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地球與太陽系內的其它行星做對比,我們會發現它其實並不大。那麼如果用它與恆星對比呢?很顯然,這無異於是在拿一顆玻璃彈珠和太陽做對比,問哪一個更大一些。科技越發達,人類覺得地球越小,因為可以使用的資源都在面臨著枯竭。
聯合國預測到2050年時,全球人口的數量將會達到93億,那時我們的地球將會顯得更加擁擠,資源分配到每個人手上的數量也會變得更少。而人類在1990年發現的紅特超巨星斯蒂芬森2-18能容納1億億個地球,如果我們的地球變得這麼大,想必就有更多的資源和人口了。那麼斯蒂芬森到底有多大呢?
斯蒂芬森2-18
斯蒂芬森2-18也叫作史蒂文森2-18,其差異是因為翻譯版本不同,它的英文名叫做Stephenson 2-18,是一顆紅超巨星位於盾牌座。
最早發現它的是美國的天文學家查爾斯·布魯斯·史蒂文森,他觀察到這一天體距離地球約有20000光年。它的體型巨大使得所有人都很驚訝,後經過推測,它的體積相當於太陽的100億倍,因此它也成為了人類目前發現體積最大的恆星。
首先,我們先來一起看看這個巨無霸的相關資料,它的直徑是3005015000千米,半徑直接用以太陽為單位,約為2158R☉。作為一顆紅特超巨星,它非常的亮,光度大約是太陽的440000倍左右,感覺這個亮度之下即使閉著眼睛都能感覺到光穿透了進來。
科學家為了說明它的體型巨大,還舉了一個形象的例子,就是使用斯蒂芬森2-18替代太陽,那麼地球就不復存在了,因為它的邊緣可以輕鬆地吞沒土星的軌道。因此,斯蒂芬森2-18如果是空心的,那麼大約可以容納1億億個地球。
不論大家有沒有所謂的巨物恐懼症,假如真的有機會直面這顆恆星,想必都會被震撼到失語。一個人想要在一生當中走遍地球已經很困難了,不過以現代的科技來看,雖然困難但是還是可以實現的。
可是如果實現人類的願望,將地球變得更大,甚至變得像斯蒂芬森2-18這樣大,那時的世界又會是怎樣的呢?假如變得這樣大,人類還能像現在這樣來往嗎?恐怕每一次出國,都會變成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了吧。
地球變大後人類應該怎麼來往
斯蒂芬森2-18的基本情況想必大家已經十分清楚了,那麼如果地球變得像它一樣大,面對如此巨大的跨度,人類是否還能來往?接下來,就又到了充分發揮想象力的時間了。
地球上現在跨度最遠的出行方式大概就是飛機了,人類乘坐飛機可以抵達遠隔重洋的其他大陸。要知道,這一點在古人看來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引以為傲的飛機在地球變大之後,可能就會變成一堆廢鐵。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以現在的飛機速度,從地球的最北端出發,飛向地球最南端,恐怕要飛幾百年都無法到達。毫不誇張地說,等到那時,出國旅遊可能與現在的星際旅行同理,出去了不僅抵達不了,也再無返回家鄉的可能。
再者就是通訊了,相隔距離的增加,會使得通訊訊號到達的時間也跟著變長。可能到時候兩地的人想要通話,就要經歷漫長的等待。我們向著海洋那頭的人們發出的聖誕節祝福,到了來年的感恩節他們大概都收不到。
所以說,如果地球真的變得像斯蒂芬森2-18一樣大,人類想要像現在這樣正常的來往,就一定要創造出速度更快的交通工具。甚至說單純依靠光速飛船這種交通工具都太慢了,最好能夠找到“蟲洞”,直接聯通地球兩邊的世界,做到隨時隨地的穿越。
到時的地球可能就變成太陽系的主宰了吧,畢竟以斯蒂芬森2-18的體積來看,小小的太陽簡直不值一提。並且我們現在設想的是地球變大,但是人類和地球上的生物仍然和現在一樣。因此,才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如果我們將人類和地球的變化同比例放大,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果。那時的人會變得像科幻小說當中描寫的“巨人”一樣,走一步就能跨過一個省份。這樣的話,其實交往和交流還是不成問題的,雖然與現在相比要困難一些,不過也並不是無法實現。
恆星的一生
作為太陽系當中的一員,地球以及太陽系內的所有行星都受到了太陽的“特別關照”,尤其是地球。我們的運氣很好,所處的地帶距離太陽恰到好處,畢竟靠得太近就會像水星那樣被太陽的熱量“烤糊”,離得太遠也會變成冰凍星球。
想象力豐富的人們,對於給我們提供熱量和能量的恆星充滿了好奇。並且根據這些年的跟蹤調查,還真的讓科學家發現了一些端倪。眾所周知,宇宙的萬事萬物都處在演化當中,恆星也不例外,雖然太陽在人類的神話總是擔當著“不會衰老的神明”這一角色,但是現實當中的它還是會步入老年期的。
目前的太陽屬於黃矮星,它也是我們太陽系當中的主序星。科學家解釋,這標誌著太陽正處在青壯年階段。這一階段它核心向外膨脹的熱壓力回合坍縮向內的引力達到微妙的平衡,所以現在的太陽雖然偶爾會有些小脾氣,引起太陽風暴,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比較平靜溫和的。
待到內部的氫在聚變之下變得越來越少,太陽就會進入紅巨星階段。這一階段當中,作為主序星時的微妙平衡將被完全打破,此時的太陽會急速膨脹,其光芒也會變得更紅更刺眼。直到氫聚變完全結束,氦聚變開始,紅巨星就會向著紅超巨星的階段進發,外部會再度膨脹。但是如果我們把它和紅巨星做對比,就會發現它實際上是“虛胖”,因為雖然體積增加了,但是密度卻大大降低了。
最終恆星可能會發展到紅特超巨星,我們在前文當中提到的斯蒂芬森2-18就屬於這種型別。科學家表示雖然它也是恆星演化當中的一個階段,但是紅特超巨星實際上非常的罕見。它們的體積異常龐大,但是表面微弱的重力卻使得它們無法留住物質。
因此紅特超巨星實際上一直都在向外拋射物質,根據它們發出的射線光譜來看,一顆紅超巨星10萬年拋射出的質量就可以等同於一個太陽的質量。所以,紅特超巨星的穩定性是很差的,其瘋狂拋射物質的行為來看簡直就像宇宙當中的“散財童子”。並且假如它的體積足夠巨大,那麼拋射出來的物質還能形成新的天體,一般稱為沃爾夫-拉葉星。
最後恆星會變成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總而言之,恆星的一生是無私而壯麗的。年輕時用自己的烈火照耀了附近的天體,年老時依舊不服老,直接將自己變得更大更紅。雖然最後不可避免的還是走向了終章,但是這一生也算是很有意義了。
宇宙中其他體積巨大的恆星
紅特超巨星的數量雖然很少,但是人類在多年的天文觀測當中還是發現了不少的。比較典型的有盾牌座UY、維斯特盧1-26.天鵝座NML、人馬座KW等等,接下來就選其中的幾個給大家介紹一下。
首先,來看看名氣很大的盾牌座UY。它和斯蒂芬森2-18同樣都位於盾牌座,它的半徑大概是太陽的1708倍,體積則是太陽的50億倍。可見,雖然它也很大,不過和巨無霸斯蒂芬森2-18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了,如果將它替換我們的太陽,那麼它的邊緣至少可以吞沒木星的軌道。
不過已經有不少研究指出,盾牌座UY的實際資料可能並沒有這麼大,因為在它的周圍包裹著厚厚的塵埃和氣體。人類沒辦法透過這些氣體確定它真正的體積,換句話說,它的本體可能非常的小,我們都是被外部的氣體迷惑了。
與它十分相似的還有天鵝座NML,這一紅特超巨星是已知光度最高的恆星之一。與盾牌座UY相似,它的周圍也分佈著許多塵埃,甚至還存在著一片豆狀不規則星雲。
不論是虛胖,還是真胖,這些宇宙當中體積巨大的恆星的存在向我們解釋了恆星的演變。人類可以藉此推導未來太陽的發展趨勢,以及太陽步入老年開始膨脹的時間。待到那時,地球將不再處於宜居帶,太陽會在急速膨脹吞噬水星和金星之後,從現在的“遠在天邊”變得“近在眼前”。
宇宙的真正巨無霸——黑洞
在這些巨大恆星的面前,太陽小得像一個光點,地球則可能變成了一個畫素點。可是宇宙的締造之力遠不止於此,它的得意之作是宇宙當中的另一種東西,也就是人人聞之色變的“黑洞”。
黑洞的型別非常多樣,在這裡就不贅述了。我們就來看看黑洞當中最大的一種,這類黑洞被稱作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180億倍還要多。大家都知道黑洞的引力非常巨大,所以以質量越大引力越大的規律來看,假如斯蒂芬森2-18在這一黑洞的身邊,那麼很可能就變成了它的“盤中餐”。
而且根據不少科學家的推測,黑洞會在吞噬當中繼續變大,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觀測到的資料大概只是它的幼年或者青年階段。我們在前文當中把瘋狂向外拋射物質的紅特超巨星戲稱為“散財童子”,那麼超大質量黑洞和它相比大約就是守財的“貔貅”了。
畢竟它每天都在吸入周圍的物質,這些物質進入黑洞之後變成什麼樣,我們就無從得知了。
宇宙的大小
宇宙的誕生和邊界一直都是個謎,雖然大爆炸的理論有一定的可信度,但是畢竟它還未被完全證實。而且,根據哈勃紅移的說法,我們的宇宙至今依舊處在不斷膨脹的過程中,這就表示宇宙本身還在不斷地變大。
可是,人類現在的科技連當下宇宙的邊界都無法確定,又怎麼可能找到宇宙膨脹後的邊界呢?宇宙當中存在著無數斯蒂芬森2-18、超質量黑洞這種巨無霸,這些在我們看來超出認知範疇的東西連宇宙的千億分之一都算不上。想要據此推斷宇宙到底有多大,就會發現宇宙的大小根本無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