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8個月的國內外經濟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歐美經濟復甦,這裡不能說明太多,我翻看了歐盟和美國的經濟資料,以及美國最近的消費新聞,發現歐美的經濟復甦動能在持續向好。
2、國內將在未來2個季度承受經濟壓力,隨著國際疫情得到控制,外貿的需求將會減緩。比較明顯的一點是,東芝已經把工廠遷到了越南。這對我國的勞動力價格是一個比較明顯的利空訊號。
3、我國上半年的經濟發展非常迅猛,江蘇今年到8月底就把全年的能耗指標用完了。所以全年看GDP增速依然是比較不錯的。
4、國內的製造業中小企業壓力將急劇增加,隨著外部經濟復甦,國內加大對環保的要求,對於用工規模在20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來講,壓力將進一步增加。
5、疫情還將繼續對全球經濟造成影響,但因為有了更多的科學防疫措施,我們正在降低這種不良影響。
6、國內的人口問題很複雜,男性比女性多3500萬,生育率在逐漸下降。加上20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使得目前出現了大齡剩女,大齡光棍問題。
7、至少到2022年底,我國的出生人口應該會少於死亡人口。人口負增長對於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超級大國來講,下行壓力是非常大的。日本人口是1.3億人,每年預計減少50萬人左右,而我國這個數字預計會到每年300萬~500萬人口之間。
8、2022年或者是2023年就是非常明確的中國人口拐點。而要到500萬人口/年的減少數量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每減少100萬人就會騰出33萬套房子。所以,人口的轉折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住宅的改變。
9、房地產已經進入下行期,先從房地產企業出發,消費者有住房需求,但是這個需求是有限的,房企可以供房,但是二手房市場和物業持有者們也不是單純善良的,多個方面的零和博弈開始了。
10、我國這次房地產危機首先是讓“先富”買單。誰是房地產的“先富”,自然是房地產企業了。這些企業的中高層已經賺了很多了,他們目前遇到的資金週轉問題是來自兩方面的。一方面是需求明顯的收緊,流動人口和人口都在減少,各地的購房需求明顯疲軟;另外一方面,金融內生遇到了阻礙,金融貸款是你越有錢越借給你,當你沒法回籠資金的時候,金融機構只會拒你門外。如果有金融機構願意給房企伸出援手,那麼房企無非是此次的週轉週期延長。
11、緊接著就是名下房產非常多的富人。地方雖然在給房價兜底,因為供房已經見頂,房產非常多的人首先要脫手部分房產,又不能大幅降價出手,會遇到一點困難。
12、房地產的變化會對無房者產生一定程度的利好,中期看,房價不會出現像2021年以前那樣的漲速。但購房壓力依然是存在的,那些想撿便宜的還是死心。
13、房地產,醫療,網際網路,教育培訓四大產業受到的衝擊巨大。今年來對醫療集採,對網際網路高度管控,對教育培訓的嚴厲管控,無論是各公司的股價還是業務經營都是實打實的。而房地產在千呼萬喚的7年多時間裡也迎來了轉折期。
14、消費型,旅遊型,娛樂型產業將真正迎來春天。這只是一個不成熟的判斷,是否真的會發展成這樣還需要時間去研究,去深入。
15、醫療產業採取的集採措施雖然是有利民生的大好事。但是對醫療產業創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未來醫療產業在國內的形勢未定。而國際上的醫療企業之間的競爭才剛剛開始。未來18個月醫療產業也會進入一個關鍵期。
16、去年我國的機械出口額超過了德國,未來我們將繼續擴大這個優勢。隨著各國對本國經濟製造業的保護,裝置出口會是一個重要的外貿部分。
17、汽車產業是非常大的一個產業,單個商品的價格是僅次於房子的存在,而且汽車是有使用年限的,還有相關的售後產業鏈,又構成了目前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未來國內的汽車市場規模不會變化,但是針對國際市場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我們的汽車產品相對德國,日本,美國是有優勢的。
以上就是未來18個月可能發生的經濟相關的轉變。文中不涉及任何一個具體企業,只從宏觀角度看待問題。對於具體個體包括我本人而言,將會度過一個極其漫長的18個月。一切需要等到2023年3月結束回頭看,很多事情已經變得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