我活”的狀態,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地區,迄今為止,印巴已經爆發了4次大規模的戰爭和數不清的小規模戰鬥與衝突。為何“殺紅眼”的印巴兩國,卻會在“交換核設施清單”這一問題上如此“講信用”?以至於31年來每年的第一天,一定會如期交換相關清單,這是極為罕見的。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首先,印巴雖有“深仇大恨”,但當時雙方都在追求擁核,1992年的時候,雖然都還沒有核武器,但事實上彼此都知道,雙方都在秘密發展核武,在這樣的情況下,先來一個“君子約定”,是符合雙方的利益的。
說白了,就是我不打你的核設施,你也別打我的核設施,咱們各憑本事,看誰先弄出核武器,最後還是印度“技高一籌”,率先研製出了核武器,但巴基斯坦也沒落後太長時間,緊跟印度之後,也成為擁核國家。因此,“交換核設施清單”確保了雙方都能較為安全地發展核武,而不必擔心遭到對方的攻擊,這符合雙方的利益,所以也就難怪印巴能夠“守約”那麼多年了,根本原因就是“符合雙方利益”。
其次,現如今印巴雖然都擁有了核武器,但還是存在“交換核設施清單”的必要,這也不難理解,當初是為了確保獲得核武器,現在之所以還要“交換清單”,那是為了避免“相互摧毀”。印度有了核導彈,巴基斯坦同樣有了核導彈,那麼是不是有些地方是雙方都絕不希望對方拿來開刀的?當然有,所以,雙方實在還有繼續“履約”的必要,這能最大限度確保彼此的底線不被突破,避免“相互摧毀”和毀滅性的“全面戰爭”。
最後,印巴兩國很可能會長期甚至“永遠”鬥下去,雙方都有原因,主要涉及兩個方面。
一方面,雙方的民族情緒都不容許彼此的政府放棄克什米爾,特別是印度野心更大,一直妄圖吞併整個克什米爾,切斷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陸上聯絡,將巴基斯坦“二次肢解”,使其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小國,這樣印度就能成為實打實的“南亞一哥”,繼而擴張到印度洋、波斯灣,甚至尋求全球列強的地位。另一方面,巴基斯坦雖然實力不如印度,但也在尋求“富國強兵”。在這樣的情況下,既然雙方“誰都打不死誰”,又不願意“同歸於盡”,“交換核設施清單”也就變得非常必要了,這份協議時刻提醒印巴政府,“千萬別玩脫了”,後果是極為嚴重的,“做人要有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