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旅遊返回途中,懷著無比好奇去了馬路邊一家荒廢的工廠參觀(本人始終對荒廢的廠礦企業抱有深深的好奇),看到了與時代極不協調的荒涼。
這家工廠位於礦區邊緣,是一家建成投產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水泥廠,算起來比我年齡都大。
據說這家工廠曾經是市裡的重點骨幹企業,興盛時期在崗工人有一千多人。站在門口,彷彿看到了成百上千的工人,上班前或者下班後,騎著腳踏車湧入工廠大門的場景。然而此刻,諾大的工廠空無一人,滿眼望去荒草叢生,想象中的那個場景再也不會出現了。
進入工廠,首先看到的是一條寬寬的廠內公路通向西邊的採石場。
這條公路將工廠分成了兩部分。左邊是生產廠區,煙囪依然矗立,廠房破舊不堪,昔日轟隆隆的機器聲彷彿還在耳旁,卻再也看不到它們運轉的樣子、聽不到那轟鳴聲了。
右邊是管理區,有一道鐵門與生產廠區相連。管理區的外牆有一排荒廢的房子,有的屋頂塌陷,有的門窗損壞,依稀可以辯識出來曾經是廠辦商店。
傳過鏽跡斑斑的鐵門,就進入了工廠管理區。一條道路伸向北邊,道路兩旁曲柳枝亂。因為無人打掃,厚厚的落葉鋪滿道路。
道路左邊用磚牆圍起來的一塊區域好像是花園,因為裡面有幾近塌陷的翹角亭和長廊,還要好多枯敗的樹木。
右邊幾排瓦房,每排房屋中間有拱門相連,不大的院子裡雜草叢生。經打聽得知這裡是職工服務區。頂上有儲水罐的房屋是職工澡堂,旁邊為理髮室、棋牌室、鍋爐房等。因為常年無人打掃,院子裡、屋頂上都長滿了枯草,根本看不出原來的樣子。
繼續往前走,面朝南方的兩層磚木結構小樓是大集體職工管理區。門前的塔松高聳入雲,將小樓遮住了大半。
小樓西邊是工廠的主辦公樓,外牆貼了白色瓷磚,看起來不算很舊。
樓前是很大的一個廣場,廣場南邊是花園的入口。拱門上寫著“凝趣”兩個字,別有韻味。
裡面的亭子長這個樣子:
近鄰花園的是職工之家。
裡面的房子這樣的:
廣場西邊是企業的俱樂部
俱樂部南邊是食堂和儲藏室。企業留守下來看門的老頭說,當時食堂特別大,光廚房和操作間就佔據了兩排房子。為了儲藏蔬菜,專門建了地下冷庫。他指著遠處說,那兩排房子是食堂餐廳,廠裡工人都在那裡吃飯。
“這麼大個企業,不能沒有衛生室吧?”我問道,
老頭說,“怎麼會沒有呢,還有醫院呢!”
老頭指著主辦公樓說,“樓的後邊就是醫院,過去挺大的。後來因為蓋辦公樓,就小多了。”
我過去看了一下,原來是這樣的
醫院後邊,還要一些房間,不知道是什麼用處。
走出這個工廠,我的心裡很沉重,這麼大一個企業,怎麼說荒廢就荒廢成這樣了呢?
漸漸的,我明白了一些:
首先,水泥行業高耗能、高汙染,如果企業不能解決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問題,死去是早晚的事。
其次,水泥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建水泥廠不需要多少技術,因此一段時間內水泥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擠壓了原有企業的市場空間。在市場需求不增甚至反降的情況下,大家誰都不好過。
第三,老國有企業負擔過重。這家企業不但要養活在職職工,還要養活退休人員、企業附屬人員,市場競爭力肯定不如輕裝上陣的私營和個體企業。
第四,過去企業辦社會,拖死企業不償命。這家企業就不但建有職工宿舍,還有商店、澡堂、理髮店、電影院、醫院等等後勤服務保障部門,他們幾乎不產生效益,卻要企業從微薄的利潤中拿錢養活,不把企業拖死才怪。
這個工廠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拆除,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企業改制前後的債務糾紛原因。更主要的可能是,工廠位於農村,遠離城市,土地不值錢。如果在城郊的話,恐怕早就拆除一空,建成高樓大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