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論“比較”
“與其跟別人盲目的攀比,倒不如先和自己進行比較”這是俞敏洪老師在演講中反覆強調的一句話。“在北大,強人太多了,跟他們比只會讓我感到更迷茫更鬱悶,所以,我學著跟自己比”。每一天都和自己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所進步,是俞敏洪在大學期間乃至現在一直在做的事情。而在場的有些同學不禁疑惑:“沒有比較能夠進步嗎?只跟自己比夠嗎”。對此,“老俞”給出的答案是:“比較的確會使人進步,但不是跟別人比,而是和自己比,會跟自己進行比較的人進步會更快”。在俞老師看來,觀察自己每一天是否在進步,思考自己在不同階段是否有新的感悟,對比多年後的自己與之前比是否有所長進也是提升自我的重要方法之一,且這遠比盲目和別人攀比來的更重要,更有意義。
聽著臺上俞敏洪老師的講述,臺下的同學不禁紛紛點頭表示贊同。其中的一位同學更是認真的將這番話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中,一邊寫一邊不停的咀嚼回味。
老俞說“奮鬥”
奮鬥,一個生活中的高頻詞。在此次演講中,俞敏洪老師也不忘為同學們講述自己對這一概念的理解。
在俞敏洪看來,奮鬥是帶來成就感的基本手段,而透過奮鬥所獲得成就感是一種可以為之終身感動的幸福。努力即幸福。其中不論是俞老師所舉的關於自己的奮鬥歷程還是經典的“耶魯男”案例,都使得在場的同學們感觸頗深。蘇科大的小林同學在聽完這些事例後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和學習都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原來總覺得自己已經努力的很多,但是現在看來,自己所謂的那些努力真的是蜻蜓點水”小林撓撓頭不好意思的說道。
像小林這種想法的同學並不在少數,這樣的狀況對於“老俞”來說也可謂是“司空見慣”。“能意識到自己的差距就是一種進步,奮鬥是一直之舉絕非一時興起,只要堅持,終有滴水穿石的那一天”俞老師動情的講道。
老俞談“心態”
“心態決定成敗”這句話耳熟能詳,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同學們能否真的保持一種好心態?亦或是如何做才能擁有一個好心態?面對這些種種困惑俞老師用自己大學期間的一次真實經歷來為大家“答疑解惑”。
原來,在大四快要臨近畢業時,“老俞”的成績依然排在全班最後幾名,但因為他自己擁有的一份良好的心態故而使得在當年的畢業晚會上有了這樣一段經典的獨白:"大家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我是我們班的落後同學。但是我想讓同學們放心,我決不放棄。你們五年幹成的事情我幹十年,你們十年幹成的我幹二十年,你們二十年幹成的我幹四十年,如果實在不行,我會保持心情愉快、身體健康,到八十歲以後把你們送走了我再走。"
話畢,場下的同學一般忙著拍手大笑,一邊頻頻點頭稱讚。掌聲笑聲一起併發,場面十分熱烈,氣氛也隨之被烘托至高潮。至此,同學們在收穫了歡快的同時也明曉了問題的“解除之道”。在體會著這份特屬於“老俞”的幽默心態的同時也從這個例子中體會到了積極心態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此次演講活動舉行近兩個小時,整場活動在俞敏洪老師幽默的演說風格和動情的案例講述中保持著熱烈歡快的氛圍,演講結束後同學們熱烈的掌聲和那戀戀不捨的目光說明了一切。伴隨著俞老師深深的一鞠躬,此次活動就此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