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對於中國而言是一個巨大的災難,但為此卻湧現出無數的仁人志士,為祖國奮戰而犧牲。今天的安定是先輩的熱血與犧牲得來的,也是現今的我們不能忘記並始終奮鬥的動力。在中國抗戰的艱難歷程中,曾經的遠征軍作為第一次走出國門的中國軍隊。
卻不是那麼順利的出場,因為主導權的失控,使得遠征軍開局就處於被動的局面。最終的代價很是慘重,多頭領導的混亂。英國的自大與無能,美國的空降瞎指揮,中國將領被動的配合導致結局很慘痛。
英靈永存,護國安寧
戴安瀾為首的200師先頭部隊,作為全機械化部隊是當時國軍的主力精英部隊。也是面向世界的國際化標板部隊,為此為打通中國對外最後的通道。而英國也為守住大英帝國的東南亞殖民地,不得不像中國求援,以抵擋日軍的瘋狂進攻。
而美國為保障亞太地區的穩定與佈局,遏制日軍的威脅,也開始實行東南亞方面的壓制與部署。為此在英國已經守不住的情況下,只能就近讓國軍出征穩住東南亞局勢。中國方面則因為西南唯一的對外通道,滇緬公路是外援的最後通道,不容有失的情況下只能進行遠征。
中國遠征軍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第一次跨國作戰。首當其衝的就是戴安瀾的200師作為先頭部隊,開始受命接防同古防線。只是雖然開頭打得很猛,武器裝備也不差。奈何聯軍內部問題,導致200師陷入前後夾擊狀態,沒有援軍救援。
最終被迫撤離,在撤退途中被日軍包圍而不幸中彈犧牲。可以說這場遠征軍的作戰能力是沒問題的,就是指揮系統混亂,英軍的甩鍋與不作為,使得遠征軍陷入被動的狀態。擁有優勢的情況下使得整個遠征軍以慘敗而收場。
戴安瀾將軍即使身陷險境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英勇抗戰最終身亡。但是他的犧牲反倒激發將士的抗戰決心,最終部隊突圍而出,走出這段不利的困境。英軍的不負責任,美軍不明實情的亂指揮,使得中國軍隊為這場不負責任的態度買單。
臨危受任,衝出重圍
但這一次的失敗並不能說明什麼,只能是有所遺憾。出師未捷身先死,將軍英魂為國安。在其死後其身後的三個團長,各自面臨著什麼結局。當時200人下轄三個團,分別是598團、599團、600團。其中598團團長鄭庭笈,臨危受命,在師長殉職的情況下,接下臨時指揮權。
帶領剩餘的部隊突圍,此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生,也是有名的將領。本身也是參加過多次的對日作戰,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在其帶領下,200師殘餘部隊終於擺脫日軍的全殲計劃。得以勝利回國,雖敗猶榮發。他也在戰後被任命為200師副師長。
生死相護,壯烈殉國
599團團長柳樹人,是一個悍將,擅長於衝鋒陷陣作戰。多次帶領部隊攻堅作戰,是200師中作戰最具進攻性的將領。其在新婚燕爾後,面臨遠征軍出國作戰,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婚姻問題而躲避國戰。
但是卻沒有想到這一戰卻是永別之地,當時同古之戰國軍作戰勇猛。本能贏得出國第一戰的勝利,並給予日軍重創。但是指揮系統的掣肘,援軍沒有到來,英國友軍的背叛,使得此戰面臨巨大的危機與困境。
最終不得不撤離,擺脫被日軍圍殲的下場。只是日軍的死追不放,使得200師不得不面臨突圍戰。當時師長面臨被圍殺的困境,柳樹人為救師長,身陷險境,最終中彈身亡。其死亡時間與戴安瀾幾乎同時,救人沒成功。自己也被搭進去,當時混亂的情況下,屍體也沒有帶回來。算是一種遺憾與無奈。
戰後重塑,二次雪恥
600團團長劉少峰,是從撤退中安全回到國內的一員將領。對於第一次作戰的失利深以為恥,雖然非戰之罪,但畢竟犧牲很是慘重。為雪恥特意加強針對性的訓練,在第二次對日大反攻的遠征軍征戰中。
被任命為第五軍加強團團長,參與滇西大反攻作戰。徹底打敗日軍的封鎖線,戰敗日軍的師團,並贏得緬甸戰場的勝利。一雪第一戰遠征軍的恥辱,重新宣告遠征軍的軍威與中國的國威。經歷戰火的洗禮,一次的失敗。使得他重新塑造自己,進行更加堅決的反擊之戰。
200師雖然第一次作戰失利,其中更是付出師長與599團長柳樹人犧牲的代價。但是還是在598團長鄭庭笈的指揮下,突出重圍轉危為安。保留當時200師的種子,也為接下來的二次反擊留下豐富的百戰老兵與經驗。
600團團長劉少峰就是這個復仇人,親自參與滇西反擊戰,也是第二次遠征軍入緬作戰的部隊。總得來說這支戴安瀾的嫡系部隊,並沒有忘記當時慘敗的教訓。經歷一場洗禮之後,用一場大勝彰顯遠征軍的軍威與中國軍魂。